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能源行业产品大典 与我互动 在线投稿
扫描关注能源界官方微信

滚动新闻:

当前位置:首页 > 一带一路

中国和中亚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纪实

2016-08-31  来源:互联网      关键词: 中国  纪实 

中亚

资料图

新华社信息北京8月31日电 (记者孙萍、赵宇、程云杰)8月,骄阳似火,中亚国家塔吉克斯坦首都杜尚别西郊的吉萨尔巴扎熙熙攘攘。记者遇到了正在卖油馕的索菲娅大婶。

“丝路建设给你的生活带来变化了吗?”

“路更宽了,馕更好卖了,我儿子不愁毕业后找不到工作了!”

中亚,欧亚大陆文明的十字路口,古丝绸之路上最繁华的贸易和人文交流通道。三年前,习近平主席在中亚首次提出丝绸之路经济带构想,得到众多国家响应;如今,这一宏伟构想已在这里落地生根,带来沉甸甸的早期收获。

从天山山麓到里海之滨,从帕米尔高原到哈萨克草原,随着“一带一路”合作的推进,现代化交通网络不断延伸,产能合作蓬勃兴起,人文交流日益密切。中亚这片古老而充满希冀的土地又重现生机和活力。

互联互通:“欧亚大通道”正在复兴

如果把欧亚大陆看作一座大岛,中亚五国就固守在岛屿的心脏地带。这些远离出海口的内陆国家,对走向海洋的渴望悠久而深沉。

2014年5月,在习近平主席提出丝绸之路经济带构想仅半年多之后,中哈物流基地在中国东部沿海城市连云港启动运营。这是哈萨克斯坦乃至整个中亚第一次正式获得通向太平洋的出海口。2015年2月,连接连云港和阿拉木图的首班中亚货运班列从中哈物流基地驶出。自此,中日韩的手机、电脑和哈萨克斯坦的小麦、钾肥等商品“你来我往”。

如果说中哈物流基地是连接中亚和东亚的一个枢纽,万里之外的霍尔果斯-东大门经济特区陆港则将东亚和欧洲经济圈连接起来。霍尔果斯—东大门经济特区管理公司第一副总裁贝尔玛奇告诉记者,通过这一陆港,来自中国沿海地区的货物可以在15天内运抵西欧。

借助霍尔果斯-东大门经济特区陆港,哈萨克斯坦的过境运输潜力得以释放。目前,中欧班列大部分路线都过境哈萨克斯坦,哈总统纳扎尔巴耶夫梦想的“欧亚大通道”显露雏形,哈萨克斯坦“光明之路”新经济政策与丝绸之路经济带构想铿然对接。

古代陆上丝绸之路的衰落缘于战乱频仍、道路艰险以及海运兴起。如今,铁路和公路已进入高速时代,“天堑变通途”不再是遥远的愿景。跟海运、空运相比,快捷便宜的陆路运输拥有独特优势,中亚内陆国家的短板可转化为联通四方的“十字路口”枢纽优势。

然而,中亚地区多崇山峻岭和荒漠沼泽,基础设施相对陈旧。发展基础设施,是中亚国家急需解决的普遍问题。中国同中亚国家建交以来,特别是丝绸之路经济带构想提出以来,中国与中亚国家的基础设施合作加快了步伐,一条条公路铁路、一座座隧道桥梁改善了交通,也改变着当地人的命运。

“感谢中国人为我们修了一条好路!我周末开车去伊塞克湖州看望父母比以前快多了,再也不用受长途颠簸之苦,”在吉尔吉斯斯坦首都比什凯克工作的阿扎马特着实享受到了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好处。

在“高山之国”塔吉克斯坦,大山深处的人们收到了“来自中国朋友的最好礼物”。中国承建的数条公路打通南北、贯穿东西,建在海拔3000米以上的沙赫里斯坦隧道和乔尔马克扎克隧道令总统拉赫蒙赞不绝口。

