近日重要的能源新闻主要有:
一是巴黎气候大会通过全球气候变化新协议。
二是国家核准多个清洁能源重大项目,有媒体解读为旨在推动稳增长调结构,其实更多应从应对气候变化、推进能源革命、建设生态文明长远战略考虑。
三是上海市发改委联合上海市财政局发布了一则文件,通过“阳光贷”这一新政力促解决分布式光伏的贷款问题。
四是12月16日秦皇岛环渤海动力煤价格指数报收于371元/吨,与前一报告期持平。
五是国际煤价下跌,多数已跌至每吨50美元以下。
12月12日《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缔约方会议第二十一次大会在法国巴黎布尔歇会场闭幕,全球195个缔约方国家通过了具有历史意义的全球气候变化新协议。《巴黎协定》也成为历史上首个关于气候变化的全球性协定。
巴黎气候变化大会开幕首日,150多个国家的领导人齐聚巴黎并相继发表讲话,为大会最终达成协定提供政治推力。在随后近两周的时间里,场内,各国谈判代表密集磋商、协调立场,各谈判集团之间抓住最后机会加紧博弈;场外,来自全世界的环保组织、企业和民间代表开展多种多样的宣传活动,为大会助力。由于各方在总体目标、责任区分、资金技术等关键问题上迟迟无法达成一致,12日大会进入了“加时赛”。
历经13天马拉松式的艰苦谈判之后,巴黎当地时间12日晚7时26分,随着法国外交部长、巴黎气候变化大会主席法比尤斯的一锤定音,来自195个国家的代表终于就共同应对气候变化通过了《巴黎协定》。协定在总体目标、责任区分、资金技术等多个核心问题上取得进展,被认为是气候谈判过程中历史性的转折点。
本次达成的《巴黎协定》英文版31页、法文版39页、中文版32页,共有29项具体条款,包含减缓、适应、损失和损害、资金、能力建设和透明度等要素。分析普遍认为,《巴黎协定》是一份全面、平衡、有力度、有法律效力的协议,在照顾各方核心关切的基础上实现了现阶段最大可能的力度,体现了减缓和适应相平衡,行动和支持相匹配,责任和义务相符合,力度雄心和发展空间相协调,2020年前提高力度与2020年后加强行动相衔接等特征。
根据协定,各方同意结合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和消除贫困的努力,加强对气候变化威胁的全球应对,将全球平均气温升幅与前工业化时期相比控制在2℃以内,并继续努力、争取把温度升幅限定在1.5℃之内,以大幅减少气候变化的风险和影响。此外,协定指出发达国家应继续带头,努力实现减排目标,发展中国家则应依据不同的国情继续强化减排努力,并逐渐实现减排或限排目标。
资金方面,协定规定发达国家应为协助发展中国家,在减缓和适应两方面提供资金资源。同时,将“2020年后每年提供1000亿美元帮助发展中国家应对气候变化”作为底线,提出各方最迟应在2025年前提出新的资金资助目标。在备受各方关注的国家自主贡献问题上,根据协定,各方将以“自主贡献”的方式参与全球应对气候变化行动。各方应该根据不同的国情,逐步增加当前的自主贡献,并尽其可能大的力度,同时负有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发达国家将继续带头减排,并加强对发展中国家的资金、技术和能力建设支持,帮助后者减缓和适应气候变化。协定还就此建立起一个盘点机制,即从2023年开始,每5年对全球行动总体进展进行一次盘点,以帮助各国提高力度、加强国际合作,实现全球应对气候变化长期目标。
法比尤斯称,最终达成的气候协定既富有雄心又全面平衡,公平合理、持久有效、具有法律约束力,将体现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公平原则和各自能力原则,并且考虑到各国国情。他表示,《巴黎协定》将成为人类历史上的重大飞跃。法比尤斯在讲话中声音一度哽咽:“《巴黎协定》将让每一个国家和谈判集团的代表可以昂着头回家,集体的努力比个人的努力更加重要。面对历史,我们的责任重大。”
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对大会圆满闭幕表示热烈祝贺。他在致辞中感叹“我们做到了”,对各国首脑、部长以及谈判代表在这场非常艰难的谈判中的努力表示感谢和赞赏。他说:“我们在所有关键议题上都取得了扎实的结果。协议展现了全球团结精神,而且雄心勃勃、灵活、具有公信力和持久性。同时聆听到最脆弱群体的呼声,认识到将气候变化冲击降低到最低水平的重要性,这对非洲国家、小岛屿发展中国家以及最不发达国家具有重要意义。”
