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已经承担了全球贸易的领导角色。中国不用等美国,中国应该自己设置开放贸易和国际交往的议程。”“人口增长放缓和老龄化其实不是问题,而是我们想要的结果。”世界银行首席经济学家保罗罗默在接受财新记者专访时,提出了上述观点。
2016年7月,世界银行正式任命60岁的保罗罗默为该行新任首席经济学家。罗默在1977年获得芝加哥大学物理学学士学位,并于1983年在该校获得经济学博士学位。他被《时代杂志》选为1997年美国最具影响力的25人之一,并且被认为是诺贝尔经济学奖的有力竞争者。
长期以来关注经济增长理论的罗默,在上世纪80年代末建立了“内生增长”经济模型,把知识完整纳入到经济和技术体系之内,将其视作经济增长的内生变量。让经济能够不依赖外力推动实现持续增长。另外在他还提出的四要素增长理论中,在新古典经济学中的资本和劳动两个增长要素之外,加入了人力资本(受教育的年限)和新思想(创新专利)。
近年来罗默的关注点转移到了城市研究当中,提出了宪章城市(CharterCity)概念,提出有些国家可以单独划定区域,成立宪章城市让更发达的国家进行独立监管和治理,从而引入先进的治理方式。他于2010年从斯坦福大学转至纽约大学,时任纽约大学校长和商学院院长支持他建立一个以城市为分析单位的新学科。而中国的深圳则是他长期以来屡次提及的城市发展的成功模版。
罗默此次到访北京,是参加在钓鱼台国宾馆举行的2017中国发展高层论坛。在论坛期间,罗默接受了财新记者的专访。
全球化贸易与中国
特朗普当选以及英国脱欧之后,关于全球化和全球贸易是否会倒退、中国是否将成为全球化旗手的讨论成为全球各主要峰会和论坛的主流议题。问及他的看法,罗默表示,回顾漫长的历史,发展的潮流一直都朝向更多的知识共享,更广泛的人际交往,这个潮流将会继续。可能会有一点起伏波动,但是基本的动能是非常强大的,无法抵挡的。当某个地方某人发现了有价值的创意,它最终都会传遍全球,人人都想要从中受益,没人会关心这个创意的出处。这是全球化真正的推动力,它势不可当。但罗默提醒,全球化除了贸易之外,知识的传播也不能忽视。
而关于导致全球化出现暂时危机和困惑的发展不平等问题,罗默认为,从全球而言不平等程度已经出现显著下降。由于中国的经济发展,让全球收入分配更加趋向平等,在世界范围我们已经取得了很大的进步。在某些国家,不平等出现加剧,这些国家的政府需要改变政策来解决这个问题。但我们必须牢记的一点是,在过去三十年全球范围内已经取得了巨大的进步。
中国是否已经成为全球化的领军者了呢?罗默表示,中国已经在承担全球化和贸易的领导角色,而关于对中国应该进一步开放的指责,罗默表示,中国的开放是一个过程,而中国的改革开放已经取得了巨大成功,成为全世界的一个模版。如果未来的历史学家回过头来看我们现在经历的时代,他们将会把中国的改革视为这个时代最重要的事件。它改变了许多国家的期望,他们会问:“中国能做到的为什么我们做不到?”这是一个非常健康的发展趋势。中国当然可以走得更远,其他国家也可以。进步永远有空间,但承认成功也同样有益。
在特朗普上台之后,由于他在竞选中提出针对中国的贸易惩罚性政策,关于中美贸易战的讨论甚嚣尘上。对于中美贸易的未来,罗默向财新记者表示,无论美国发生什么事,中国都可以实现自身的经济增长,实现同其他国家的贸易增长。在任何情况下,中国都有动机为了自己的经济利益同其他发展中国家进行经贸往来,其他发展中国家也有同样的动机同中国进行经贸往来。所以,无论如何,中国都应当不断地去探索贸易和知识交流的新机会,不用等美国,中国应该遵循自己的开放和国际交往的议程。罗默打了一个比喻,在邓小平思考中国改革开放的时候,美国正在经历严重的经济滞胀,邓小平并没有等着美国先解决滞胀问题,而是英明地选择了去做对中国有利的、正确的事情。
而被问及中国经济发展面临的债务高企,去产能等问题时,罗默表示,经济发展永远是一个不断完善的过程,是一个摸索前进的过程,不断发现问题,不断进行调整。有些问题确实存在,但都是可以解决的问题,没有理由感到悲观,需要的是扎扎实实地做好工作。他认为,经济学家往往以为法律法规都是已知的,以为我们知道政府应该做什么,知道法律法规应该是什么样。但实际并非如此。世界在不断变化,政府的作用也在不断变化,正像企业需要不断提高生产率一样,政府和政府机构也需要不断提高创新力,需要不断试验采用新的政策来应对新的挑战。
世界经济增长的未来和城市化
