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发展低碳经济、促进绿色发展已成为引领全球新一轮经济发展和变革助推器的当下,今后五年,作为中国经济最发达城市之一的上海该怎样应对挑战,逐步走出符合特大型城市特点的低碳发展之路?
在1月13日举行的上海市人大新闻通气会上,“十二五”低碳发展研究课题组发布了《上海市“十二五”期间低碳发展的初步思路和对策建议》,对上海未来五年探索低碳发展之路中的种种挑战,从多个领域提出具有针对性的解决对策。
课题组研究指出,作为一个人口高度密集、产业高度集中、能源高度投入和污染高度排放的特大城市,发展低碳经济是上海“二十五”发展的必然选择。根据课题组提供的数据,上海能源消费总量和二氧化碳排放总量逐年上升,2008年上海二氧化碳排放量约为2亿吨,人均二氧化碳排放量约为每年11吨,是中国平均水平的两倍多;万元GDP二氧化碳排放强度约为1.7吨,高于内地北京、广州等城市水平。
由于上海一些高碳行业,如电力、石化、钢铁等作为申城支柱行业在短期内很难改变,因此会带来比较明显的“碳锁定效应”。近年来,上海建筑和交通用能及碳排放亦呈快速刚性增长。据统计,目前建筑使用能耗在上海城市总能耗中约占18%,且每年按10%左右增速递增。此外,受自然条件、地理环境和土地资源等限制,上海太阳能、风能等新能源开发空间有限,因此碳汇能力增长有限。目前上海在促进低碳发展方面的政策、技术保障和监管手段亦缺乏。
根据“建议”,上海“十二五”低碳发展的基本思路包括,充分发挥低碳世博示范带头作用,加快推动低碳技术研发应用,加快推动生产生活方式转变,以低碳创新驱动上海转型发展。以能源、工业、交通和建筑等领域为重点,进一步提高能源、资源效率和清洁能源供应、使用比例,加大低碳技术研发和使用支持力度,切实提高城市碳监管能力和水平,引导全面低碳社会建设则成为低碳发展的总体目标。
根据上述发展思路与目标,“建议”提出的解决策略涵盖能源、工业、建筑、交通以及农林多个领域。除在能源领域继续优化能源供应和消费结构,“建议”指出,在工业领域应切实以能效水平及碳生产率为重要依据判断产业、行业及企业的“取”和“舍”。此外,在交通领域,随着国际上对于进一步减少航运碳排放呼声越来越高,上海应更加重视低碳港区、低碳造船业以及清洁燃料船队等领域建设和发展,打造长兴岛高端造船基地,建设第四代“低碳智网型”国际航运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