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社科院社科文献出版社最新出版《中国环境竞争力发展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报告对全国31个省区市综合环境竞争力进行了排名、对比和分析。
报告指出提升中国及各省域的环境竞争力,要适应环境变化挑战,集约节约利用资源,发展低碳经济和循环经济,进一步提升资源环境竞争力。
资源的持续利用是社会经济发展的物质源泉,虽然资源的丰缺与分布很大部分是由自然先天条件决定的,但更重要的是资源在后天的利用方式和利用效率,这才是一个地区资源环境竞争力的核心体现。水、土地、大气、森林、矿产、能源等经济社会发展不可或缺的资源中,有一部分是极其脆弱的,很容易受到破坏,有一部分是不可再生的,用多少就少多少。技术进步和生产方式改进为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开辟了新的途径,这也为提升省域资源环境竞争力注入了新的活力。
积极探索资源集约节约和持续利用的途径,建立完善资源开发保护的长效机制,推动资源高效利用。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在生产生活中推行节水设备和器具,限制发展高耗水行业,支持企业节水技术改造,发展节水灌溉农业;统筹土地资源的开发利用和保护,合理确定新增建设用地规模、结构和时序,提高土地投资强度和产出效益,开展基本农田整理、中低产田改造、撂荒地复垦、盐碱涝洼地综合治理,提高农业用地综合效益;限制和削减化石燃料和其他污染物的排放量,保护大气资源;实施林业生态工程计划,大力植树造林,合理采伐,提高森林覆盖率;依法管理矿产资源,严格开发资格认证和许可管理,严禁滥采,杜绝矿产资源流失;合理保护和开发能源,不断推动技术进步,发展清洁能源和替代能源,提高能源使用效率。集约节约能源利用,关键在于技术的进步和突破,特别是随着能源短缺时代的到来,粗放式的投入方式已难以为继,低碳技术和循环经济开始广泛推广和使用。大力发展生物质能、风能、太阳能、浅层地温能等可再生能源,推广应用清洁煤发电技术,研究开发碳捕获和碳固化技术,促进单位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强度不断下降。加强资源的综合利用和再生利用,加强高效能、可循环技术研发,推广循环生产模式,按照减量化、再利用、再循环的原则,加快化工、电力、建材、轻工等行业技术改造,构筑循环经济产业链。在低碳技术和循环技术的引领下,促进资源利用效率不断提升,延续了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不断积累资源环境竞争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