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气象局局长、全球气候观测系统中国委员会主席、联合国秘书长全球可持续性高级别小组成员郑国光12月2日指出,21世纪任何一种排放情景导致的增暖,都将比20世纪全球平均升温0.74摄氏度高出许多,不同排放情景下,本世纪末全球平均升温幅度大致为1.1-6.4摄氏度,气候变暖将持续。
郑国光当天下午作客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中国科学与人文论坛”时做上述表示。他还对正在墨西哥举行的备受关注的坎昆会议预期说,坎昆会议存在“双轨还是并轨”、“发达国家的中期减排目标”、“提出碳关税议题的潜在影响”等一系列难以跨越的焦点问题,很难达成全面的、平衡的、具有法律约束力的一揽子国际气候协议,只能寻求在个别议题上的阶段性成果,为南非开普敦会议做准备。
郑国光介绍说,20世纪后半叶,可能是过去1300年中最暖的50年。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第四次科学评估报告认为,最近50年的气候变暖很可能(90%以上)是由于人类活动,特别是化石燃料的使用引起的。
观测事实揭示出一个正在变暖的世界:近百年(1906-2005年)全球地表平均温度上升0.74摄度,1956-2005年升温0.65度;20世纪全球海平面上升约为0.17米;近30年的气球高空探测和卫星观测显示,地球表面上空8-12公里(即地球大气对流层)的大气也呈现出与地表大气相一致的增温变化。
虽然气候变化方面很多观点备受争议且屡遭质疑,但郑国光强调称,全球气候变化以全球平均气温波动式变化、呈升温趋势为特征,全球气候变暖的总体趋势并没有因个别地区某个时段出现的冷事件而发生改变。“没有令人信服的观测证据表明,全球气候变暖的总体趋势已经停止或发生了逆转”。
据悉,近百年中国年平均气温升高1.1度,高于全球平均升温0.74度。2007年为中国1951年(有气象记录)以来最暖的一年,2009年中国年平均气温较常年偏高1度,是1951年以来的第4个最暖年,也是连续第13年高于常年值,2010年则是新世纪以来中国极端天气气候事件最多、造成人员伤亡最重、社会影响最大的一年。
郑国光对中国应对气候变化工作提出五点建议:一是推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加快国内能源和产业结构调整;二是提高中国适应气候变化能力,特别是加强应对极端气候事件的能力建设;三是加快建立应对气候变化工作的法制体制机制;四是加强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的科技支撑能力;五是提高全民应对气候变化的知识和能力。他透露,全国人大正在组织专家编制《中华人民共和国应对气候变化法》,应对气候变化工作将被纳入法制轨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