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能源行业产品大典 与我互动 在线投稿
扫描关注能源界官方微信

滚动新闻:

当前位置:首页 > 气候变化

2011年《中国低碳经济发展报告》发布

2011-03-24  来源:互联网      关键词: 低碳经济  中国 

  核心观点

  ●中国人均收入距离国际碳排放拐点还有3倍差距

  ●中国要避免日本在节能减排中出现的经济低速增长

  ●建议设定减排与GDP增长挂钩指标,控制减排总量

  ●注意以“碳关税”倒逼中国为碳排放支付治理成本

  ●报告发布中国绿色现代化减排路线图(2006-2050)

  国家发改委能源研究所、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际低碳经济研究所、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日本名古屋大学经济学院亚洲核心项目、美国能源基金会中国可持续发展项目2011年3月22日在京举行《中国低碳经济发展报告(2011)》发布会。该报告是中国第一本以低碳经济为主题的系列研究报告,汇集罗马俱乐部核心成员、IPCC工作组成员、碳排放理论的先驱者、政府气候变化问题顾问、日本低碳社会计划设计人,以及中国国情与环境专家等著名学者、政府官员和有识之士,探讨世界金融危机后国际经济的现状,比较各国发展低碳经济的经验和政策,总结 COP15以来各国应对气候变化的新动向。报告指出,中国应积极应对气候变化、发展低碳经济,但有可能影响中国经济的高速增长,因此中国应保持经济增长的同时节能减排。这是因为,虽然中国的GDP已成为世界第二,但人均收入才4000美元,只有日本的1/10,而要完成工业化、提高城市化、减少贫困、让全民都富起来,仍是中国的主题,这点不能放松。

  中国人均收入距离国际碳排放拐点还有3倍差距

  报告指出,从1960-2004年的45年间有相关数据的38个国家的经验统计分析来看,碳排放与经济增长是一种倒U形的关系,即高速增长必然带来高碳排放,而随着经济增长速度放慢,碳排放会逐步下降。碳排放从递增到递减的转折点即碳排放的拐点,发展中国家是人均收入到达24517美元,发达国家的转折点是31235美元。目前,中国的人均收入按美元计算是4000美元,按购买力平价计算是7000美元,距一般国际转折点还有3倍以上的差距。因此,发展经济、脱贫、提高国民的人均收入仍是中国的头等大事。与此同时,由于中国经济对国际经济特别是国际贸易的影响也越来越大,特别是国际金融危机的发生使得中国在国际社会的重要性日益凸显,保持适度增长,不仅对中国重要,也是中国对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贡献。

  中国要避免日本在节能减排中出现的经济低速增长

  报告指出,从日本的经历来看,20世纪60年代日本实现了高速增长,但也造成了严重的环境问题和公害。1970年后日本制定了一系列法律和政策严格规范企业的污染排放,1973年的石油危机迫使日本实行节能措施和发明节能产品,这使得日本从一个公害大国变为环境优美的国家。但是,这一成就的背后,是20世纪70年代以后日本经济的低速增长和90年代以后的产业空洞化、经济的超低增长或负增长。报告认为,中国目前面临日本20世纪六七十年代的处境,如果过分强调减排而使经济增长急刹车,可能会重蹈日本的覆辙。因为,日本的环境改善发生在人均收入达到11000美元的1970年以后,而经济增长减速发生在人均收入达到16000美元的1985年以后。因此,中国应当保持清醒的头脑,在发展经济的同时坚持节能减排原则。

