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能源行业产品大典 与我互动 在线投稿
扫描关注能源界官方微信

滚动新闻:

当前位置:首页 > 一带一路

上海自贸区自贸账户实现融资额逾5600亿元

2016-09-06  来源:互联网      关键词: 上海 

新华社信息上海9月6日电 (记者何欣荣、王涛) 记者日前从央行上海总部采访获悉,截至2016年6月底,企业通过上海自贸区自由贸易账户获得的本外币融资总额折合人民币5681亿元,人民币平均利率为4.12%(当前国内一年期贷款基准利率为4.35%)。

今年9月底,上海自贸区挂牌将满三周年。作为自贸区金融改革的基础设施,自由贸易账户启动以来运行平稳,服务实体经济的效应不断凸显。统计显示,截至2016年6月底,已有45家金融机构直连自贸账户体系。其中,中外资银行37家、财务公司4家、证券公司2家、市场基础设施机构2家。累计开立自由贸易账户5.5万个,办理跨境结算折合人民币6.7万亿元,服务2.5万家境内外企业。

“具体来说,自贸账户实现了‘惠实体’、‘促改革’和‘防风险’三大主要功能。” 央行上海总部跨境人民币业务部副主任施琍娅说。所谓“惠实体”,是指自贸账户有效降低了企业融资成本,提高了资金结算效率,使企业获得了实实在在的好处。值得注意的是,2016年自贸账户首次出现同业拆借负利率现象,这表明自贸账户高度接轨国际经济、灵敏反映市场价格变化,境外央行的负利率政策已经传导至我国。

“促改革”方面,自贸账户搭建的“电子围网”,为自贸区率先推进金融重点领域的改革营造了风险可控的环境。除了跨境贸易融资、跨境担保、跨境并购等产品和服务,自贸区的跨境债券业务也即将启动。

“防风险”方面,自贸区通过分账核算管理,有效防范了金融开放过程中跨境资金流动对境内市场的冲击风险。两年多来,上海自贸区跨境资金平稳有序,没有因股市和汇率的波动而出现异常流动。尤其是在去年国际国内金融市场的波动中,经受住了市场大幅震荡的压力测试。

去年10月底,央行等部门发布自贸区“金改40条”,并于当年12月公布首项实施细则,瞄准外汇管理改革。施琍娅表示,外汇管理改革对中国企业的走出去是一个给力的支持。在当前主要发达国家利率接近零的情况下,企业只有充分利用境内外两种资源,才能提高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比如企业在境外收购,可以使用境外融资。不但融资成本低,资产和负债在币种上也是匹配的,可以有效规避汇率风险。”

对于“金改40条”中的另一项热点“合格境内个人投资者境外投资试点”(即QDII2),施琍娅说,关于区内符合条件的个人开设自贸账户进行境外投资的实施细则已经制定,但考虑到我国的跨境收支形势发生了变化,细则将择机发布。

统计显示,经过近三年的探索和实践,目前上海自贸区向全国复制推广了20余项金融改革创新成果。其中,央行和外汇部门已经把在上海自贸区先行先试的十六项金融制度推广至其他自贸区和全国,涉及资本项目可兑换、利率市场化、人民币国际化、外汇管理和支付结算五大方面。银监会将简化区内银行业金融机构和高管准入等四项制度在国内其他三个自贸区不同程度地复制推广。保监会将保险业简政放权、鼓励开展跨境投融资业务等政策复制推广至国内其他三个自贸区。上海自贸区摸索出的金融改革操作模式为全国提供了“上海样本”,有效发挥了金融改革“试验田”的作用。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