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定2小时的会议延长1个半小时,提问多到停不下来,我们还向会议服务人员支付了加班费。”西北大学地质学教授马劲风告诉记者,是第23届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下称“COP23”)“碳捕集、利用与封存:实践与展望”中国角主题边会的牵头人。中国的碳捕集技术一经亮相,便吸引60多位外国专家争相提问,让首次参会的马劲风出乎意料,“若非亲临现场,难以想象国际上应对气候变化的关注之多、呼声之高!”
德国波恩、两周时间、196国代表齐聚,一年一度的气候大会于近日落下帷幕。而2017年极端天气刷新记录、美国退出《巴黎协定》、中国碳市场启动在即等特殊背景,也让本次会议获得更多关注。
看点一:空前团结
“大家都希望COP23不要失败,携手应对全球气候变化是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共同意愿。”
会前宣布退出《巴黎协定》的美国着实让人捏了把汗。其“退群”会否影响全球应对气候变化的合作与信心?是否会导致他国仿效?
“这是首个没有‘美国角’的气候大会,相比往年,美国代表团级别降低、人数减少,但部分主流谈判人员还是来了,在紧邻主会场之处设立了美国气候行动中心,甚至有38个州承认并表示继续履行《巴黎协定》,还有人打出‘我们还在’的旗号。”在国家发改委应对气候变化司副司长陆新明看来,美国参与应对气候变化的“核心”仍在,退出非但没有影响他国,反而让参加本次会议的国家“空前团结”。
陆新明表示,尽管责任和诉求千差万别,但围绕2020年前的承诺和行动,各国还是高度团结,发展中国家形成了统一立场,发达国家也展现出灵活性与建设性。“在全球气候治理的大环境下,大家都希望COP23不要失败,携手应对全球气候变化,是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共同意愿。”
参与气候大会10年之久,国家气候变化专家委员会副主任何建坤对此也深有感触。“在应对气候变化进程中,大家越来越务实,开始展现出相互合作的态度。无论会上还是会下,最受关注的问题之一,就是发展中国家如何走上一条绿色低碳的发展路径。”
看点二:承前启后
“基本形成一个全面、均衡、一揽子的《巴黎协定》实施细则相关的二轮草案,为明年谈判奠定基础。”
除了团结,给陆新明留下深刻印象的还有“拖堂”。“最后一天的闭幕会比原计划足足推迟13小时,结束时已是波恩早上近8点,但代表们都觉得‘拖’得很值!”
陆新明指出,随着《巴黎协定》即将进入细节谈判关键期,COP23处在了 “承前启后”的重要阶段。“2015年仅达成《巴黎协定》的框架性安排,明年需完成具体细则的制定。COP23正是协定实施第一阶段的盘点总结,这对明年能否完成谈判至关重要。”
对此,本届大会也不负众望,取得的效果明显:一是“做加法”理念得到认可,“基本形成了一个全面、均衡、一揽子的《巴黎协定》实施细则相关的二轮草案”,发展中国家的要求、发达国家的诉求均有所汇集。二是明确2018年开展一场促进性对话,“旨在解决各国落实已有协定、决议和承诺的情况,只有把2020年以前的事情做好,才能为落实《巴黎协定》奠定好的基础。”中国气候变化事务特别代表解振华称。
在清华大学环境学院环境规划与管理系主任王灿印象中,这些“承前启后”的成果,离不开中国贡献。“我从2012年开始参与谈判,5年来切身体会到中国在气候治理舞台上,逐渐从参与者、贡献者到引领者的转变。”
担任气候大会“议题协调员”一职多年,王灿坦言,谈判中常会遇到棘手或令人焦灼的问题。如今,不少国家往往选择援引中国的想法、做法,并从中寻找解决方案。“中国还扮演着‘协调员’的角色,向发达国家阐述我们的合理建议要求,为发展中国家提出更为有效的谈判策略,这些都让我深感自豪。”
看点三:中国碳市场
“大家的共识是,中国碳市场将是全球最大区域性碳市场,具有潜在的重大国际影响力。”
另一趣事,则是气候大会的“保留节目”——石化奖,其目的是向减排不力的国家施压。“我国温室气体排放占到全球排放总量的1/4,年均增长量约达全球半数。作为一个排放大户、增长大户,非但没有遭到指责,反而屡受表扬,为何?”陆新明感慨,这还要得益于中国在节能减排方面的一系列措施与成效。
据世界银行统计,近20年来,中国累计节能量占到全球节能总量的58%。解振华以火电行业举例称,我国现已累计关停落后火电机组1.05亿千瓦。“1.05亿是什么概念?据我了解,英国全部装机容量也只有约7600万千瓦,足见中国淘汰落后产能、推动节能减排的力度有多大。”
无独有偶,会议期间提及最多的问题之一,便是中国即将启动的全国碳市场。“以此为主题的中国角边会很受欢迎,前来询问的人络绎不绝。大家的共识是,中国碳市场未来将是全球最大区域性碳市场,具有潜在的重大国际影响力。”国家发改委能源研究所副研究员熊小平说。要知道,欧盟整个碳市场的体量在20亿吨左右,而我国仅电力一个行业,即可达到40亿吨二氧化碳覆盖面。“国际社会很想知道中国经验!” “我听过很多声音,有些怀疑,有些期待,有些在观望,还有准备积极参与。”谈到即将启动的碳市场,国家气候变化专家委员会主任委员、科技部原副部长刘燕华曾向记者表示,中国正处深度结构调整期,高碳产业转型的痛苦在所难免,实现碳排放总量控制势在必行。碳市场将助力中国承诺,对中国乃至世界产生积极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