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能源行业产品大典 与我互动 在线投稿
扫描关注能源界官方微信

滚动新闻:

当前位置:首页 > 气候变化

第七届气候系统与气候变化国际讲习班开幕

2010-07-19  来源:互联网      关键词: 气候变化  国际 


  
7月19日上午,第七届气候系统与气候变化国际讲习班开幕式在京举行。中国气象局局长郑国光出席并讲话。中国科学院院士秦大河颁发讲习班特聘教授证书。

  郑国光指出,目前,全球气候变化及其影响已成为人类共同关心的热点问题,人类对气候变化事实、成因和影响的认识有了很大提高。应该看到,气候与环境变化是气候系统自然变率与人类活动共同影响的结果。要真正掌握气候系统的变化规律,必须研究气候系统各圈层之间复杂的相互作用,加强对气候系统各种过程与机制的观测与分析,还需要建立并不断发展完善各圈层耦合的气候系统模式。

  郑国光表示,中国政府一向高度关注气候和气候变化问题,重视气候变化科学研究,资助中国科学家开展了大量气候与环境演变相关问题的科学研究。2007年,中国发布了《气候变化国家方案》,并正式出版了《气候变化国家评估报告》。第二次《气候变化国家评估报告》编写工作已接近尾声,将于今年下半年正式发布。另外,在已经启动的IPCC第五次评估报告编写工作中,有44名中国学者入选主要作者。中国学者将为国际社会应对气候变化行动提供科学依据方面做出更大的贡献。

  郑国光说,此次国际讲习班的举办,对进一步了解国际前沿及热点问题,开阔视野,提高中国和发展中国家在气候系统和气候变化领域的科研水平具有重要意义。今后,中国气象局将继续举行这样的国际讲习班,并力争把它办成一个“精品”。

  本届讲习班邀请的六位国际上著名科学家分别是:法国国家科学技术中心冰川与地球物理环境实验室资深教授Claude Boutron、美国国家海洋和大气管理局(NOAA)地球系统研究实验室(ESRL)全球监测室教授John A.Ogren、日本东京大学大气与海洋研究所(CCSR)地表变化研究中心主任Teruyuki Nakajima、美国能源部西北太平洋国家实验室(PNNL)大气科学和全球变化室教授Steve Ghan、美国清洁大气政策中心(CCAP)总裁Ned Helme、德国汉堡大学气象系理论气象学主任Klaus Fraedrich。本届讲习班的主题包括冰冻圈在气候系统和气候变化中的作用、大气化学与气溶胶的气候效应、地球生物化学循环、气候模式在气候变化研究中的应用,以及气候变化的减缓与适应对策及社会可持续发展等。这些主题精选了目前气候变化和气候系统研究领域的几个重要方面,也是IPCC第五次评估报告所关注的若干重点。

  中国气象局科技与气候变化司副司长巢清尘主持开幕式。国家外专局经济技术专家司副司长苏光明、WMO南京区域培训中心副主任王才芳讲话。本届讲习班由中国气象局主办,国家外国专家局、WMO南京区域培训中心、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以及全球变化分析、研究和培训系统(START)协办。

  据悉,近年来,中国气象局大力加强应对气候变化和防灾减灾工作,不断推进气候变化及其对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以及国家安全影响的研究,防范和应对全球变暖引起的气候极端事件,加强应对气候变化的能力建设。从2004年开始,中国气象局已经连续成功举办了六届“气候系统与气候变化国际讲习班”,共有来自中国各级气象部门、科研院所和高等院校的800多名年轻科学家接受了培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从2007年开始,还邀请了来自亚洲和非洲等国家的国际学员,扩大了讲习班的国际影响。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