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能源行业产品大典 与我互动 在线投稿
扫描关注能源界官方微信

滚动新闻:

当前位置:首页 > 气候变化

节能减排 推进电力绿色和谐发展

2011-03-24  来源:互联网      关键词: 节能减排 

  形势:绿色和谐之路任重道远

  虽然在节能减排等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但是,一些客观因素的存在也决定了我国电力行业面临温室气体减排的巨大挑战,绿色和谐之路依然任重道远。

  专家分析指出,一方面,我国“富煤、缺油、乏气”的资源禀赋条件决定了一次能源构成中以煤为主的状况将长期存在,以煤电为主的格局难以发生重大变化。另一方面,我国的水能、风能、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资源大多处于边远地区,需要走集中开发、规模外送、大范围消纳和因地制宜、分阶段开发、就地消纳相结合的发展道路,这对电网的资源优化配置能力和智能化水平提出了很高要求。同时,由于我国煤电机组供电煤耗和电网线损率已达到或接近国际先进水平,节能减排空间逐步缩小,降低二氧化碳排放强度空间有限。另外,在节能减排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这项工作的开展。

  比如,目前节能减排法律法规体系有待进一步完善。尽管我国基本形成了电力节能及污染物控制的法规体系,但实际工作仍以行政命令文件和行政管理手段为主,法律的约束力、政策的保障性与市场的激励机制尚未很好地结合。相关法规间、法规与行政要求之间的协调性、一致性、操作性及其配套性仍有待进一步完善。

  再如,节能减排体制机制有待进一步建立健全。目前,节能减排工作主要靠政府强制推动,相关法制和市场机制不完善。主要表现为:一是能源和环保管理体系不完善。从企业到行业的能源和环保管理体系尚未形成,特别是电力体制改革后,行业节能环保管理工作明显削弱。二是能源和环保管理制度不健全。特别是能源和环保统计及考核制度不健全,节能减排数据可信度和可比性都较差。三是各级政府的节能环保管理职能尚待理顺。既存在重复管理,也有许多管理漏洞。四是行业协会在节能减排管理中的地位和作用不明确。

  此外,电力节能减排考核指标的科学性有待进一步加强、节能减排经济政策有待进一步完善等问题也同时困扰着电力行业节能减排工作的开展。

  电力行业在节能减排和应对气候变化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为应对气候变化的核心是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和增加碳汇,其中,减少能源生产、转换、消费过程中产生的二氧化碳是重大措施之一。电力行业在能源转换过程中排放的二氧化碳约占全国排放总量的50%,是二氧化碳减排的关键部门之一。同时,电力行业也是实现全社会、各行各业减排的重要桥梁。通过电力结构调整、节能降耗和建设应用智能电力系统,可以在转变电力发展方式的同时,促进工业和民用领域加快应用低碳技术和全社会节能减排。

  发展:举行业之力向“绿色和谐”奋进

  “通过发展非化石能源、降低供电煤耗和线损等途径,与2010年相比,2015年电力工业每年节约标煤2.64亿吨,减排二氧化碳6.55亿吨,减排二氧化硫565万吨,减排氮氧化物248万吨;与2015年相比,2020年电力工业每年节约标煤2.73亿吨,减排二氧化碳6.76亿吨,减排二氧化硫584万吨,减排氮氧化物256万吨。”

  这是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电力工业“十二五”规划研究报告》中对促进电力工业绿色和谐发展提出的规划目标。该报告还同时指出,“‘十二五' 期间,努力构建安全、经济、绿色、和谐的现代电力工业体系,满足经济社会科学发展的有效电力需求,为实现2020年我国非化石能源在一次能源消费中比重达到15%左右和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量比2005年下降40%~45%的目标做出应有贡献。”这无疑是为全行业吹响了向“绿色和谐”奋进的号角。

  转变电力发展方式、提高发展质量是电力行业节能减排、应对气候变化的战略任务。

  要加大非化石能源发电比重。在保护生态环境的前提下,优先开发水电;在确保安全的基础上,大力发展核电;积极推进风能、太阳能和生物质能等可再生能源发电,提高非化石能源比重。

  要优化发展煤电。推行煤电一体化开发,加快建设大型煤电基地,坚持输煤输电并举。鼓励发展热电联产,统一规划高参数、环保型机组和符合国家政策的热电联产项目。推进煤电绿色开发,大力推行洁净煤发电技术。

  加强电网建设,发展智能电网。加快特高压交直流后续工程建设,构建坚强主网架,促进大型能源基地集约化开发和清洁能源高效利用,推动电源与电网、电源基地与输电通道、各电压等级电网、一次系统与二次系统协调发展。依靠现代信息、通信和控制技术,加快建设智能电网,适应未来可持续发展要求。

  采取综合措施,提高能源效率。优化机组和电网运行方式,推行节能发电调度,开展发电权交易,重视调峰电源建设;继续推进“上大压小”工作,淘汰落后产能;实施重大节能项目技术改造,广泛应用先进的节能技术,持续提高机组的能源利用水平。因地制宜、统筹协调安全、环保、应对气候变化和提高能效的各种措施,实现可持续发展能力最优化。

  同时,要进一步完善法规政策,科学制订污染物排放标准和节能减排目标,进一步加强经济政策引导作用,积极、全面、有序开展应对气候变化的系统研究和能力建设,探索建立行业组织和电力企业应对气候变化的战略体系和行动方案。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