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召开的“纪念2011年世界气象日”座谈会上记者了解到,近百年来,我省气候趋向暖干化,其中,全省年平均气温上升了2.0℃,是全球变暖的近3倍。
与此同时,在1951年至2009年的59年中,全省平均年降水量减少了78.3毫米。西南部地区减少幅度最大,59年中减少了110毫米左右。
据省气象局巡视员秦元明介绍,气候变暖是全球性的,而我省趋于偏高。
气候的暖干化,主要影响农业、工业、生态环境、能源消耗、人体健康等方面。
对我省农业生产的影响则利弊共存。利:作物生长季积温增加,适宜播种期提前,晚熟、中晚熟作物种植面积扩大,尤其是低温冷害频率减小;弊:农业病虫害增多,气温升高降水减少,干旱频率增加、程度加重。春旱夏旱连年发生,已成为农业减产的主要气象灾害。
由于气候的暖干化,我省西部地区土地荒漠化、盐渍化趋于严重,牧草退化,天然牧草产量较过去明显减少。湿地面积呈逐渐萎缩状态,生物物种减少,生态功能退化。
如何应对气候变化,秦元明认为,首先要转换经济发展方式,优化结构,提高效能,促进节能减排。要大力发展清洁能源,改善能源结构。要积极开发空中云水资源,缓解干旱缺水。积极开展植树造林种草,改善生态环境。同时,要加强极端天气气候灾害的防御和应对,并充分利用有利的气候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