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纯依靠行政手段控制减排目标效果是有限的,最终反而会使减排成本更高。“十二五”期间,我们要引入市场机制,建立自愿减排与交易相结合的减排机制。
碳交易的根本目的不在于惩罚排放,而是给减排提供激励机制,建立减少排放的二氧化碳指标交易的平台,真正给企业提供一个有效的“造血”平台。政府应该为企业参与碳交易做路径分析,帮助企业提高对碳交易的认识及学会和熟悉国际碳交易规则。
随着苏州环境交易所、江苏微污染洁净技术研究院等四个低碳绿色创新项目在园区签约、揭牌,苏州地区开展的环境交易试点工作,无疑将为江苏乃至全国建设环境交易所积累经验。
后金融危机时代,在低碳经济发展方式要求下,应对气候变暖、解决减少排放、降低能源资源消耗等问题,以及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急需新举措、新办法。
哥本哈根世界气候大会让“低碳”概念深入人心,人们普遍认为,全球将全面迈入低碳经济时代。在《京都议定书》的框架下,碳交易应运而生。碳交易即温室气体排放权的交易,是为促进全球温室气体减排,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采用的市场机制。说到底,碳交易就是空气中的二氧化碳成为了资产,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具有经济价值,碳排放权的“准金融属性”日益凸显,企业减少的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的排放指标可以出售获取利润。
碳交易转变了环境治理思路,给减排提供激励机制,强化了环境资源的商品属性,是企业实现“低投入、低消耗、低污染、高效率”的发展模式的助推器,也是企业变废为利润增长切实可行的好办法。
碳交易的根本目的不在于惩罚排放,而是给减排提供激励机制,建立减少排放的二氧化碳指标交易的平台,真正给企业提供一个有效的“造血”平台,激励企业参与减排,以实现温家宝总理在哥本哈根会议的承诺:中国到2020年在 2005年基础上减少温室气体排放40%-45%。
“十二五”期间,无论是国家还是苏州,经济发展都面临极大的压力及挑战,减排压力比“十一五”还要大。但是,目前我们控制节能减排的手段仍旧单一,节能减排主要是靠行政手段来控制。事实证明,单纯依靠行政手段控制减排目标效果是有限的,尽管单纯依靠行政手段减排短期效果突出,但最终反而会使减排成本更高。 “十二五”期间,我们要引入市场机制,建立自愿减排与交易相结合的减排机制。
用市场机制来解决环境问题,是人类应对气候变化、节能减排的机制创新。当前,我国各经济区域纷纷进行功能转型,但不论是产业结构调整模式还是发展循环经济模式,在国家节能减排投入有限、能源结构调整和技术进步短时间难以奏效的情形下,各经济区域的节能减排离不开市场机制提供的交易服务和激励。碳排放权交易,将有助于节能减排从依靠行政手段逐渐转向依靠市场力量。
在苏州,无论是碳交易的机制、减排计划,还是政策支持体系也都还没有建立。几年来,苏州企业真正通过碳交易市场卖掉减排指标获取利润的项目屈指可数。苏州的大多数企业对碳交易的认识不够,对碳交易机制不了解,对碳交易规则不熟悉。
在碳交易市场的建立问题上,政府部门是先行者、引导者、扶持者,政府应提供政策、技术和管理方面的服务。特别是,在建立的启蒙阶段,政府的引导和扶持作用尤为突出。
在交易市场的准备和培育方面,政府部门要尽早制定总量控制减排目标及部门减排计划、“十二五”节能减排目标及《自愿减排交易管理办法》;建立自愿碳排放交易注册登记系统。
要为企业参与碳交易做路径分析,帮助企业提高对碳交易的认识及学会和熟悉国际碳交易规则。特别是帮助企业树立全新的节能减排理念,让企业认识到碳交易是促进节能减排的新模式,是以最低成本方式节约资源。通过成熟的市场模式,让企业减少排放的二氧化碳指标可以出售获取利润,成为低碳经济发展道路的最有力推手。
在碳交易的问题上,企业是主角,特别是中国的企业既是碳交易的供应方也是最终获利方。要帮助、鼓励和支持有条件的行业实现碳排放权交易,动员企业积极主动参与碳交易,政府可授予碳减排做得好的企业为碳减排示范企业。优先组织并积极推荐试点企业的减排项目申报国家、省、市有关专项。最后是穿针引线,搭建政、银、企合作平台,实现银行等金融部门为碳减排项目提供优惠贷款及资金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