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能减排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必然选择,对于调整经济结构、转变发展方式,提高人民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们努力抓好工业、交通、建筑等领域节能,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和清洁能源,充分发挥高校作为人才培养和技术创新重要基地的作用,不断提高节能减排的科技支撑能力。
世界经济发展的实践告诉我们,一个国家只有拥有强大的自主创新能力,才能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把握先机、赢得主动。当前,世界科技发展突飞猛进,创新创造日新月异,世界科技正孕育着新的重大突破,知识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日益突出,科技竞争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也日益突出,科技已成为支撑和引领经济发展和人类文明进步的主要动力。可以说,当今世界,谁掌握了先进科学技术,谁就掌握了经济社会发展的主动权。坚持创新驱动,才能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提供有力和持久的技术支撑,加快我国从工业大国迈向工业强国的发展进程。我国现代化建设正站在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上,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必须充分发挥科技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支撑和引领作用;加快节能减排,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也一定要不断提高节能减排的科技支撑能力。在这样的背景下,作为人才培养和科技创新基地的高校,必须深刻认识节能减排的重大意义和所肩负的重要责任,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为节能减排作出应有的贡献。
首先,全面树立节能减排意识。各级各类高校要按照有关要求,高度重视节约、重视能源、重视环保;将节能减排意识教育、培养专业节能减排技术人才纳入学校长期规划中;加强节能环保知识教育,将节能减排的知识、政策、法律和法规等内容列入学校教学工作和活动中,普及环境学、生态学、水文学、气象学等基础知识,真正让节能环保进校园、进课堂;将节能减排的理念贯穿于师生员工的教学、科研、行政管理与后勤服务等各个领域,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提高资源利用效率;采取多种形式对师生员工进行节能减排教育,通过文件、海报、板报、专栏等形式,大力宣传节能常识和方法,营造节能减排的舆论氛围,在全体师生员工中强化节约意识,提高节能减排的自觉性;开展宣传发动、教育培训、业务指导、技术推广、经验交流等一系列资源节约活动,交流节能减排新举措,全面树立节能减排意识。
其次,培养节能减排专门技术人才。高校是为社会培养人才和储备人才的摇篮。高校应认真执行国家政策,密切联系社会的需求,结合自身特点及科研单位节能减排技术的发展方向,调整课程体系,充实和丰富节能、环保教育内容;建立健全节能减排教育体系,深化节能减排教育,培养具有节能减排专门知识和研发能力的人才。围绕我国经济结构优化升级的战略需求,培养优势领域专业人才,既要重视基础知识的训练,又要加强实践能力的培养,同时要积极组织学生开展节能减排科技创新、科技竞赛,加强学生对节能减排的认识、判断,有效参与处理节能减排问题等能力的培养,使学生全面掌握节能减排知识和技能。高校要加强同国内、国际知名大学、科研机构之间的沟通和联系,广泛进行教学、研究、学科建设、教学内容等多方面的合作、交流,积极了解当今世界的发展趋势,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创新节能减排技术,把节能减排技术应用于更多的领域。
再次,结合高校实际,积极开展相关科技项目的研发创新。目前,在世界范围内正在进行着一场绿色技术研发的竞争。很多新兴的绿色技术尚处在研发阶段,我国与发达国家差距不大,而且有的方面与发达国家处在同一条起跑线上。在绿色技术的竞争中抢占前沿技术的制高点,对提高我国未来的科技竞争力非常重要。高校特别是一些科研能力强大的国家重点院校应充分发挥科研、创新的优势,积极参与循环、生态、低碳技术的研发和推广,以科技来支撑我国节能减排技术的开发和应用。要围绕资源高效循环利用,积极开展替代技术、减量技术、再利用技术、资源化技术、系统化技术等关键技术研究,突破制约循环经济发展的技术瓶颈。地方院校应根据区域经济发展需求,与科研单位、企业合作,建立产学研相结合的低碳技术与节能减排的技术联盟,推进科技创新队伍的建设,促进企业节能减排科技的创新,提高区域自主创新能力,努力为区域经济发展培养节能减排技术应用型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