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十二五”开局之年,中国的能源变革令人关注。近日,中国能源研究会常务副理事长周大地指出:“我国经济成就举世瞩目的同时,能源供应紧跟需求出现高速增长。”
实际上,我国的“十二五”规划建议中已经明确了能源产业的发展战略:加强现代能源产业,“推动能源生产和利用方式变革,构建安全、稳定、经济、清洁的现代能源产业体系”,“加快新能源开发,推进传统能源清洁高效利用”。
正如权威人士所言,中国未来的工业革命是在新能源领导下的能源革命,而新能源产业正孕育着新的经济增长点,也是新一轮国际竞争的战略制高点。纵观全球,包括新能源在内的绿色新兴产业经济,不仅仅成为美国、欧盟、日本三大经济体瞄准未来的经济主引擎,也是主导全球价值链的“新王牌”。在这一新变革中,我们应主动顺势而为,避免陷入他人所构筑的“绿色壁垒”。
同时,就中国自身而言,由于正处于工业化、城镇化的快速发展时期,经济结构性问题较为突出,产业深度调整与转型势在必行,否则在全球的产业竞争体系中就将始终处于“世界工厂”的尴尬位置。这就需要对包括新能源在内的新兴战略产业进行深入布局、拓宽发展与创新突破,从而进一步激发中国的创造力,并最终实现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的转型。所以,因由外部的全球形势、内部的结构调整等因素,中国必须加快破解能源命题的进度。
中国“快跑”能源变革,虽面临着不小挑战,但有基础,有经验,也有很好的发展理念。“十一五”期间,我国在能源创新发展方面取得了不菲的成绩,为今后的战略发展奠定了较为坚实的基础。不久前,在中美两国首脑会晤中,作为第二届中美清洁能源务实合作战略论坛的一项重要日程,双方共签署13项协议。其中,新奥集团与美国能源巨头杜克的签约、华能集团与美国电力公司的协议签署,涉及的都是“能源技术输出”,这已被视为“是一次新中国力量的展示”。
中国自古以来就有“天人合一”的哲学,在这一文化传统中,一个全新的能源观和能源体系的应运而生势在必行——包括全新的能源结构、能源生产方式和能源应用方式等方面,这应是一个带有根本性变革的能源新常态。而从中国能源企业的实践来看,这种能源新常态应有三大特点,即能源结构以可再生能源为主,化石能源为辅,二者融合循环发展;能源生产从以开采资源为主,转变为依靠技术创新的“制造”能源为主;能源应用从以孤立、封闭、线性的简单利用,转变为基于系统能效最优的多品类能源协同、互补、循环的智能应用。
形势逼人不等人,我们在能源命题的破解上,要有充分的思想准备,要有长远的战略眼光,如此方能取得竞争的主动权和有利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