谈及未来世行研究工作的重心,罗默表示,自己一直坚信城市化是追赶性增长(Catch-upgrowth)进程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未来将会推动世行对城市的研究。而中国在城市化上取得的巨大成功让他颇感兴趣。未来将关注其他发展中国家能够从中国的经验中学到什么,世界银行将向他们解释中国的成功要素,帮助其他国家学习中国的经验。另外,中国目前也面临一些更加复杂的问题,世行将和中国共同研究下一步关键性的变革是什么,共同探索改革路径。
世界经济在长期低增长,低投资、低通胀、低利率的低迷发展后,近期出现了各国同步上扬的迹象。针对财新记者关于上述现象是否是暂时的提问,罗默表示目前下定论为时尚早,但世界经济的前景确实值得期待。他认为要保持发展,关键在于私人投资。英国经济学家凯恩斯曾经提出的“动物精神”理论可以解释未来经济发展的关键。凯恩斯认为许多经济行为受动物精神的支配,在追求经济利益时并不总是理性的。罗默认为,根据动物精神原理,如果某些企业突然感到乐观开始投资,其他企业也会跟着投资,那就会带来增长。如果某些企业感到悲观,那么其他企业也会同样感到悲观,就会导致低增长。所以,影响企业间的相互期望,可能是帮助世界经济摆脱长期低迷恢复正常增长的一种重要方式。
罗默发展内生增长理论,提出人力资本和知识创新视作经济增长的两大因素。他告诉财新记者,重要的是要区分两个问题,一方面是提升增长能力,另一方面是充分利用现有的增长能力。内生增长理论的关键在于发现新的增长动能。近期的问题是我们没有充分利用现有资源来实现经济增长,因此需要采取措施来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同时不断提升增长能力也很重要。目前有两种政策,货币政策或者经济刺激政策的目的是恢复充分就业,加强教育和科技的目的是增强经济增长能力。
而普遍认为全球经济目前面临的另一重大威胁在于老龄化加剧,劳动力数量减少,而机器人和人工智能技术被认为可能成为解决方案。对此罗默认为,两个世纪以来,一直有新的科学技术出现,而如今我们面临的其实是此前发展趋势的延续。在人口增长变缓上,罗默提出,我们不应该将其视作一个问题。因为我们的目标并不是高GDP增长,而是高质量的生活。人口数量减少,对自然环境的需求也会相应减少。劳动力会出现一定程度的老龄化,但老年人往往具备更多的智慧,这也是一种优势,当然也需要给年轻人留出发展创造的空间,同时人们的工作年限会延长。人口数量下滑和老龄化并不是一个问题,反而在某种程度上是我们想要的结果。
长期以来,罗默将中国视作城市化的成功典范。但如今一线城市的高房价却成为限制一线城市发展,导致人才流失的重要原因。对此罗默表示,他是“包容性城市化”的拥护者,要达到包容性城市化的目标,就是要建造更多的居民可负担住房,从而让更多人进入城市生活。应对高房价的对策之一是增加住房供给量。另外,有一些中国城市的房价并不是那么高,如果能够帮助低房价城市提升竞争力,吸引人才流动到这些城市,也不失为一个有益的解决办法。
在此次高层发展论坛的演讲中,罗默提到,全球需要反思房地产开发推动经济发展的模式,发展城市时不应该急于建设,应该先打好城市发展的基础设施基础,事先做好城市规划。在专访中,罗默就此对财新记者表示,中国在城市发展规划上做的不错,值得其他国家借鉴,城市需要事先规划和留出道路、人行道、电缆和上下水管道的空间,城市要能连通每一个人。
深圳是罗默一直以来关注的城市发展样本,在专访中他也坦率表达对深圳模式的赞赏。他表示自己一直认为深圳是一个新城市对国家和地区产生积极效应的成功典范,全球应该进行更多这样的实验。因为深圳创造了试验新模式的机会,包括吸引外资、让劳动者自由选择职业等等,现代经济有很多的方面需要先在局部地区进行试验,深圳就是中国试验各种制度的一个实验室。
在被问及深圳模式是否可以应用到其他城市时,罗默向财新记者表示,每个国家面临的问题不同。中国面临的最大的问题是如何进一步开放,吸收更多的外部知识资源和专业技能。其他国家的问题不同,但也可以仿照中国创建一个新城市去让政府实验新的方式,比如解决社会问题的方式。我们需要的不是城市的成功,我们需要的是让人民过上更好的生活。人们可以迁移到不同城市,到不同的企业工作,只要他们能有更好的机会,更高的满意度,这才是关键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