中国气候变化事务特别代表、中国代表团团长解振华说:“中方热烈祝贺《巴黎协定》获得通过,虽然协议并不完美,还存在一些需要完善的内容,但这并不妨碍我们向前走出历史性一步。”他指出,巴黎气候变化大会是全球气候治理进程的关键节点,其成果关乎全人类应对气候变化和可持续发展的未来。《巴黎协定》凝聚着各方最广泛的共识,凝聚着各国领导人、各国部长和谈判代表的心血,体现了世界各国利益和全球利益的平衡,是全球气候治理进程的里程碑。各缔约方都在关键时刻,作出了对本国人民有益、对子孙后代负责、促进全世界可持续发展的正确抉择,这是属于我们这个时代、我们所有人的伟大壮举。法国总统奥朗德在致辞中将共同应对气候变化比作人类历史上一场最美丽、最和平的革命。他强调,这份协定已经让人们等待了太久,他对《巴黎协定》、对联合国这样的多边机制充满了信心与自豪。
美国国务卿克里表示,《巴黎协定》使人们在应对气候变化时走上了一条负责任的崭新道路,使全世界都作好准备,避免了气候变化可能带来的最糟糕的影响。印度代表指出,在这个历史性的时刻,《巴黎协定》不仅是一纸协定,更代表全世界70亿人民的希望,代表我们对子孙后代的责任。协定尊重了发展中国家的发展诉求,也表明了维护气候公正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
《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执行秘书菲格里斯表示,我们共同书写了历史的新一页。这份史无前例的《巴黎协定》着眼长远,我们应该将它打造为安全增长的发动机。此外,该协定还向全世界数以千计的地方政府、企业和个人发出了强烈的信号,表明通过气候行动打造低碳未来已经成为人类共同的选择。
在谈到中国在应对气候变化中的角色和作用时,解振华指出,中国作为一个负责任的发展中国家,应对气候变化既是推动本国可持续发展的内在需要,也是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责任担当。中方将主动承担与自身国情、发展阶段和实际能力相符的国际义务,继续兑现2020年前应对气候变化行动目标,积极落实自主贡献,努力争取尽早达峰,并与各方一道努力,按照公约的各项原则,推动《巴黎协定》的实施,推动建立合作共赢的全球气候治理体系。
《巴黎协定》获得通过后,将于2016年4月22日提交联合国最终签署,并将在占全球碳排放55%以上的55个国家提交批准文件后正式生效。能源业未来发展与投资,应当考虑应对气候变化要求以避免投资失误。
12月16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核准一批水电核电等清洁能源重大项目。专家分析认为,这是实现稳定经济增长、优化能源结构、改善民生的多效之举。为保护环境和应对变化,发展清洁能源已是大势所趋。
近年来,中国大力推动能源结构优化,但煤炭作为主体能源的格局没有改变,其在一次能源消费中的占比仍超六成。2014年中国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仅为11.1%。国家能源局局长努尔•白克力认为,当今世界,能源格局正在深刻调整,新一轮能源革命已经开始。在新能源技术、信息技术和全球碳减排压力的推动下,未来世界的主体能源应当是绿色低碳的。中国已经明确承诺,到2020年,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总量的比重达到15%左右,到2030年达到20%左右。
此次会议决定,对已列入国家相关规划、具备建设条件的金沙江乌东德水电站、广西防城港红沙核电二期工程“华龙一号”三代核电技术示范机组和江苏连云港田湾核电站扩建工程项目予以核准。会议认为,这对促进节能减排和污染防治,增加公共产品供给和有效投资需求,推动提升中国装备品质和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
中国水电装机规模大、发展快,但核电规模相对较小。国家能源局发布的数据显示,截至9月末,全国6000千瓦及以上电厂水电装机容量2.74亿千瓦;核电装机容量2414万千瓦。中广核集团副总经理郑东山日前在国际能源变革论坛上说,核电将和水电、风电、太阳能一起,共同承担起我国能源变革的使命。从未来非化石能源占比的约束性条件看,2030年我国核电装机规模至少达到1.5亿千瓦,相当于替代标煤2.6亿吨。中国核电发展已经具备基础和条件。
据专家介绍,经过30年的发展,中国核电全面实现了自主化,并带动形成了完整的核工业体系,工程建设能力可以满足30到50台同时在建。“华龙一号”三代核电技术各项指标全面达到了全球最新安全要求,造价与国际主流三代核电技术相比具有明显竞争力,以此为基础,中国核电正在走向全球。能源重大项目建设投资大、周期长、影响广,特别是公众对于项目选址、环保、安全等问题广泛关注。会议强调,要加强项目投资、建设质量和运营管理,对核电项目要坚持高标准、严要求确保安全,对水电项目要深入做好生态保护、水污染治理和移民安置等工作,实现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的统一。
