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运输部日前发布的今年1—4月规模以上港口货物、旅客吞吐量数据显示,1—4月,我国规模以上港口货物吞吐量总计376820万吨,较去年同期增长2.2个百分点。
受我国第一季度整体经济形势出现的略微回暖的带动以及煤炭出口量激增的影响,今年1—4月的港口吞吐量增速略好于去年同期。值得注意的是,黄骅港的增幅最高,1—4月黄骅港货物吞吐量累计为去年同期的178.1%,其中外贸货物吞吐量累计为去年同期的183.7%。
据河北省沧州渤海新区党工委书记、管委会主任张国栋介绍,近期黄骅港还将开通“黄-新-欧”海铁联运班列以及至韩国仁川港的滚装班轮,还有到柬越的外贸航线,以实现高效的海路联运。
货物吞吐量增速第一
根据交通运输部网站统计,今年1至4月份,黄骅港吞吐量接近8000万吨,黄骅港吞吐量同比增长78.1%,在全国所有规模以上的港口中增速第一。
其中,河口港区增速最快,完成吞吐量22.8万吨,同比增长101.77%;煤炭港区完成吞吐量6018.14万吨,同比增长86.66%;综合港区8个码头泊位完成吞吐量1402.32万吨,同比增长11.83%。散货港也随着20万吨级航道、20万吨级矿石码头在今年年初投入使用,实现吞吐量持续增长,已累计完成556.09万吨。
在这次增长过后,黄骅港煤炭港区第一季度吞吐量首次占据北方港口下水量的30%以上,成为中国北方煤炭下水量第一大港。
黄骅港吞吐量的增长与数月来我国煤炭出口量激增不无关系,截至今年4月的统计数据显示,我国煤炭出口连续5个月维持同比增势,且多实现翻番增长。5个月来,煤炭出口增长峰值出现在3月份,出口量同比增长296.88%,接近3倍。
与此同时,扩容后的朔黄铁路所开设的2万吨重载列车也于今年3月9日开始运行,朔黄铁路2万吨列车的常态化开行,不仅创下了国内在曲线半径小、线路坡度大、操纵难度高的线路上开行2万吨重载列车之最,还极大地提升了黄骅港的煤炭吞吐量。
据黄骅港方面介绍,为了完成这一吞吐量的激增,黄骅港方面不断优化作业流程,加快船舶周转,提高装船效率,优先安排货源充足船舶进港,保证煤三、四期翻车机大列车作业效率。
新区与港区的良性互动
黄骅港背靠沧州市渤海新区,腹地经济正在与黄骅港形成良性的互动效应。
在黄骅港吞吐量快速增长的同时,渤海新区也获得了长足发展。“十二五”时期,渤海新区共建成亿元以上项目138个,累计完成重大产业投资2537亿元,年均增速近20%。
今年以来,沧州市渤海新区共签约总投资1247亿元,其中亿元以上项目209个,同比增长287%。特别是境外招商迅速升温,规划面积6平方公里的韩国产业园全面启动,包括世原黄骅汽车零部件、瑞延塔金属汽车内饰件、星宇汽车零部件等在内的一批韩资项目即将投产。
依托石油化工、汽车、高新技术、循环经济等“九大功能园区”,渤海新区着力打造北京科创、健康食品、新材料、装备制造、生物医药等“园中园”和一批“国别园”,初步构建起以石油化工、冶金装备、港口物流等传统产业为基础,以汽车、生物医药、新能源、新材料等特色优势产业为支撑的现代临港产业体系。
在园区内汇聚了北汽集团、中国一重、神华集团、中化集团、美国AP、美国嘉吉、法液空、法国威利雅等一大批国内外500强企业。
大通道大发展
值得注意的是,在“一带一路”政策的促进下,渤海新区依托于中捷产业园区,大力发展中捷、中欧间的贸易、产业合作关系,而通过黄骅港实现的中亚海陆联运大通达也将在其中发挥巨大作用。
近年,我国多个城市开通了中欧班列,而返程空车的现象在部分班列中存在,不过在张国栋看来,黄骅港货运结构对于解决这一问题有着天然的优势,“黄骅港以煤炭运输为主,由西向东的班列往往处于满载状态,这一货运结构刚好可以填补中欧班列返程的空白”。
在黄骅港即将打开“黄-新-欧”海陆联运通道的同时,渤海新区也在积极推动中捷产业园区持续的转型与发展,使其成为全省中东欧合作示范区以及渤海新区重要的经济单元。
据张国栋介绍,中捷产业园前身为1956年8月2日由周恩来亲自命名的中捷友谊农产,经过60年的发展,这一园区已经实现了从一个国际合作型农垦企业到新型产业园区的转变。
从2013年起,中捷产业园三次推介会共吸引40余个国家、地区及国际组织的驻华使节参会,在通用航空、高端制造、酒品合作等领域签署了总计300亿元的合作项目。
在张国栋的设想中,在未来数年,中捷产业园将围绕着“帮售产品、搞好合作、联合建厂”等三个覆盖销售、资本、技术等多个层面的立体合作模式,将中捷产业园建设成为一个“千亿产出、百亿财政”的产业园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