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能源行业产品大典 与我互动 在线投稿
扫描关注能源界官方微信

滚动新闻:

当前位置:首页 > 气候变化

山西省朔州市市长:高碳城市如何实现低碳转型

2010-08-03  来源:互联网      关键词: 山西省  朔州市  如何 

  素以“煤电之都”著称的山西省朔州市,是一座因煤而兴的城市,煤电产业占GDP的份额高达70%,产业格局具有明显的高碳性。近年来,朔州市积极转变发展方式,大力推进集约发展,提高碳汇能力,努力探索高碳能源城市低碳转型发展的新路子,并取得了明显成效。

  20l0年1月,朔州市荣获“低碳中国贡献城市”称号。朔州市在能源产业领域致力于低碳发展的积极尝试,被低碳经济专家称为“朔州途径”。

  上游清洁化,下游资源化

  作为资源大市,朔州的工业经济以煤电产业为主,大量积存的粉煤灰、煤矸石、脱硫石膏等工业固体废弃物的治理与利用,成为朔州市转变发展方式、实现可持续发展迫切需要解决的一个重大问题。对此,朔州采取“两脉相承”的办法,一手抓“动脉”,即煤电清洁化,一手抓“静脉”,即废弃物的资源化及其产业化,从清洁生产和资源利用两个方面实现节能减排。

  一是努力发展新能源。近年来,朔州市利用清洁能源发展机制,成功引进风力发电、太阳能发电、垃圾发电等项目;其中,朔州市区垃圾发电项目和应县秸秆发电项目已获国家发改委批准,100兆瓦太阳能单晶硅生产线正在引进建设。二是在工业发展中立足循环经济。朔州市初步形成了以煤电产业为主导,冶金、化工、装备制造、新型材料、食品、医药等新型、多元、稳固的工业产业体系。三是加强煤化工基地建设。四是加大以沼气为主的农村清洁能源开发利用力度。五是延伸发展链条,走资源综合利用、吃干榨尽的路子。充分利用煤矸石、粉煤灰及煤矿伴生资源,依靠科技进步,加快发展高级铁合金材料、复合铝型材料、镁合金材料、高级耐火材料、新型墙体材料和特种水泥等。

  产业升级:变输煤为输电

  低碳经济是继农业革命、工业革命、信息革命之后,世界经济形态新出现的革命浪潮。它将与全球化、信息技术一样,成为重塑世界经济版图的强劲力量。

  近年来,朔州市坚持以规模化、机械化、集约化、清洁化、安全化为重点,坚持资源整合,致力于清洁发展,加快煤炭产业升级改造步伐,提高资源利用率,并将目标锁定为“四个70%以上”:即70%以上的煤矿与大企业大集团合作;70%以上的煤矿实现机械化开采;煤炭回采率达到70%以上;煤炭洗选率达到70%以上。与此同时,变输煤为输电,坚持以上大型、上环保、上节能为核心发展坑口电厂、煤矸石发电、热电联供和风力发电项目,朔州市电力装机容量近期将有望突破1000万千瓦。

  此外,朔州市大力倡导全社会开展节能降耗,加大对六大高耗能行业的能耗监测和审计力度,建立节能目标考核制度。近年来累计投资52亿元,新上节能项目210个,朔州市GDP能耗逐年下降,2008年下降7.92%,被评为山西省节能先进市。在由《中国经济周刊》主办的第九届中国经济论坛上,笔者荣获“中国节能减排二十佳市长奖”。

  “以煤补林”,提高碳汇能力

  按照生态优先战略的要求,朔州坚持“要金山银山,更要绿水青山”的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到重要位置,着力改善人居环境。

  一是让绿色成为主色调。本着“把风沙挡在朔州,把新鲜空气送到北京,当好首都绿色屏障”的总原则,以京津风沙源治理为重要抓手,全力实施生态优先发展战略。近年来,朔州市植树造林以每年30多万亩的速度推进,朔州市林草面积占国土总面积的43%。朔州市形成万亩以上连片的生态示范区域10多个。特别是朔州市区西山生态综合治理工程,连片规划面积已经达到20多万亩、130公里。

