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能源行业产品大典 与我互动 在线投稿
扫描关注能源界官方微信

滚动新闻:

当前位置:首页 > 气候变化

应对气候变化需化为全民意识和行动

2010-08-13  来源:互联网      关键词: 气候变化 

  虽然不能将某一极端天气和自然灾害完全归因于气候变化,但类似事件发生频率迅速上升、影响面和严重后果越来越大足以警示我们:气候变化对中国自然生态系统和经济社会发展所带来的现实威胁,已成为我们无法回避的重大课题。经过近年来极端天气和自然灾害频发的考验和洗礼,各级政府和广大公众对气候变化问题的意识已经空前觉醒,尽快将应对气候变化从国家层面拓展到更深入、更基层的程度,并最终成为全民意识和行动,实有必要,也正当其时。

  一场因强降雨引发的特大山洪泥石流灾害,让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舟曲县成为人们最近关注的焦点,也让世人再度感受到中国特殊的基本国情。在近年来多次遭受严重自然灾害侵袭的情况下,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鲜明优势,改革开放积累的雄厚物质基础,万众一心不屈不挠的民族精神,以及不断壮大成熟的志愿精神和现代公民意识,得以不断展示和夯实。但是,一次又一次地耳闻目睹极端天气和自然灾害造成的严重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不仅着实令人心痛,也足以发人深省。

  自然灾害频发,向来是审视中国国情时不可忽视的重要方面。尤其是近年来,严重的干旱、洪涝、地震、台风、高温热浪、低温雨雪冰冻、滑坡泥石流以及森林草原火灾、农林病虫害等灾害,此起彼伏、频繁发生,并且动辄以“三十年一遇”、“五十年一遇”、“百年一遇”甚至“五百年一遇”、“千年一遇”的烈度出现,各地经济社会发展越来越多地受到灾害干扰,各级政府很大一部分精力牵涉于此,国家和社会也为应急抢险救灾不断投入大量资源。这种不利局面应当引起重视。

  灾害发生之后,人们惯常都会发出一些“是天灾还是人祸”的质疑,不过,越来越多的客观事实和科学研究表明,近年来自然灾害频发与全球气候变化紧密相关,而中国在这方面的情况与全球趋势总体上是基本一致的。实际上,不光是我国,世界各地近年来同样遭受着自然灾害频发的困扰,各种严重灾害爆发和蔓延的消息,已经在世界媒体的报道中有些见怪不怪了。我们可以直观地感受到,在我国近年来频繁的自然灾害中,有很大一部分都属于气象灾害,而气象灾害发生频率增高,与极端天气和异常气候日益常见有直接关系。因此,虽然不能将某一极端天气和自然灾害完全归因于气候变化,但类似事件发生频率迅速上升、影响面和严重后果越来越大足以警示我们:气候变化对中国自然生态系统和经济社会发展所带来的现实威胁,已成为我们无法回避的重大课题。

  应当看到,我国的基本国情决定了我们在应对气候变化领域面临着巨大挑战。一方面,我国气候条件复杂,生态环境脆弱,气候变化对我国的影响将显得更为恶劣严重;另一方面,作为人口众多的发展中国家,我国经济发展水平还比较低,区域发展很不平衡,工业化、城市化、现代化进程任重道远,发展经济和改善民生依然是当前的中心任务,改变能源结构、加大节能减排的难度很大、任务艰巨。虽然中国面临着国内外的复杂多变环境和多重发展压力,但中国作为国际社会负责任的一员,高度重视应对气候变化,积极参与国际相关合作;与此同时,我国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统筹考虑经济发展和生态建设、国内与国际、当前与长远,制定并实施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方案,采取了一系列应对气候变化的政策和措施。近些年国家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创新型国家,强调生态文明建设,强调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刻不容缓,无不贯穿着如何应对气候变化的战略思考。

  更进一步,如果说以往应对气候变化更多的是一种国家层面的观念和行动,那么在当前气候变化日益直接地对每个人产生影响的时候,应对气候变化无疑已是各级政府和社会各界的一项当务之急。对这一课题,不少地方虽有一定感受,但在实际工作中重视程度有限,较少将其纳入经济社会发展的规划和任务,更多的则是忙于对极端天气和自然灾害的恶劣后果进行应急救援和灾后重建。现在看来,这还远远不够。各级政府都应该充分认识到应对气候变化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一方面要严格落实中央要求,配合国家行动,另一方面也应建立健全地方性的法规制度、管理体系、协调机制和专门机构以及相关专家队伍,根据各自地理环境、气候条件、经济发展水平等具体情况,因地制宜地制定相关政策措施,组织和协调本地区应对气候变化的行动。可以说,经过近年来极端天气和自然灾害频发的考验和洗礼,各级政府和广大公众对气候变化问题的意识已经空前觉醒,尽快将应对气候变化从国家层面拓展到更深入、更基层的程度,并最终成为全民意识和行动,实有必要,也正当其时。

  气候变化归根到底是发展问题。直面气候变化带来的严峻考验,在执政兴国、改革发展的过程中不断破解这一全新课题,不断提高应对气候变化的能力,不仅是在尽一份国际责任,更是关乎我们自身经济社会长远可持续发展的生死抉择。在中国经济实力、综合国力和文化软实力大大增强的今天,我们有理由也有能力交出一份满意的答卷。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