“沙赫里斯坦隧道修成之前,开车要翻过很多大山,山上经常有大石块掉落,一不小心车就会掉下山崖。现在家人再也不用担心我开车了,”一名叫纳兹姆的塔吉克斯坦货车司机说。

2000多年前的张骞,在西域跋山涉水,经年累月才回到祖国。如今,中塔公路正在加紧建设,一旦全线贯通,从杜尚别经帕米尔高原进入新疆卡拉苏用时将不到一天。

在塔吉克斯坦总统拉赫蒙见证下,由中方参建的塔吉克斯坦瓦亚铁路8月24日在3000多名当地群众的欢呼声中建成通车。记者在现场了解到,这条铁路是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框架内首个开工并建成的铁路项目,连接塔国中段与南段铁路,让这个国家首次实现铁路互联互通。

就在6个月前,在毗邻的乌兹别克斯坦,安帕铁路的咽喉、全长达19.2公里的“中亚第一长隧”卡姆奇克隧道顺利贯通。安帕铁路建成后,不仅结束了乌兹别克斯坦境内运输不得不绕道他国的窘境,也将给古老的费尔干纳盆地带来发展机遇,推动乌兹别克斯坦成为连接中国、中亚和欧洲的坚固桥梁。

英国《金融时报》说,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正在掀起中亚陆运大潮。中亚正走向内外联通,陆上丝绸之路也将恢复昔日荣光。

产能合作:地区经济渐入佳境

中亚五国处于欧亚大陆发展的“洼地”。独立25年来,以资源出口为支柱的单一经济发展模式逐渐陷入困境,各国急需实现工业化和经济现代化,提升本土工业制造能力。

2014年底,一份产能合作大单在中哈两国总理早餐会上诞生,中哈产能合作成为中国在海外产能合作的样板。

这份金额高达几百亿美元的大单没有像西方媒体所预测的那样沦为“一份华而不实的文件”。到目前为止,中哈产能合作已有51个项目,已经和即将启动的项目有12个,包括汽车、轻轨、地铁等。在阿斯塔纳伊希姆河畔,中国驻哈大使馆公使衔参赞任仕说,中哈发展战略实现全面对接,对丝路经济带沿线国家“具有示范效应”。

从杜尚别一路向南,记者沿全新的中塔公路行驶约120公里,来到群山环绕、棉桃朵朵的丹加拉盆地。中亚的灿烂阳光孕育了万亩棉田,但至今没有一个中亚国家进入世界成衣供应链。这个尴尬的现实正在中塔两国的协作下被扭转。

目前,来自中国新疆的中泰集团已在塔吉克斯坦投资建立了一家纺织品公司。不久的将来,原产于塔吉克斯坦的高品质成衣有望出现在国际一线市场。

中国的优质产能与中亚国家经济结构转型的进程步步合拍,新的经济增长点应运而生。中国的水泥、钢铁、玻璃、纺织、建材等产业,受到中亚国家青睐。

在乌兹别克斯坦锡尔河州,鹏盛工业园内的智能手机、瓷砖、皮鞋等生产车间呈现出一片忙碌的景象。这个由中方投资设立的工业园为当地提供了1000多个就业岗位,年工业产值接近1亿美元。

中国企业带来的不仅是就业岗位和税收,也为当地培养了一大批技术工人,这对中亚来说是一笔无形的财富。

“感谢我的中国师傅!”这是众多塔吉克斯坦工人的肺腑之言。塔吉克斯坦常年有数百万人在俄罗斯打工,由于俄罗斯经济不景气,很多人开始回到家乡寻找工作机会,中国公司成为他们最好的选择。

祖罗夫在俄罗斯学过手工焊接,回家乡后参与建设中国特变电工杜尚别2号火电厂二期项目。跟着中国师傅,他很快学会了氩弧焊技术,以前直径200毫米左右的管子要焊2个小时,现在只需要40分钟就可以焊完。

