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发展低碳经济已成为世界潮流。据世界银行统计,2009年全球碳市场交易额超过1400亿美元。国外碳交易的迅猛发展,刺激了国内各地对建立碳交易所的热情。2008年,北京环境交易所、上海环境能源交易所和天津排放权交易所相继成立。2009年,山西、武汉、杭州、昆明、深圳等交易所成立,今年3月,河北能源环境交易所成立,大连、贵州、厦门等地交易所也在筹备之中。然而碳交易所并不是有百利而无一弊,它背后孕育的市场风险应该引起足够的重视。
首先是这些碳交易所面临自身生存的问题。目前,国内企业没有法定减排责任,对碳交易的需求不大。尽管地方政府能够撮合几笔交易,但场内交易(通过碳交易所进行减排量交易——编者注)有进入门槛,如果企业能在场外完成交易,显然没有动力付费进场交易。如果交易所经常面临 “有价无市”的情形,势必造成巨大投资资源的闲置浪费。而且,各地碳交易所的泛滥造成了严重的市场分割,使以后建立全国统一的碳市场更为困难,在进行国际碳议价时难以形成统一的声音,削弱了我国在国际碳市场议价的能力,不利于今后我国CDM项目的发展。
虽然发展碳交易所面临着巨大的市场风险,但地方政府仍热衷于发展碳交易所。原因即在于地方政府间的竞争和利益驱动。低碳经济作为一种新的发展理念,在国内外形势一片大好的背景下,也成为了地方政府的重点投资对象。目前碳交易所的审批权归属各省,有些地方就抓住了这个机会,盲目跟风,争先设立,以争取国家优惠政策,给地方政府带来实际收益。利益的驱动,导致了“碳交易所热”,然而碳交易所背后巨大的投资风险以及可能导致的投资泡沫却有意无意地被忽视了。
纵观国外碳金融的发展,在建立碳交易所方面非常谨慎。如金融业发达的英国和美国,其国内也仅有一两个碳金融中心。英国伦敦的金融城、纽约华尔街,是国际知名的碳交易中心。伦敦、纽约之所以能做到这一点,其根本原因在于其具有良好的金融生态环境——金融机构、资金、金融专业知识。伦敦金融城聚集了世界主要金融机构的总部,汇丰、巴克莱、劳合社、伦敦证券交易所、伦敦金属交易所等重量级金融机构。纽约华尔街汇集了纽约证券交易所、国际投资银行、保险公司、证券公司、纽约联邦储备银行等金融机构。从金融专业人才来看,伦敦有30万金融从业人员,纽约金融服务就业人数超过了31万。
纽约和伦敦的金融业发展经验表明,建立互补性的网络组织结构是碳交易繁荣的关键。首先是金融机构与服务机构的互补。开展碳交易,需要明确的运行规则和清晰的产品界定。仅伦敦就有3家世界上最大的律师事务所,为碳金融提供法律服务,众多碳咨询管理公司极大地促进了碳市场信息流动;其次,不同金融机构之间的分工、合作。不论是小型的专业公司、对称基金、大型的投行、商业银行,在市场上均有明确的分工,建立了高效的协作网络;最后,原有的金融服务网络为碳金融的发展提供了重要条件。碳市场从已经建立的资本与客户网络中获益,金融中心的位置也因碳交易的繁荣得到了强化。
反观国内已建立的碳交易所,具有金融发展优势的并不多。北京、上海都已明确发展金融中心的定位,具有较好的发展基础。天津也具有一定的政策优势,国务院批准的天津滨海新区综合改革配套实验总体方案,金融改革创新是其中之一。
从碳金融发展潜力来看,北京聚集了绝大多数重点大型央企,共有123家,如果央企开展碳排放贸易试点,这将为北京带来巨大的市场需求。而且北京作为国家经济决策中心和金融监管中心,监管便利也是其天然的优势。上海的优势在于基本形成以资本、货币、外汇、商品期货、金融期货、黄金、产权交易、再保险市场等为主要内容的现代金融市场体系,其金融专业知识可以为碳金融发展提供支撑。天津副市长崔津渡明确表示天津离建设金融中心距离尚远,建立现代金融服务体系和金融改革创新基地更为恰当,通过金融创新与上海北京深圳错位发展。
当前,制约中国碳交易发展的瓶颈在于碳交易配套体系不完善,相关中介服务机构业务水平不高,碳交易专业人才缺乏。碳交易的基本流程可分为:通过法律形式明确减排责任,建立碳市场运行规则;咨询研究机构为市场利益相关方提供市场信息和前景预测;企业或减排项目开发商开展减排行动;第三方认证机构对减排活动进行核证;企业向交易所和政府部门监管机构提交核证报告,满足履约要求或开展减排量交易。这其中碳交易所仅是碳交易的最后环节。而且在这个流程中,还涉及众多的中介服务机构、金融机构提供低碳融资服务,研发机构开发交易标准和方法学,法律机构为碳交易体系建设提供服务。
如何科学合理发展国内碳交易所,需要借鉴国外成功经验。在中央政府层面,推动整合地方碳交易平台,出台行业发展指导意见,建立全国统一的交易标准,探索建立统一的国内碳排放市场。通过政策引导和资助措施,促进碳交易配套体系的完善,提升碳交易的发展层次。在经济发达地区开展排放贸易试点,探索落实2020年单位GDP能耗下降40%-45%的减排目标的途径,为碳交易所开展交易创造前提条件。地方政府则需认清自身定位,有规划、有步骤地参与碳交易,杜绝盲目、一哄而上建立交易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