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第五次评估报告第一次中国作者会议在北京举行。
IPCC第五次评估报告将于2014年完成。入选IPCC第五次评估报告作者阵容的,共有44位中国专家。
1988年,世界气象组织和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发起成立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其英文缩写为IPCC。此后,IPCC组织各国科学家对气候变化进行评估,为各国政治决策提供了至关重要的科学基础。
IPCC下设三个工作组,分别研究气候变化的“科学基础”、“影响、适应和脆弱性”,以及“减缓对策”。
可以说,没有IPCC的评估报告,就不会有《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和《京都议定书》,更不会有当下的低碳经济浪潮。2007年初,IPCC发布第四次评估报告,强调全球变暖很可能是由人类活动引起的,且可能性超过90%。当年,IPCC被授予诺贝尔和平奖。
IPCC第五次评估报告在全球一共有831位作者,比第四次评估报告的559名作者人数多出近一半,并且有更多的女性,以及更多的发展中国家专家。
不过,与前四次评估报告一样,第五次评估报告仍将被发达国家主导。例如,第一工作组的29名主要作者召集人中,除阿根廷和印度各有一名代表,其余全部来自西方发达国家。
相比之下,中国仅在第二工作组和第三工作组有六位主要作者召集人。他们分别是沈阳农业大学副教授谢立勇、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研究所研究员林而达、国家海洋局第三海洋研究所教授级高工蔡榕硕、国家发改委能源研究所研究员周大地、国家发改委能源研究所研究员姜克隽,以及中国人民大学环境学院教授、世界资源研究所(WRI)中国首席代表邹骥。
在7月8日的会议上,IPCC中国首席代表、中国气象局局长郑国光表示,希望各位中国作者本着科学的精神和态度,平衡地反映不同学术观点,最大限度地通过IPCC的平台,体现中国及广大发展中国家在应对气候变化方面的基本立场和观点,从科学的角度维护发展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