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能源行业产品大典 与我互动 在线投稿
扫描关注能源界官方微信

滚动新闻:

当前位置:首页 > 一带一路

中国投资助白俄罗斯发展民族工业 文化融入创中国文化风景线

2017-08-11  来源:互联网      白俄罗斯  文化融入  中国投资   

不久前,在明斯克的共和国宫,白俄罗斯年度“实业人物”奖颁奖典礼隆重举行。

获奖的12人中,中国招商局集团董事、中白工业园区开发股份有限公司首席执行官胡政,引人注目。设立于1996年的“实业人物”奖,主要是为鼓励和表彰为白俄罗斯经济发展作出突出贡献的企业代表。胡政的获奖也被视为对中白工业园的肯定。

在白俄罗斯的经济发展中,中国因素正发挥重要作用。以中白工业园为代表的众多中国投资项目,不但促进了白俄罗斯经济增长、就业增加,而且传递了中国的许多新做法、新理念。

机遇的种子在白俄罗斯的沃土上萌发并蓬勃生长

明斯克面积300多平方公里,在总统卢卡申科亲自批准下,辟出近1/3的土地,由白俄罗斯和中国两国政府在此共同投资兴建“中白工业园区”;

苦于不能生产组装国产民用轿车的白俄罗斯,随着中国吉利集团投资的组装厂的建成投产,改写了历史;

白俄罗斯史上最大的输电线升级改造工程,今年7月下旬刚刚完成。由中国能建中电工程承建的波斯塔维变电站,将帮助白俄罗斯顺利用上国产核电;

明斯克在建的商品房中,由北京住总集团开发的住宅面积达32万平方米……

“中国的投资,对于白俄罗斯更新基础设施和产业升级转型至关重要。”白俄罗斯国立大学经济系教授伊莲娜·谢马克直言。

2016年,白俄罗斯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近5000美元。这个连铺路的沙子都需要进口的国家,缺资金、缺能源、缺人才、缺技术、缺市场……苏联时期遗留下来的经济结构失衡、西方封锁造成的资金缺乏,让国家独立后的发展遭遇瓶颈。

“‘一带一路’带来机遇的种子,在白俄罗斯的沃土上萌发并蓬勃生长。”谢马克的比喻,道出了中国投资对白俄罗斯的意义。

“圆梦”“改写历史”“经济转型”……这些常常见诸当地媒体的字眼,解释了卢卡申科为什么对发展中白全面战略伙伴关系持有如此强烈的愿望。

而白俄罗斯的普通民众,对中国投资的欢迎度也在提升。

中白工业园投资公司法务负责人维多利亚,当初辞职到工业园,面对这片荒地和不可知的未来,家人朋友都不支持。但现在,园区的快速发展、优厚的工资待遇、可见的美好前程,改变了大家的想法。“朋友们都特别羡慕我,都想来这里工作呢。”维多利亚说。

同样以到中资企业工作为荣的21岁青年卡扎克,两年前还是一名司机。白俄罗斯吉利汽车组装厂设在当地后,他成了一名工人。在这里,他学到了先进的技术,他也相信,将来自己的国家一定会需要越来越多的高技术产业工人。

在白俄罗斯,中白工业园有着另一个名字——“巨石”。当地政府官员说,这既是决心将中白工业园打造成奠定中白合作的友好巨石,也是希望中国投资成为白俄罗斯圆梦的一块奠基石。

“中国资本和它的创新模式、秉持的价值理念,更适合发展中国家”

随着白俄罗斯境内中国投资的快速增长,各种项目纷至沓来。在不少项目的启动仪式上,常见到当地媒体记者追着本国政府官员问:为什么要与中国有如此多的合作?

长期以来,白俄罗斯的经济发展更多依赖于俄罗斯和欧盟。以小轿车为例,2012年之前,跑在白俄罗斯街上的车辆,几乎全是俄产车,或者是来自德国、意大利等国的二手车。美国福特、德国大众等汽车品牌也曾来白俄罗斯投资建厂,但因为市场小,无法获得足够利润,先后撤资离开。

在白俄罗斯一些学者看来,如果不是中国,还会有几个国家既有实力又有技术,并愿意承担一定风险来投资合作?