  建议设定减排与GDP增长挂钩指标,控制减排总量

  报告提出一系列积极应对气候变化的建议,建议设定减排与GDP增长挂钩指标,实施减排总量控制。报告指出,中国有约束性很强的经济增长指标,如GDP增长率、就业率、工业化率和城市化等。这些硬性指标,强化了各部门和地方政府的经济发展意识,促进了经济高速发展,但也产生了为完成指标而不惜高耗能高碳排放、牺牲环境保持增长的问题。报告建议:放松对GDP指标的硬性要求,加强对节能减排和环保指标的要求,提出一个指导性的GDP指标,并设定相应的节能减排和环保指标与其挂钩,作为综合考核干部政绩的主要内容。在如何实现节能减排问题上,报告总结了日本和中国环境污染的经验,认为实施减排的总量控制是最有效的办法。报告建议,中国在“十二五”规划和各个部门以及地方的发展规划中,明确制定节能减排总量指标,实施总量控制,以确保有节能减排效果、有高质量生活环境的适度增长。但是,由于各地区经济发展的水平不同,各产业、各部门的能源使用状况和减排强度会有很大差别,不能采取一刀切的方法,而应依据各地区经济发展状况、行业产业排放情况,采取不同的、分级别的和等级的排放分解指标。

  注意以“碳关税”倒逼中国为碳排放支付治理成本

  报告指出,目前发达国家普遍主张迫使以中国为代表的新兴经济体自愿进行碳减排的有效政策手段之一为“碳关税”,即对中国等没有在国内征收碳税或能源税、存在实质性能源补贴国家的出口商品根据其碳排放强度征收一定程度的关税。对于中国政府所作出的到2020年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量下降40%-45%的承诺,世界主要发达经济体基本不能够接受。包括美、法、英、日在内的许多国家均提出未来将通过“碳关税”等方式,倒逼中国为所排放的二氧化碳支付治理成本。报告同时指出,事实上在美国国内,对于碳关税也存在相当多的争议。美国要在2020年对没有承诺二氧化碳减排指标的国家所进口的产品征收碳关税,首先必须在国内对同类产品征收碳税,但美国的钢铁、水泥、化工等部门的行业工会对此持强烈的反对态度,众议院通过的这一法案在保守势力非常强大的参议院是否能够获得通过存在很大不确定性。抛开各类复杂的政治因素不说,单纯从经济和技术层面,碳关税仍然存在着不确定性。

  报告发布中国绿色现代化减排路线图(2006-2050)

  第一步(2006-2020年):为减缓CO2排放、适应气候变化阶段。力争到2020年控制在80亿吨左右。这就要求中国在“十二五”(2011-2015年)期间大大减少排放速度;在“十三五”(2016-2020年)时期,排放量趋于稳定且达到高峰。

  第二步(2020-2030年):进入CO2减排阶段。到2030年二氧化碳排放量大幅度下降,力争达到2005年水平。1990年中国二氧化碳排放量22亿吨,2005年增加至52亿吨(IEA,2007)。到那时,中国农业占GDP比重只有5%左右,工业比重只有30%左右,服务业比重接近60%左右;城市人口比重在65%左右;可再生能源比重超过25%,煤炭消费比例降至45%-50%,清洁利用率很高;森林覆盖率24%;HDI达到0.93。

  第三步(2030-2050年):到2050年二氧化碳排放量继续大幅度下降,与世界同步,达到1990年水平的一半。到那时,中国农业比重只有2%-3%,工业比重下降至不足20%,服务业比重接近80%;城市人口比重在78%以上;可再生能源比重超过55%,煤炭消费比例降至25%-30%,全部清洁利用;森林覆盖率26%;HDI达到0.98,基本实现绿色现代化。

  报告强调,我国要实现预期的发展前景,一是建成中国的低碳能源发展体系,总量上基本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对能源的需求,煤炭比重控制在30%以内,可再生能源成为主导能源之一。二是重点推动可再生能源技术的规模化和商业化,力争突破核聚变能技术,对目前尚存在争议的重大能源技术,如氢能经济等,能够及时跟踪,一旦有突破,可以及时应对。三是水电、核电、风电、太阳能发电的装机容量达到亿千瓦的规模级。四是有利于节能减排、可持续发展的财税政策基本得到实施,生态、环境等外部化成本得以内部化。五是形成了系统的能源国际合作框架。六是形成完善的能源基础设施体系和促进节能减排的市场体系。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