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来宾,女士们、先生们,下午好!非常高兴来到古都南京参加世博会“环境变化与城市责任”主题论坛。我首先代表国家发改委应对气候变化司对论坛的举办表示热烈祝贺,并借此机会向关心气候变化工作的各界人士致以诚挚的问候。
从斯德哥尔摩到里约热内卢,从京都到巴厘岛再到哥本哈根,世界各国为保护全球环境,应对气候变化共同努力,取得了显著成就。这是全球不断加深认知,不断凝聚共识,不断应对挑战的历史性进程。《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及《京都议定书》已成为各方公认的应对气候变化的主渠道,“共同但带有区别责任”的原则成为各方公认的基础。
遏制气候变暖、拯救地球家园是全人类的共同责任。每个国家和民族、企业和个人都应该责无旁贷地行动起来,转变传统的发展方式和消费模式,走低碳发展的道路,最终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气候变化国际谈判作为国际社会共同应对气候变化的磋商平台,发挥着关键作用。
去年年底的哥本哈根会议受到各方面的高度关注,充分体现了国际社会合作应对气候变化的意愿和决心。《哥本哈根协议》坚持了《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和《京都议定书》的方针,在长期目标、资金、技术转让、行动透明度等重大问题上达成了原则共识,为下一步的谈判凝聚了政治推动力。
但《哥本哈根协议》尚未明确发达国家的中期减排目标,也未明确发达国家的出资额和治理机制,技术转让的具体机制也未能建设。这些问题还需要各方在下一阶段谈判中继续协商解决。
中国也将继续坚持在可持续发展的框架下应对气候变化,坚持“共同但有区别责任”的原则,从维护广大发展中国家的利益出发,呼吁发达国家切实履行自身义务,积极为取得谈判成果做出贡献。
在国内政策制定过程中,中国政府本着对中华民族和全人类负责的态度,高度重视应对气候变化问题。2006年,控制温室气体排放被纳入十一五规划;2007年,应对气候变化被写进了党的十七大报告;2008年,中共中央政治局举行了以应对气候变化为主题的第六次集体学习。同时,中国在推进国内经济社会发展的过程中,采取了积极政策和行动,取得了显著成效,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全面制定和实施应对气候变化的国家方案。到目前为止,全国32个省市自治区,包括新疆建设兵团,均完成了应对气候变化方案的编制工作,近20个省区颁布方案并进入了实施阶段。
二、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近年来,我们加快调整产业结构,制定和实施了一系列专项规划,将节能减排作为产业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2006至2009年,关停小火电6000多万千瓦,淘汰水泥落后产能2亿多吨,大力发展服务业,在财税、供地、价格等方面,加大对服务业发展的支持,经济结构调整取得了积极成效。
三、积极推进循环经济发展和资源综合利用,自2008年8月《循环经济促进法》颁布以来,中国在钢铁、有色金属、电力等行业的重点领域开展了循环经济试点。2008年,中国回收利用废钢7200万吨。
四、大力推动能源节约和高效利用。近年来通过建立和落实节能减排评价考核体系,加快实施节能减排重点工程,完善有利于节能减排的财税政策,积极推进资源性产品价格改革,推进重点领域的节能减排等工作。十一五前四年,全国单位GDP能耗下降14.38%,累计节能约4.5亿吨标准煤。仅通过节能降耗这一项就相当于少排放了11亿吨二氧化碳。
五、不断优化能源结构。在推动传统化石能源节约高效利用的同时,中国不断加大清洁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的发展力度,在保护生态的基础上,有序发展水电,积极发展核电,鼓励支持农村偏远地区和条件适宜的地区大力发展生物制能、太阳能、热能、地热能、风能等新兴可再生资源。至2008年底,中国可再生能源和核电的年利用量约为2.5亿吨标准煤,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的8.9%。农村居民有3050万户用上了沼气,相当于少排放二氧化碳4900万吨。目前,中国的水电装机容量、核电在建规模、太阳能热水器汲热面积均居世界第一位。
六、努力增加森林碳惠。近年来,中国生态保护和建设的力度不断加大,先后实施了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等一系列重大工程。2003年至2008年,全国森林面积净增2050万公顷,森林蓄积量净增11.23亿立方米。目前人工造林面积达6200万公顷,居世界第一位,森林覆盖率达到20.36%,提前实现了十一五的规划目标。
七、积极开展国际合作。中国重视气候变化领域的国际合作,不断加强与各国的交流对话,特别是在推进清洁发展机制项目方面,取得了明显成效。如果中国批准的项目都能得到实施,预计2012年以前可减少排放21亿吨二氧化碳,将为全球控制温室气体排放做出巨大贡献。
为进一步推动应对气候变化工作,2009年11月,中国政府公布了至2020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到45%的目标,这是中国根据国情采取的自主行动,也是我们为应对全球气候变化所作出的巨大努力。鉴于中国目前的国情和所处发展阶段,实现这一目标需要付出艰苦卓绝的努力。但我们言必信、行必果,无论国际谈判形势如何变化,都将坚定不移地为实现甚至超过这个目标而努力。
为此,我们将着力推动以下几项重点工作:
一、调整产业结构,着力发展低碳产业。中国将采取措施进一步加快推进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发展低碳技术,逐步建立以低碳排放为特征的工业、建筑、交通体系,逐步实现工业交通建筑等领域的低碳化。
二、强化节能行动,提高能源效率。下一步,中国将继续制定严格的节能降耗指标,加大落后产能的淘汰力度,深入落实节能目标责任考核制度,实施十大重点节能工程,严格执行能效标准,抬升高耗能行业的准入门槛,完善节能产品认证制度,扩大强制性能效标识实施范围,淘汰落后产能,发挥市场机制作用,加快推行合同能源管理,促进节能服务产业的发展。
三、优化能源结构,发展低碳能源。今后一段时期内,中国将继续积极发展清洁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加深煤炭清洁生产和利用,积极推进天然气开发和利用,大力发展核能,加快水能、风能、太阳能、生物质能等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力争到2020年化石能源占一次消费能源的比重达到15%左右。
四、大力开展植树造林,增加森林碳汇。大力推进植树活动,提高森林的质量,加强森林资源的管理,减少火灾和病虫害损失,实现到2020年森林面积比2005年增加4000万公顷。
五、加强舆论引导,倡导低碳消费。中国政府将加强宣教工作的力度,广泛通过各种渠道大力宣传低碳消费理念和低碳行为方法,引导城乡居民转变消费观念和消费模式,大力发展节能低碳产品,为公众提供更多的消费选择,鼓励公众采用节能产品,扩大全社会的参与程度。
同时,中国还要加快建立健全应对气候变化的法律政策体系,完善管理体制和工作机制,加强各级政府应对气候变化相关的能力建设,继续对外开展应对气候变化的政策对话与交流,增信释疑,开展务实的合作。
女士们、先生们,气候变化是人类面临的前所未有的挑战,解决这个问题必须依靠全社会的共同努力,必须依靠广大民众的共同参与。相信通过主办方和与会来宾的共同努力,本次论坛一定能够获得圆满成功,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