弗拉基米尔·巴甫洛维奇长期在重型机械集团工作。他曾以为,自己很难有机会参与国产轿车的生产制造。但中国企业来了,带着资金、技术,更带着中国政府的关心支持。巴甫洛维奇当上了合资汽车组装厂总经理助理。当首批打上“GEELY”标志的汽车驶离生产线时,白俄罗斯副总理谢马什科由衷地说:“中国是真心在帮助我们发展民族工业。”

事实上,“中国投资”、企业“走出去”的背后,是强大的国家助力。由于缺乏资金,白俄罗斯电网状况与中国40年前大体相当。中国能建中电工程华北院驻白俄罗斯代表处首席代表范志义就感叹,号称“能源航母”的输变电项目,90%以上的投资来自中国进出口银行提供的双优贷款。

中白工业园总经理李海欣也有同感。中方占中白工业园股份的68%,如果不是中国政府提供优惠贷款,工业园怎么也不可能有日新月异的成长。“我们是先亏钱,再赚钱。”能有这样的“抗压”能力,既是对资金实力的考验,也是对合作信心的检验。

白俄罗斯创新基金会主席德米特里·加里宁眼下正致力于与中国招商局集团共同建立创业基金,鼓励创新企业。他认为,和西方发达国家不同,同为发展中国家的中国能够更好地理解发展中国家的处境,也更懂得自己强大之后该做什么。

“中国资本和它的创新模式、秉持的价值理念,更适合发展中国家。”加里宁说。

留下一批人,结下一份情,创造一道中国文化风景线

在白俄罗斯,当地人对中国投资者如此评价:中国投资者在留下项目的同时,更留下了一批人,结下了一份情,创造了一道中国文化风景线。

位于明斯克的北京饭店是其中一例。北京饭店由北京住总集团、北京首旅集团等国企2014年投资1亿美元兴建。

饭店的开业不仅为明斯克增加了一家五星级高档饭店,给当地交纳税收150万美元、增值税110万美元,还为近200名白俄罗斯人提供了就业岗位。不过,明斯克人起初认为,这不过就是一家外企而已,但衣帽间的故事,让他们对中资企业有了新的认识。

白俄罗斯人有一个习惯,进屋寄存外套,就餐脱下外衣,否则被视为不礼貌。由中国人设计的北京饭店,开始并没有衣帽间。建成时,当地员工颇为惊讶,也深感不便。北京饭店总经理崔长江认为这绝非小事。他要求改造出衣帽间,并规定中方员工就餐时脱下外衣。

衣帽间从无到有,让白俄罗斯员工深受触动。总经理助理、白俄罗斯姑娘白音十分感慨:衣帽间的设立不仅吸引周边国家客人入住,她从中更感受到中国人尊重当地习惯、愿意融入当地的那种诚意,“这让人感觉特别温暖、舒服”。

在海外开疆拓土数十年的胡政,有更深的思考。谈及中国企业“出海”,最困难也最需解决什么问题时,他脱口而答:文化的融入。“只有让对方感受到尊重,大家才能齐心协力共解难题。”

前不久,在中白工业园附近明斯克州斯莫列维奇区的小牛村,招商局慈善基金会捐助建起了一条1.2公里的“中白友谊路”。小牛村最年长的奶奶、84岁的塔基杨娜特意送来了一筐自家种的草莓,因为“村里以前从来没有一条像样的道路”。斯莫列维奇区执行委员会主席米哈伊尔看到“阳光般的笑容”出现在百姓脸上,他由衷感谢:“这条友谊路象征着白中人民间深厚的感情。”

现在的北京饭店,平均入住率在55%以上,其中70%的客人都不是中国人,这在明斯克高档酒店中成绩相当耀眼。而经过两年来的高效建设,随着白方各项优惠政策的出台,中白工业园正积极面向独联体和其他各国招商,已迎来13家企业入驻,投资合同6.22亿美元。

“中白之间的合作潜力还远远没有发掘充分。”白俄罗斯战略与对外研究中心主任阿尔谢尼·西维茨基认为,白方需要努力推进改革,在基础设施、营商环境、汉语人才培养等各方面发力,让更多中国企业落户白俄罗斯。

国际金融危机时,中国曾给予白俄罗斯有力支持,提供大量优惠贷款。对此,卢卡申科多次表达感谢:“中国朋友在危难之时伸出的援助之手,我们会永远铭记在心。”今年5月,他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再次表示:中国在“一带一路”合作中,向沿线国家提供贷款和先进技术,在此过程中,中国表现得非常友好,不搞贸易扩张,不将自己的意志强加于人,这在世界上绝无仅有。

这种“绝无仅有”,是中国海外投资的价值取向,也是命运共同体理念的具体实践。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