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前2个月工业企业利润出现大幅回升,但其中的结构性分化仍值得关注,利润回升主要集中在上游行业,中下游行业的利润回升并不明显。
国家统计局公布数据显示,1-2月,在41个工业大类行业中,36个行业利润总额同比增加,仍有5个减少。其中利润增速最快的主要集中在上游,煤炭开采和洗选业、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均由同期亏损转为大幅盈利。
交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连平表示,如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利润增长21.1倍,石油加工、炼焦和核燃料加工业利润增长1.3倍,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利润增长1.2倍,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利润增长65.9%。
而中下游行业的利润增速回升并不明显,不少还出现下降,如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的利润下降39.3%,铁路、船舶、航空航天和其他运输设备制造业利润下降10.9%,其他制造业下降1.6%。
国有企业利润增速明显高于民企。由于煤炭开采和洗选业、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等行业主要是国有控股企业,这些行业的利润回升也直接导致国有企业效益明显复苏。
1-2月,国有控股企业利润同比增长100.2%,而上年12月则同比下降11.6%,其中,中央企业增长66.3%,而上年12月份则下降17.3%。
但与此同时,集体企业实现利润同比则只增长9.6%;私营企业实现利润总额也只增长了14.9%,大幅低于国企利润增速。
连平认为,虽然1-2月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利润增速大幅回升,但由于其内部存在明显分化,利润回暖的趋势能否持续应该关注国企与民企、上游与中下游以及投资与消费这三者之间是良性“传导”还是形成“挤压”。
他表示,由于国企利润回升幅度明显高于民企,如果国企利润的增长并不能传导和带动民企利润增长,反过来还可能对民企的利润空间造成挤压的话,未来民营企业的投资意愿和能力仍会下降,这不利于工业企业利润整体增速的持续回升。
同时,在工业企业中,上游的生产资料生产企业目前仍是大型企业所主导的,竞争并不充分,大型企业提价比较容易。而中下游生产企业的市场结构则相对比较多元,其定价权也相对有限。这种市场结构的差异决定了国内工业品出厂价格上涨在上、中下游之间、以及在PPI与CPI之间传导并不顺畅。上游企业盈利对中下游企业盈利形成了“挤压”而不是“传导”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