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
新华社信息南宁9月14日电 (记者申郑、何丰伦、李滨彬) 10月1日,人民币将正式纳入特别提款权(SDR)货币篮子,人民币国际化道路又迈出里程碑式的一步。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演进、人民币纳入SDR、中国-东盟之间的金融合作不断深化,跨境人民币业务已成中国-东盟金融合作开放的重要内容,东盟经济一体化发展将得到有力促进。
2015年11月30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宣布将人民币纳入SDR货币篮子,新货币篮子确定的人民币权重10.92%将于2016年10月1日正式生效。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陈雨露表示,人民币成功纳入SDR篮子是人民币融入全球体系的重要里程碑,意味着国际社会对人民币国际化改革成果的肯定。
2016年以来,国内外金融形势依然复杂,面对严峻的挑战,我国坚持积极稳妥推进人民币国际化,人民币国际地位得到进一步提升,宏观金融风险总体在可控之中。
人民币国际化有效拓展。跨境业务、人民币业务有效进展,同时有序推动金融市场双向开放,进一步便利境外央行类金融机构投资到我国银行间债券市场。到今年6月末,RQFII已经扩展到17个国家和地区,总额度达到了1.46万亿人民币。2015年6月,人民币支付排名位居全球第六名,占比达到了1.9%。与此同时,以香港为主,多点并行人民币离岸市场的发展格局已经初步成型,以人民币计价信贷、债券、基金等金融资产日益丰富。到2016年3月末,人民币离岸市场存款余额约1.36万亿。
国际央行间合作国际化迅猛发展。截至到2016年6月末,中国央行与35个国家或地区央行的货币互换总额为3.3万亿。除了美元之外,已经实现了人民币对澳元、英镑、韩元等十几种货币的直接交易。同时在区域市场,或者是银行柜台上,实现了人民币对泰铢、老挝基普、哈萨克斯坦坚戈等周边国家货币的直接交易。
人民币国际化基础设施完善。2015年10月,人民币跨境清算系统上线运行,在清算和运行路径实现新的突破。目前已经有20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人民币清算安排。今年6月份,与美联储俄罗斯央行又签署了在美国、俄罗斯建立人民币清算安排合作备忘录。与CIPS(一期)为基础,以及境外机构、境内机构人民币帐户比较完整的人民币跨境和离岸业务的清算体系已经逐步行成。
陈雨露指出,一种货币能否成长为国际货币,主要还是取决于市场主体的自发的选择。人民币国际化目前所取得的成绩,是我国综合国力不断增强,金融市场快速发展和政策顺应市场的结果。长期看,随着中国经济转型升级的步伐加快,改革红利的持续释放,人民币加入SDR货币篮子以及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更多的人民币市场需求将会得到有效的激发。人民币国际使用的领域和范围将在长期内得到进一步拓展。
近年来,人民币国际化与中国对外贸易和投资发展之间已形成良性互动。中国工商银行副行长张红力介绍,人民币在全球资本和金融交易中的份额增至2.8%,已成为世界第二大贸易融资货币、第五大支付货币和第六大外汇交易货币。
自2009年7月东盟被列为人民币跨境贸易结算首批境外试点区域以来,中国已与东盟多国签署了双边货币交换协议、互设金融机构。目前,东盟国家已经发展成为中国跨境人民币政策创新的目标合作区域与对象之一。自2014年至今中国人民银行先后在苏州工业园区、天津生态城、广西沿边金融改革试验区、云南沿边金融改革试验区和重庆市等内地多个试点区域针对东盟国家推出了跨境人民币创新政策,允许东盟国家银行业金融机构为创新区域内的企业与项目发放跨境人民币贷款,进一步拓展境外人民币资金回流渠道,有效地提升了中国-东盟金融双向开放的进程,跨境人民币业务已经成为中国-东盟金融合作开放的重要内容。
泰国中央银行金融市场司司长瓦差拉·阿荣狄表示,中国纳入SDR,以及人民币作为储备货币,都带来了人民币国际化的成功,进一步加强了中国和世界的联系。
中国农业银行副行长郭宁宁认为,未来中国—东盟金融合作趋势的重要体现之一,将是人民币区域化的程度更高,人民币国际化适应了经济全球化和国际货币体系多元化的发展趋势,特别是在东盟地区,有助于降低交易成本、促进投资贸易的便利化。
中国工商银行副行长张红力表示,通过实施人民币国际化,进一步扩大人民币在东盟的使用范围和规模,鼓励和支持使用人民币在中国与东盟进行贸易结算、投融资,推动建立人民币与东盟国家货币的直接汇率形成机制,降低货币交易成本和汇率风险,增强区域金融危机防范能力。
中国邮政储蓄银行副行长张学文表示,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演进、人民币纳入SDR、中国-东盟之间的金融合作不断深化,扩大金融业双向开放,有利于在更高水平上引入竞争机制,有利于促进国内国际要素有序流动、金融资源高效配置、金融市场深度融合,有利于更好地利用境内境外两个市场、两种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