一批有技术、肯吃苦的中亚“洋徒弟”正在为“智力丝绸之路”积淀力量,一条“绿色丝绸之路”展现出更加美好的未来。

塔吉克斯坦传统的棉花种植方式需要消耗大量土地和人力资源。中国公司修复了当地遭内战毁坏的水利灌溉系统,引入了精准播种和喷滴灌技术,使棉花产量翻了一倍。

“看到我们的棉花变成了‘棉花树’,每棵上面能结80到100多个棉桃,当地棉农都非常惊讶,开始纷纷采用中方的种植技术和设备,这样既节约了土地资源,又提高了生产效率,”中泰(丹加拉)新丝路纺织产业有限公司董事长肖瑞新告诉新华社记者。

在中亚,棉花被誉为“白金”,而天然气则被誉为“蓝金”。中国-中亚天然气管道A、B、C三线自投产以来,累计输送天然气1400多亿标方,气源主要来自土库曼斯坦。

民心相通:“命运共同体”深入人心

驰命走驿,不绝于时月;商胡贩客,日款于塞下。千百年来,穿梭在古丝绸之路上的使者、商人,留下了一串串文明交流佳话,成为中国和中亚人民心中共同的美好回忆,奠定了中国与中亚人文交流的情感基础。

丝绸之路兴起后,盛唐上流社会的年轻人曾以学习西域语言为时尚。而如今,汉语热正在中亚兴起。哈萨克斯坦副总理纳扎尔巴耶娃表示,中国不仅是哈萨克斯坦可靠的伙伴和友好邻国,也是其最大的外资来源国。哈萨克斯坦人有必要学些汉语,这对他们将来就业将有所帮助。

中亚与中国有3000多公里的边界。上海合作组织成立后,中亚和中国加快了合作交流的步伐。

丝绸之路经济带构想一经提出便得到中亚各国政府支持,随之成为各国官员、学者和普通百姓津津乐道的话题。哈萨克斯坦总理马西莫夫在博鳌亚洲论坛用中文表达对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支持。今年哈总统战略研究所举行的第14届中亚安全年会选择丝绸之路经济带作为研讨主题。

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启动以来,中亚人民对中国的好感与日俱增。哈萨克斯坦中国问题专家伊济莫夫指出,哈萨克斯坦民众对中国的正面认识越来越多。

在中亚,让当地民众感念中国的,可能是一条路、一座桥,也可能是一套净水设备、一所学校;让当地民众爱上中国的,可能是一部电影、一场演出,也可能是一次针灸、一趟旅行。

吉尔吉斯斯坦男孩阿扎马特高中时曾到中国上海旅游,回国后努力学习汉语,考上了上海政法学院,实现了梦想。现在他最大的愿望是成为一名经济学家,“丝绸之路经济带可以帮我实现这个梦想”。

吉尔吉斯斯坦女孩玛丽卡最大的梦想是去中国学习中医。她的爷爷曾因病双腿不能动弹,四处求医无果。来自中国甘肃中医药大学医院的医生用针灸疗法让老人重新站立走路。这让玛丽卡对中医产生了浓厚兴趣。

民心相通代表彼此了解和欣赏。三年前,习近平主席在哈萨克斯坦纳扎尔巴耶夫大学首次提出丝绸之路经济带构想。如今,这所大学着手成立中国研究中心,丝绸之路经济带成为该校研究的重点。

民心相通也意味着文明互鉴。在思想文化的交流碰撞中,一个更加开放务实的中亚在向我们走来。为方便中国游客,哈萨克斯坦7月针对中国游客推出团体签证,标志着中国和中亚旅游合作取得突破。2017年,哈萨克斯坦将举办“中国旅游年”活动,这将是中亚地区首次举办此类活动。

中亚国家都有丝路情结,促进民心相通,需要传播“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的丝路精神。以丝路精神为灯塔,中国和中亚五国正携手构建休戚与共的命运共同体。(参与记者:陈瑶)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