12月17日媒体报道,上海市发改委联合上海市财政局已发布了一则名为“关于开展分布式光伏‘阳光贷’有关工作的通知”的文件,通过“阳光贷”这一新政力促解决分布式光伏的贷款难问题。该政策不仅单独确定给予符合要求的投资方70%贷款,也降低了贷款门槛,企业可使用设备抵押和收益权质押方式来落实贷款。这被业界解读为分布式光伏行业的重大利好。
贷款对象为注册于上海的中小企业,并于上海投资建设的分布式光伏项目就可申请此贷款,期限分为1年期、3年期和5年期,企业可自由选择。贷款额度的单笔贷款金额不超过项目投资的70%,而单个公司的担保贷款余额累计不超过1500万元。分布式项目可使用质量达标设备抵押担保公司,项目电费、补贴等未来收益权须质押给担保公司,上海市节能减排中心应配合担保公司落实贷款企业的相关抵质押手续。而贷款企业也应在贷款银行开设账户作为接受项目电费、补贴等收益的唯一账户,并由银行对该账户进行全程监管。这表明地方政府为扶植分布式光伏发电提供了新的金融政策支持。
另据媒体报道,社会资本投资能源重点转向可再生能源。世界银行16日发布的社会资本参与基础设施建设数据库最新简报称,尽管2015年前六个月社会资本参与能源、交通和水务基础设施投资额大幅下降,但可再生能源项目(以太阳能为主)投资额上升至投资总额的近一半,在投资总额中的占比达到历史上最高水平。
报告称,139个新兴经济体的社会资本参与能源、交通和水务行业基础设施投资总额降低了一半以上,从2014年上半年的530亿美元降至2015年上半年的250亿美元,主要原因是巴西、中国和印度的项目数量减少,其他国家的投资持续稳定。项目总数相对稳定在124个(上年为132个),投资重点是可再生能源项目,即利用阳光、风、雨、潮汐和地热发电。
根据数据库简报,与2014年上半年交通项目在全球投资中占主导不同,今年各种形式的能源项目在总投资中占比达64%,交通项目占比32%,水务项目占比4%。社会资本投资总额最高的国家为南非、哥伦比亚、墨西哥、智利和巴西。这五个国家总共吸引社会资本投资119亿美元,占2015年上半年全球发展中国家社会资本投资总额的47%。从地区来说,拉美加勒比地区继续领先,随后依次为撒哈拉以南非洲、欧洲中亚、东亚太平洋、南亚和中东北非地区。
世界银行公私合作实践局局长克里夫•哈里斯表示,在今年上半年的124个项目中,可再生能源项目占到59%,令人印象深刻,仅太阳能项目就占到所有能源投资项目的三分之一以上,煤炭项目则只占6%。而且,尽管投资承诺额总体下降,除巴西、中国和印度以外的其他国家都维持在近年来的相似水平。
南非可再生能源计划的效应十分明显,在此计划推动下,绿色能源投资承诺额在全球社会资本投资中的占比创下史上最高的49%,在253亿美元中占124亿美元。仅南非就签订16项可再生能源项目协议,投资总额达40亿美元。此外,智利、摩洛哥、巴基斯坦、约旦和巴西也签订了26个可再生能源项目,投资总额达53亿美元。中国能源界应当关注这一变化,中国也应进一步支持可再生能源发展。
此外无论是在中国,还是在全球,环保、低碳已经成为多数国家共同努力的长远战略,燃煤对环境产生的污染已成为众矢之的。现阶段,北半球煤炭需求市场的逐渐饱和,巴黎气候会议的召开,均对国际煤价形成压力,欧洲和南非地区煤价已经跌破50美元,澳洲煤价降幅较小,也在50美元附近徘徊。
据秦皇岛煤炭网价格中心数据显示,截至2015年12月11日当周,澳大利亚纽卡斯尔港动力煤价格报收52.34美元/吨,环比下跌0.64美元/吨,跌幅为1.21%;南非理查德港动力煤价格指数报收49.29美元/吨,环比下跌3.59美元/吨,跌幅为6.79%;欧洲ARA三港市场动力煤价格指数报收46.62美元/吨,环比下跌2.12美元/吨,跌幅为4.35%。
国际煤价的下跌,一方面受到需求低迷的根本性影响,另一方面,巴黎气候会议的召开对全球煤炭行业造成预期压力。12月12日签订的《巴黎协议》更是将煤炭行业推到了风口浪尖。据媒体报道,不少环保组织和政界、商界人士预计,巴黎协定设立的这些目标将促使全球转向更为清洁的能源,可能预示着“化石燃料时代的终结的开始”,而煤碳更是首当其冲。
从长期来看,随着全球对碳排放全面性限制的展开,煤炭行业需求端将持续性收紧,局部性和阶段性的需求提振难以对整体局面产生影响。中国煤碳业前途在于能否清洁利用,能否采取政策措施以电替代散烧煤,能否回收利用发电所产生的二氧化碳,需要政策与科技双创新。
(秦京午:资深能源评论员,原人民日报高级编辑。1951年出生,1977年冬参加高考,次年春入南京师范学院(现南京师范大学)新闻专业学习,1982年获得文学学士,同年进入人民日报,并考入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新闻系,1985年获得法学硕士,参与创办人民日报海外版,负责地矿、能源、机械、环保、海洋、国土等领域报道。2011年底进入中国能源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