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在从中央到地方,从政府到企业的共同努力下,化解钢铁过剩产能取得了阶段性成果。《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今年要扎实有效去产能,再压减钢铁产能5000万吨左右。面对钢材价格回升,去产能的力度不能减,无论是淘汰“僵尸企业”,还是打击“地条钢”,根本上都是为了优化产业布局,实现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2016年,钢铁行业着力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施钢铁去产能,全年共化解粗钢产能逾6500万吨,超额完成化解4500万吨粗钢产能的年度目标任务。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扎实有效去产能,再压减钢铁产能5000万吨左右。
成效初显 预期向好
2016年初,国务院出台的《关于钢铁行业化解过剩产能实现脱困发展的意见》要求,用5年时间再压减粗钢产能1亿吨至1.5亿吨。一年来,去产能深入推进,钢铁业开始出现积极变化,钢材价格触底回升、行业扭亏为盈,整体运行走势稳中趋好。
2016年,国内钢材价格止跌回升。钢材综合价格指数由年初的56.37点上涨到99.51点,上涨43.14点,涨幅76.5%。随着市场趋于正常,钢铁行业效益状况明显改善。2016年,中钢协会员钢铁企业实现利润总额超过300亿元,与2015年亏损近800亿元形成鲜明对照;销售利润率由2015年的-2.7%上升为1.1%;资产负债率由2015年的70.6%下降为69.6%。
“钢铁企业生产经营效率明显提升,有力提振了行业士气和结构性改革的信心。”中钢协副会长迟京东表示,去年,一批影响大的产能布局调整项目加快实施,宝钢湛江基地一期投产、山钢日照基地一期加快建设等举措,充分体现了企业对产业发展前景的信心。
钢铁业化解过剩产能的最终目标是推动产业转型升级,提升企业的整体素质和核心竞争力。2016年以来,钢铁产业结构优化、转型升级步伐明显加快。宝钢和武钢重组打造了中国的世界级钢铁航母,为推动钢铁行业兼并重组起到破局性的引领作用。中信泰富与青岛特钢重组构建了全球最大的专业化特钢龙头企业集团,为跨区域、跨所有制企业主动兼并重组发挥了示范作用。与此同时,钢铁业变得更“绿”了。中钢协会员钢铁企业通过主动压减过剩产能,实施节能环保改造升级,2016年吨钢转炉炼钢能耗、吨钢电炉炼钢能耗同比分别下降14.1%、12.8%,吨钢耗新水同比下降3.9%,二氧化硫、烟粉尘排放分别下降22.5%、11.9%。
有的放矢 有章有法
“2016年钢铁行业去产能,坚持的原则是市场倒逼、企业主体,地方组织、中央支持,突出重点、依法依规。”工业和信息化部副部长徐乐江表示,去年钢铁去产能成效良好,一批不符合法律法规、产业政策的产能和低效、竞争力弱的产能得以去除。
对钢铁行业良性发展而言,去产能犹如一次“大扫除”。我国钢铁企业过去存在的一个突出问题是良莠不齐、鱼龙混杂,如果不有的放矢加以解决,拖泥带水的转型升级是很难推进的。
“2016年钢铁行业化解过剩产能目标明确,大方向把握得正确。”迟京东表示,严禁新增产能,以淘汰落后产能,清除违法违规产能,清除“地条钢”为重点,先大扫除,清垃圾,把家里打扫干净,这就为行业转型升级打下了很好的根基。
钢铁行业化解过剩产能工作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制定出台了奖补资金、职工安置、财税、金融、国土、环保、质量、安全8个方面的配套文件及措施,建立了25个部门和单位组成的部际联席会议制度,形成了从国家到地方再到企业有序推进化解过剩产能的工作和制度体系。
从总体情况看,我国钢铁去产能路径清晰,措施有力。一方面,按照环保、能耗、质量、安全、技术等法律法规和产业政策,依法依规退出产能。组织开展淘汰落后、违法违规建设项目清理和联合执法三个专项行动;严肃查处江苏华达公司和河北安丰公司违法违规行为,严厉问责,发挥警示作用。另一方面,积极探索化解钢铁过剩产能的市场化办法。有的地区建立钢铁产能退出补偿机制,成立钢铁产能市场交易平台;有的地区根据环保、能耗等标准建立钢铁企业产能综合评价体系,按照综合评价排序依次压减。
钢铁企业作为主体,产能退出有压力也有动力。在全行业推进的过程中,央企和国企主动压减产能,宝钢关停2500立方米高炉、包钢拆除1800立方米高炉,起到了带头作用。从2016年化解钢铁过剩产能完成情况来看,央企1020万吨,地方国企1600万吨,合计占40%。
为支持去产能,中央财政专门安排了1000亿元专项奖补资金,重点用于钢铁、煤炭行业化解过剩产能过程中的职工分流安置。该资金在使用上明确了“多退多补,早退多补”,并加强审计和监督检查,确保资金真正发挥有效作用。各地则根据实际情况,多渠道筹集配套资金,保障职工安置托底。据迟京东介绍,欧美日等国家和地区以往在化解过剩产能过程中,均采用过类似的措施。
决心不变 力度不减
2017年是钢铁行业化解过剩产能攻坚年。3月初,工信部原材料司发布的研究分析显示,当前钢铁产能过剩基本面没有改变,价格上涨、效益回升的基础仍不牢固,行业还没有完全走出困境。除了存在产业集中度低、钢材国际贸易摩擦加剧等问题之外,“‘地条钢’乱象严重,市场环境需进一步完善”也被列为行业发展突出问题。
“地条钢”是钢铁行业的顽疾。随着去产能工作的推进,各地暴露出大量的“地条钢”企业,这些企业不仅在产品的质量、安全、环保等方面不符合要求,而且存在不开发票偷税漏税、假冒优质企业产品、无证生产销售等行为,严重扰乱市场秩序,严重挤压合法合规企业生产经营的市场空间,亟待全面取缔。
业内专家普遍认为,2016年化解钢铁过剩产能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但这项工作不可能一蹴而就,很多问题正在逐步解决。2017年,化解过剩产能力度将持续加大。
工信部原材料司强调,钢铁化解过剩产能工作将更加强化市场化、法治化方式,突出严格执行环保、能耗、安全标准,将“地条钢”作为产能退出重中之重,坚决依法彻底取缔“地条钢”违法违规产能。中央、地方、社会、企业通力合作,重拳打击“地条钢”,确保2017年6月底前将其全面取缔。
“处置‘僵尸企业’是化解过剩产能的牛鼻子。”徐乐江表示,钢铁企业主动选择退出,会面临资产、债务处置和员工安置等问题。在我国,推进去产能更要妥善做好职工安置,为此营造一个良好稳定的环境,特别是对有关职工再就业帮扶、强化职业培训、就业服务和政策扶持,做好社会保障衔接,加大对困难人员的援助力度,运用公益性岗位托底帮扶,政府要兜底。这样在钢铁、煤炭去产能工作的深入实践中总结出一套做法,今后其他行业的去产能,就能做到心中有底。
“2017年,钢铁去产能的决心不会动摇,力度不会减弱。”徐乐江的话掷地有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