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GDP上做“减法”,在经济质量上做“加法”,大力发展绿色、低碳经济
“作为中国重要的试验区之一,长株潭城市群将率先形成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新机制,率先积累传统工业化转型的新经验,率先开创城市群发展的新模式。”这是湖南省发改委主任、长株潭两型办主任蒋作斌对长株潭城市群发展的愿景。
随着“两型社会”建设的推进,长株潭地区大力发展新能源、新材料、可再生能源、环保产业等绿色新兴产业,推动清洁生产,加强节能减排治污,通过实施湘江水污染整治三年行动计划和重金属污染专项治理,关停各类污染企业1017家,重金属削减率达50%以上。长株潭城市群生态环境进一步改善。
长株潭城市群的“绿心”
前不久,通过向全球征集方案的《长株潭城市群生态绿心地区总体规划(2010-2030年)》编制完成,并提交专家评审,该“绿心”规划进入最后完善阶段。
长株潭城市群生态“绿心”地区位于三市交界处,北至长沙绕城线及浏阳河,西至长潭高速西线,东至浏阳柏加镇,南至湘潭县梅林桥镇,长沙占其中的58%,株洲和湘潭分别占15.75%和25.78%。区域内丘陵与盆地交错,田园与湖泊、青山交织,形成了良好的生态基底。
按照“国际视野、国际咨询、国际招标、国际设计,达到国际水平”的要求,规划对“绿心”城区525平方公里生态区域实行保护利用,其中120平方公里原生态实行禁止开发,强力推进6大湿地、20个森林公园建设,构筑生态隔离、绿色屏障,打造国内外独一无二的城市群“绿心”。
参与规划编制的专家认为,镶嵌在长株潭城市群中心的这颗“绿心”,是维系生态健康的“心脏”。保护好“绿心”良好的生态环境,将对长株潭三市景观美化、调节气候、消除中心城区的热岛效应以及降低城市噪音、净化城市空气等发挥十分重要的作用,可使城市的生态环境得到优化。
按照规划,绿心地区的功能定位为长株潭公共生态服务客厅、城市群生活空间建设样板、国家两型社区建设示范区。其总体目标是建设“生态文明样板、湖湘文化展示区、两型社会创新窗口、城乡统筹试验平台”,最终打造具有国际品质的都市绿心。
在产业发展上,生态绿心地区将构建以生态服务产业为主导,适度发展环境友好型的相关产业,重点挖掘生态旅游、体育休闲、园艺博览、休养度假以及高新技术研发产业、文化创意产业等服务性功能。
同时,该地区将建立严格的项目准入制度,设置产业门槛,引导低能耗、高产出、无污染的高端产业进入绿心地区,进而创造城景交融、城嵌绿中的生态格局,与周边风景区、森林公园、旅游度假区以及沿江河等生态廊,共同构建长株潭绿色生态空间。
蒋作斌说,湖南省计划用5年左右时间集中解决长株潭地区面临的突出环境问题,为建成生态型城市群奠定坚实基础。加强三市接合部的“绿心”保护,打造城市群的绿色名片;推进湘江和洞庭湖流域综合治理,加强株洲清水塘等重点地区的治理;建设湘江生态经济带,形成一条集生态、文化、居住、教育、研发、观光等功能于一体的绿色长廊。
坚守“绿色发展”的“底线”
湖南作为中部农业大省,长期以来,工业化水平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尤其是传统工业转型滞后,产业结构不尽合理,重化工业比重大,高能耗高污染比较突出。
湘安钢铁是位于湘江一级支流耒水边的一家企业,它曾是耒阳市经济开发区最早、最大的招商引资项目,每年可上缴税收近2000万元。但是,伴随着高额税收的却是落后产能和高污染。今年,一位耒阳市民在网上发帖:“浓黑的污水源源不断地从湘安钢铁公司的排放口流出,旁边黑污泥堆积,河水乌黑……”
今年6月,湘安钢铁遭遇了耒阳市最严厉的“环保风暴”:该市对46家污染严重企业实施取缔和关闭,5家环保设施不达标的企业进行停产整改,另有9家产能落后企业制订淘汰方案,确保年底淘汰关闭到位。名列淘汰“黑名单”的湘安钢铁,于8月初停产。
近年来,随着“两型社会”建设的推进,湖南省节能减排、淘汰落后产能的力度加大。据介绍,目前湖南省已累计关停“小火电”机组138.5万千瓦,淘汰水泥、平板玻璃落后产能1400万吨、70万重量箱;淘汰铁合金落后产能15.8万吨;特别是关闭环洞庭湖234家不达标的污染造纸企业,淘汰落后产能85万吨,洞庭湖水质明显改善。
“我们不以GDP为追求,长沙市委、市政府对我们没有GDP的考核,这样对产业提升比较从容。我们的第二产业主要是发展高端产业,污染企业坚决不能进入,在GDP上做‘减法’,在经济质量上做‘加法’,大力发展绿色、低碳经济。”长株潭“两型社会”试验区示范区、长沙大河西先导区常务副主任赵文彬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说。
“绿色发展是转方式、建‘两型’的根本所在,要坚决守住‘绿色’这条‘底线’,把绿色发展放在突出位置。真正使老百姓有一个良好的生产生活环境,让长株潭城市群再现‘麓山不墨千秋画、湘江无弦万古琴’的秀美景象。”湖南省两型办常务副主任徐湘平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