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政协组织部分委员对四川低碳经济发展情况进行调研,认为:近年来,全省落实科学发展观,努力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大力推进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以节能减排为抓手,发展循环经济,淘汰落后产能,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积极开发水电,谋划发展核电,鼓励支持农村、边远地区和条件适宜地区发展生物质能、太阳能、地热、风能、沼气等新型可再生能源;通过实施长江防护林建设、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等工程,提高森林覆盖率,森林面积占全省幅员面积的31.3%,森林碳汇资源居全国前茅。卓有成效的工作,为发展低碳经济打下了良好基础。成都市提出建设世界现代田园城市,并在青白江区进行发展低碳经济试点;广元市走低碳发展之路,创建低碳试点城市;遂宁市结合自身的资源禀赋提出大力发展绿色经济等探索都是积极有效的。
调研组针对存在的认识滞后、规划滞后、政策滞后、发展滞后等问题,提出建议:
(一)加强宣传,培育意识
要加大对低碳经济知识和理念的宣传,培育全民低碳意识,创新低碳消费观念,把低碳发展理念变为全社会的主流意识。1.通过组织培训,提高党政干部、企事业单位负责人的低碳经济知识水平,增强低碳发展意识。2. 把低碳知识教育纳入各类教育内容,使低碳教育成为素质教育的一部分,普遍提高专门人才对发展低碳经济重要性、现实性的认识,增强发展的紧迫感和自觉性。3. 通过电视、电台、信息网络、报刊等媒体,普及推广低碳经济知识,增加民众对低碳经济的理解和认知,引导民众树立低碳生活和低碳消费的新观念。
(二)编制规划,明确措施
强化绿色GDP、低碳发展理念,将绿色发展、低碳生活、循环经济作为未来经济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作为编制各类规划的重要指导原则。1.将低碳经济纳入我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长期纲要,特别要在“十二五”规划中进行总体安排部署。2.针对不同产业制定专项规划,提出发展低碳经济的目标、重点和保障措施等,实施专门的统计和考核。3.针对重点行业和部门制定低碳发展实施规划,量化产能、产品碳耗指标,促进向低碳转型。
(三)制定政策,促进发展
1.制定合理的能源政策,构建以低碳、清洁能源为主的能源系统。充分利用清洁发展机制(CDM),重视农村沼气应用和植树造林等,通过碳汇贸易,获取先进技术和资金,发展环境友好、可再生能源和节能技术;继续抓好重点行业的节能减排工作;制定并严格执行住宅和公共建筑节能标准,发展低碳节能建筑,延长使用寿命。2.完善产业政策,发展低碳产业。出台高碳产业逐步转型或退出,低碳产业稳步进入的政策措施。提高“高碳”产业准入门槛和高能耗产品的能耗限额标准。对低碳产业实行优先准入、优先审批、优先立项政策,支持低碳产业加快发展,引导产业结构逐步向低碳方向转化。3.完善财税金融政策,刺激低碳发展。一是排污费、碳汇收入的安排向低碳技术研发倾斜,并集中科技企业创新、中小企业技改等资金建立低碳发展引导资金,通过贷款贴息、以奖代补等形式加快节能技术研发和技术改造,积极培养培训和引进低碳领域的高端人才。二是探索征收能源税、碳税等,提高能源使用成本,抑制高碳生产、高碳消费。三是通过金融产品创新,鼓励金融机构加大对低碳经济发展的金融服务支持力度,鼓励民间资金向低碳产业集聚。4.在全省逐步实施碳排放总量管制和排放交易制度,促进碳汇交易。通过试点取得成功经验后,对各地区、各行业以前三年平均耗能为基数折算测定为排放总量控制额,节约奖励,超额重罚。对节约的排放指标,在省内建立市场进行有偿交易,以此促进节能减排和低碳发展。5.建立统计监测和评价考核体系。加快建立符合我省实际的碳减排、能源资源减耗的统计监测评价指标体系,为政府引导低碳产业发展和“两型社会”建设提供科学依据。对地区、行业分别制定出定性与定量的具体目标,并将其纳入政绩、业绩考核体系。6.加大政府主导作用,发展低碳经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要从省情出发,把低碳发展、循环经济、绿色经济、灾后恢复重建和节能减排等有机结合,扎实推进。要采用新的项目评估体系,抑制“两高一资”项目的进入,引导城市建设低碳化,促进城乡居民崇尚低碳生活。要建立严格的责任制,强化考核,促进我省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省委副书记李崇禧批示:调研报告所提意见很好,我们在工作中要认真借鉴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