  “‘以煤补林’,增强碳汇能力”是朔州的又一举措。碳汇是指从空气中清除二氧化碳的过程、活动、机制。2006年以来,朔州在矿区严格实行“谁破坏谁修复”的原则,创造性地实行“以煤补林”、“以黑补绿”,要求所有煤矿必须做到挖1吨煤种1棵树,切实保证矿区生态的绿化和修复,森林碳汇能力的显著增强。按北方每公顷森林每天可吸收1吨二氧化碳、释放0.73吨氧气计算,朔州市每年可多吸收二氧化碳1130万吨,多释放氧气 820万吨。

  据联合国和世界银行预测,全球碳交易市场年规模到2012年将达到1500亿美元,有望成为世界第一大市场。朔州作为新型的能源基地,未来的碳减排潜力巨大,碳交易前景极其广阔。朔州要坚持生态立市、绿色发展的战略方针不动摇,持续开展大规模的全民造林活动,并密切关注国内外碳金融及碳交易市场动态,适时建立碳交易体系,参与低碳经济全球竞争,使生态林业成为朔州市最具潜力的碳汇产业。

  高碳城市亟待破解的“共性问题”

  总体看,朔州市在能源产业领域致力于低碳发展并取得了明显成效,但仍处于一个低水平起步阶段,面临诸多问题。而这恰恰也是许多资源型城市的共性。具体体现在:

  一、认识尚需深化。笔者在调研中感觉到,目前各界对发展低碳经济的认识还普遍比较模糊,低碳经济、生活、消费等理念还没有在全社会真正形成。一些地方和领导对低碳发展的意义认识不够,单纯把GDP增长作为硬任务进行考核部署,甚至认为发展低碳经济会影响经济快速发展。有一些企业片面追求经济效益,逃避社会责任,不能很好地执行环保要求,导致高能耗、高排放、高污染的现象仍然存在,妨碍了低碳发展社会氛围的形成。

  二、减排压力加大。随着煤炭资源整合、煤炭产量的大幅增加和电力规模的显著扩大,产业高耗能的特征,对朔州市环境容量及低碳发展的要求挑战越来越大。如何加快提升朔州市节能减排技术,以及在碳贸易体系中谋求发达地区的碳权益补偿,是朔州未来将要面对和必须解决的重要问题。

  三、体制机制缺位。低碳经济仍然处于起步、探索阶段,还缺乏强有力的政策支持体系,尚未形成稳定的政府、企业等多元投入机制,金融体系对低碳技术和项目的支持力度不够,政府对产业园区规划的落实,对高排放、高污染等行为的监督制约,对各级政府和干部的低碳政绩考核约束制度还有待进一步加强。

  四、产业比重偏低。以现代服务业为主的低碳产业发展不充分。具有低碳特征的文化、旅游、物流、金融、信息等第三产业和新能源、可再生能源利用等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滞后,还没有发挥应有的低碳效应。

  发展低碳经济是一项系统的工程,是一次深刻的经济产业和社会观念的革命。在今后的发展中,朔州还要进一步拓宽低碳经济发展的思路,多措并举,努力探索走出一条低碳绿色发展之路。

  首先,要做到超前编制规划,确定发展战略。突出规划的长远性、系统性、协调性、创造性、约束性和指导性。避免各自为政,盲目发展,随意布局,重复建设。其次,各级政府每年要拿出一定资金投入低碳项目试点,要建立节能专项资金,对企业节能、低碳技术改造方面给予更有力支持,加大资金投入,出台优惠政策。同时,构建低碳体系,打造新型绿色基地,推进科技创新、发展碳汇林业,建设固碳型生态农业;坚持试点先行,城乡统筹推进、强化组织引导,形成良好发展氛围;要从科学发展观等战略高度,强化低碳理念知识的普及宣传,把低碳文化和节能意识变为全社会的主流意识。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