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能源行业产品大典 与我互动 在线投稿
扫描关注能源界官方微信

滚动新闻:

当前位置:首页 > 气候变化

公益碳平台:碳核算的另一种可能?

2011-04-27  来源:互联网 

\

4月26日“公益碳踪”平台暨“绿色点亮未来”项目在京启动

  倡导中的低碳行为,是减碳还是反而增加了排放的负担?

  对于低碳减排现实效果一直持怀疑态度的人,现在有了新的可供参考的来源:“公益碳踪”平台。

  气候组织低碳项目总监卢伦燕认为:“这个平台上会见证中国公益界每天不断累积的减碳量的数字,实际上是针对于不同种类的低碳实践公益项目而开发出来的。”

  公益碳踪

  “十二五”规划中明确有约束性节能减排指标,衡量与核证碳减排的结果,则是其中重要一步。正如气候组织大中华区总裁吴昌华说的那样,“短短四五年的时间里,低碳和绿色增长,已经成为中国的最主流。”

  “这时就出现了巨大空缺,有需求就产生了公益。”吴昌华表示。

  个人自愿减排并不难以衡量:一个小小碳足迹计算器,足以让“节能减排”这样宏大叙事的字眼和微观人生联系起来。其基本公式链为“日常消费—二氧化碳排放—碳补偿”,其计算参数来源于科技部《全民节能减排手册》和国家发改委能源所。

  只要任意输入一天的用电度数、衣服的件数、乘坐公交车的公里数等,就可以简要查出其二氧化碳排放量,然后屏幕还会提示应该种上多少棵树才能补偿。

  例如你买了5件衣服,输入后算出产生的二氧化碳为32kg,需要种植0.1棵树:而一个家庭一年用电为2000度,产生的二氧化碳为1920kg。这样下来,就需要种植5.2棵树来抵消。

  不过在国家的减排指标之外,有更大规模,越来越多的公益机构倡导低碳出行、垃圾分类、植树造林、节能产品普及等;在此背景之下,社会公益项目关注实际的减碳效果,显得尤为重要。

  为此,在气候组织和中国华侨经济文化基金合作之下,一个“公益碳踪”平台上线了。

  除了监督中国低碳公益实践项目的碳减排量,并提供具有第三方公信力的衡量、核证、报告之外,该平台拟携手联合国开发计划署(UNDP)等权威机构,组建专业的专家委员会,拟定碳减排测算方法并监督核算流程,以网络为主要展示及报告平台。

  据记者了解,“公益碳踪”平台第一阶段主要集中在照明、新能源和碳汇等领域,对所有NGO和企业开放,并且还希望可以鼓励更多低碳实践公益项目参与,进行减碳效益的统计和展示。

  “公益碳踪”平台的专家团队则力求做到资源丰富,他们分别来自专业机构、公益机构和国家政府单位。

  团队包括一直从事碳排放量核查工作的国家发改委能源研究所科研管理处副处长米川,中国照明电器协会理事长陈燕生;研制有关温室气体管理和碳足迹评价方面的国家标准,并且研究了温室气体核算和审核的方法,目前已经开发出适用于石油、化工、水泥多个行业一系列的数据模型和工具的国标准化研究院资源与环境分院研究员潘崇超博士,以及美国自然资源保护委员会(NRDC)北京办事处能源与气候变化高级顾问杨富强。

  国家发改委应对气候变化司副巡视员孙桢一直在试图厘清公益碳踪平台的性质。

  “我认为从总体来讲,这是应对气候变化的体制、机制建设的工作,特别是对于各种公益项目核算,应对气候变化作自己的贡献。”孙桢表示。

  “我们都知道在刚刚过去的‘十一五’期间,在应对气候变化方面做出了巨大的努力,我们做了很多。”孙桢认为,“气候变化目前在我看来有三个层面的问题,一个是要想明白,第二是要做得有效率,做得要好,第三是要说清楚。在‘十一五’期间,我们做了大量的工作,‘十二五’规划已经过去一个月,我们都在学习‘十二五’规划纲要,这也反映了中国政府、民众对气候变化的认识进一步提高。”

