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园区作为西部欠发达地区承接东部产业转移的有效载体,已成为县域经济发展新的增长极和重要力量。但不容忽视的是产业园区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着重引进轻消化吸收、重规模轻结构优化等诸多问题。金融业必须积极践行低碳理念,大力发展“绿色金融”,加快金融创新步伐,发挥金融杠杆作用,撬动工业园区由资源依赖向创新驱动转型,由高碳型增长向低碳化发展转变。
工业园区升级转型的发展思路
一要立足地域特色,发展特色工业园区。实践证明,建设和发展具有地域特点的工业园区,以特色产业为中心,发挥连带效应,带动上下游关联产业发展,是欠发达地区发展工业园区经济的一个重要途径。对于渭南来讲,首先就是要高起点、高水平搞好园区规划,坚持正确定位、合理布局、错位发展,做强载体,推动产业、人口集聚,提升整体合力。其次,要结合区域支柱产业,积极优化关联产业和企业空间布局,鼓励当地企业在新上项目和扩张规模时向主题园区集中,积极招商引资吸纳域外相关企业进驻发展,分类建设主题园区,推动同类产业聚合,放大特色效应,推动工业园区向规模化、产业化、专业化方向发展,以特色板块经济有效带动区域经济发展。第三,要加强特色园区的产业链规划,拉粗拉长产业链,发挥园区集约作用,大力发展新型煤化工、精细化工、有色冶金、机械制造、食品加工等支柱产业,带动上下游关联产业发展壮大,发挥连带效应,从而形成“一园一特色”的发展格局。
二要坚持低碳思路,提升工业园区综合竞争力。一是积极引导园区传统产业加大科研力度,加强低碳技术研究和应用,积极引进先进技术和进行自主创新,加大技术改造升级,实施节能减排。二是继续实施“关小上大”战略,严格限制“五小”企业发展,支持域内企业进行合理兼并重组,延长产业链条,提高产品附加值,打造规模效益。三是大力推进园区循环经济发展,发展以资源深加工、现代医药、新型建材、装备制造和清洁能源为龙头的朝阳产业,推进新型高科技工业园区建设,进一步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把渭南打造成以高新技术为先导的先进制造业聚集区。
发挥金融杠杆作用,撬动工业园区升级转型发展
金融作为现代经济的核心和资源配置枢纽,在工业园区向低碳转型的过程中,必须立足区域实际,充分发挥资金杠杆作用,找准切入点,既贯彻好国家货币政策,又支持地方经济发展。
一是深入研究低碳经济,准确把握产业政策。各商业银行要准确把握低碳行业的发展前景和路径,尽快制定、完善支持新兴低碳产业发展的信贷政策,以更好地适应国家产业政策,使存量贷款的结构调整、新增融资突破口与国家低碳产业发展方向密切地结合在一起。对于基层行来说,就是要加强与地方发改委、工信部门的沟通联系,准确把握区域低碳经济发展的思路和方向,提高光伏产业、清洁能源、智能电网、节能减排等产业贷款比重,支持低碳技术企业加大研发力度,加快技术推广步伐,进一步做大做强;支持传统旅游产业和新兴文化产业繁荣发展,推动旅游资源和文化底蕴优势向经济优势转化。
二是严格实施“绿色信贷”,合理优化信贷投向。各商业银行要准确把握和严格执行国家信贷政策导向,发展“绿色金融”,严控“两高一资”行业贷款,禁止发放“五小”企业贷款,控制产能过剩行业贷款,大力支持低碳经济发展,通过信贷投向的优化调整促进工业园区的优化和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其一,大力支持入园企业实施技术创新。商业银行要大力支持园区企业引进高新技术,特别是要加强对企业自主创新的支持力度,鼓励中小企业自主研发和技术创新,促进科技成果的推广普及和生产力转化,进一步优化产业结构。其二,实施“绿色信贷”,将国家最新节能、环保政策等纳入信贷审批环节,把好产业政策关口,继续限制对“两高”行业和产能过剩行业劣质企业的信贷投放,大力推进钢铁、焦化、电解铝等行业的整合力度,扶优限劣,淘汰落后产能,支持企业实施节能减排技改项目,开展节能降耗,加强综合治理,降低生产成本和环境成本,提升发展后劲。其三,加大对循环经济发展的支持力度,严格贯彻落实国家产业政策,围绕地方优势产业,大力支持企业延长产业链条,变废为宝,提高产品的附加值,增强市场竞争力。
三是加快低碳金融创新步伐,支持低碳产业发展。各商业银行要加快开发各类支持低碳经济发展的碳金融衍生工具,逐步开展碳掉期交易、碳证券、碳期货、碳基金等各种碳金融衍生品的服务创新。在信贷产品方面,要大胆借鉴浙江省排污权质押贷款业务,以排放权减排额作为抵押物,为环保企业进行融资;积极开办专项治理节能减排技术改造和设备升级换代的项目贷款业务,鼓励钢铁、化工、电力等高耗能行业实施节能技改;开办排放权交易购买方专项贷款,推动碳交易开展。在中间业务方面,要大胆为CDM(清洁发展机制)项目提供设备融资租赁服务,积极开展CDM项目咨询业务,大力推动保理融资工具在节能减排项目融资中的应用。
四是完善资本市场,推动低碳企业多元化融资。美、日、韩、德等国家产业结构调整的经验证明,完善的资本市场在产业结构调整中起到的作用是巨大的。要积极推动、扩大低碳型中小企业的直接融资比重。一方面,加快企业上市融资步伐,重点推动一批条件成熟的、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低碳型中小企业在境内外资本市场上市,积极培育一批民营企业到中小板市场融资,鼓励和引导创新型小企业适时进入创业板、境内外柜台交易等多层次资本市场融资。另一方面,要全力支持符合条件的企业或项目发行短期融资券、中小企业集合债券及集合票据等债务融资工具筹集资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