  “气候变化是事实,也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是一个环境问题,也是科学发展的问题。”孙桢表示,我们也在积极地开展一些温室气体的统一核算,包括在工业领域、建筑、交通各个领域,我们这个项目在公益领域进行探索、核算,我认为是非常有意义的事情,可以对国家应对气候变化的制度建设发挥很好的促进作用。

  汇总碳量

  在这个平台上,目前“比较具有可衡量性的是新能源方面的”。卢伦燕对《第一财经日报》表示,例如北京目前正在做的太阳能集中浴室,小型的户用的风力发电,还有传统的植树造林,太阳能炉灶,这些项目都是具有可衡量性的。

  “我们想通过这样一个规范和统一的标准来提升公益项目的社会关注度和可执行程度,通过这样公开透明的平台展示,使公众能够更好地理解低碳实践的内容和所产生的社会效果。”卢伦燕表示,“这个平台是在国家大的节能减排的国策背景下诞生的,也充分地表达了企业和公众对于积极参与国家减排节能行动的良好愿望。”

  具体谈到申请和审核的流程,从申请到最终完成这样的一个关于碳减排量的认证,大概需要7个步骤。

  “企业可以通过网络,直接登陆我们的网站,或者是致电我们的项目执行小组来提交关于项目的申请。”卢伦燕表示,“在初审阶段,会审核这个项目的公益性质,看这个项目是不是可以量化和目前执行的情况。”

  “当初审都通过之后,就进行到一个适用方法学的调整阶段,即有的方法学是否适用,是否要进行二次开发,之后就可以计算出减碳量。”卢伦燕表示,“通过专家对节能和减碳量核查的基础上,再配合不定期的抽查,也是希望有更多的社会志愿观察员参与其中,最终通过我们的网络平台,把公益低碳实践减碳项目的累积量呈现出来。”

  “当然最后我们会给这个项目颁发一个减碳量的标识。”卢伦燕表示。

  目前飞利浦的公益项目“绿色点亮未来”,将是第一个在“公益碳踪”平台上呈现的企业低碳实践公益项目。

  “我们希望在云南、甘肃、河南、贵州、山西、山东六个省210所乡村小学,免费的为学校换上节能灯,降低学校的电费支出,为学生打造一个健康快乐的学习环境。” 飞利浦大中华区副总裁徐申娟表示,“这个活动的减碳量也会成为我们公益碳踪平台上面减碳行动的一部分。”

  “我们根据原本灯具的耗电量功率,以及更换之后的功率,乘以开灯的时间,我们计算出单个灯具一年中的节电量。”卢伦燕表示,“第二步,是配合乘以总的数量,另外是三个部分,括号里面的都是一些调整因子,包括灯具的损害率,传输分配中的损失和线损,等等。”

  “第二步结束的时候,我们得出一个节电量。第三是节电量乘以碳排放因子,我们根据2001年中国基于基准线排放因子的文件得来的,这里有列举到天津、北京、上海等碳排放的因子。”卢伦燕表示,“基本上通过三步可以得出一个理论上的碳排放的值,这个值会定期审核配以我们所统计到的电表实际耗电量进行统计和调整。”

  “我们也希望借此机会向众多的环保组织、公益组织和企业,希望你们把这些项目带入到公益碳踪的平台上,把减碳量汇总起来,加入我们,一起致力于中国的绿色发展。”卢伦燕表示。

  “这个工作也是一项提高公共意识的活动,同时,也使大家认识到应对气候变化和解决中国面临的各种资源环境问题,是具有内在的高度相容性,我们做任何公益事业,可能跟低碳经济、低碳理念,都是高度一致的。”孙桢表示,事实上可能低碳的项目和技术,都可以作为公益。

  “我们都有很多这样的例子,通过太阳能来把草原建设得更好,并且也有现成的一些技术,”孙桢认为,“这就说明了解决全世界的环境问题和解决当地人民群众的生活问题是完全可以结合起来的。”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