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能源行业产品大典 与我互动 在线投稿
扫描关注能源界官方微信

滚动新闻:

当前位置:首页 > 气候变化

建筑碳交易路该怎么走?

2011-09-01  来源:互联网      关键词: 建筑 

  福建省厦门市将碳交易推广到了建筑领域。他们给各个建筑物测算碳排量指标,根据这个指标进行排放。如果超出排放量,就需要花钱在交易所“购买”碳排放指标,从而控制整座城市的碳排放量。清洁发展机制不再局限在工厂、矿山当中,城市成为另一个碳交易的广阔市场。建筑领域碳交易给绿色城市发展提供了新的驱动力。

  助推建筑节能

  日本等发达国家早就将目标瞄准了建筑节能领域。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所经济学博士王毅刚认为,日本东京都的实践经验对我国都市碳交易特别是建筑碳交易有参考价值。在他和葛兴安、邵诗洋共同撰写的《碳交易排放制度的中国道路》中指出,我国碳交易一定需要从局部起步,书中还对日本建筑碳交易等都市碳交易模式做了详尽介绍。日本东京都于2010年4月启动建筑行业碳交易机制,减排主要对象为年耗燃量、电力至少为1500千升的大型设施、建筑、工厂,几乎所有东京都的摩天大楼都在这个碳交易体系的范围内。其中包括许多中央政府行政和立法机构,如首相官邸、环境省、商务省。碳交易体系主要目的之一就是刺激东京建筑物和设施进行节能减排的投入,完成碳减排目标。

  中国已在哥本哈根气候峰会上郑重承诺,到2020年单位GDP碳排放强度要降低40%~45%。建筑领域的节能减排是我国节能减排及应对气候变化工作中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环,建筑排放已占到一般城市排放的40%左右。其中住宅建筑已占到建筑业碳排放总量的70%左右。但是我国当前采取节能措施的建筑只有4%,每年新增16~20亿平方米的建筑中,80%都是高耗能建筑。这也意味着建筑节能市场发展潜力巨大。

  目前,我国工业、建筑、交通和生活四大节能产业中,建筑节能被视为热度最高的领域,是减轻环境污染、改善城市环境质量的一项最直接、最廉价的措施。“十二五”期间,国家更是对建筑节能提出了更高更明确的要求:一是全面推进新建建筑供热计量设施建设;二是提高建筑节能标准施工阶段执行率的要求;三是推广高性能绿色建筑和低能耗建筑;四是推进农村节能住宅建设。

  “未来,房地产业会面临巨大节能减排压力,因此,形成自己在低碳时代的核心竞争力,是聪明的决定。”北京环境交易所董事长唐茂松指出。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科技发展促进中心项目合作处处长张小玲也认为,引入碳排放权交易是推动建筑节能非常必要的手段。

  构筑低碳城市

  城市是由钢筋混凝土构筑的森林。如果城市中的“树木”都成为“绿色”,那整个城市就会成为真正的“绿色”森林。王毅刚认为,当前,建筑节能技术已经比较成熟,减排潜力大。而且房地产开发商资金雄厚,建筑碳交易市场的形成条件非常好。

  “与传统意义上的碳交易体系相比,建筑碳交易更有利于推动城市走上绿色可持续发展道路。工厂是可以搬迁的,如果要求工厂实施节能改造,老板可能会出于成本考虑将工厂搬迁到其他地区。但是建筑物却不会移动。”王毅刚表示,建筑物的天然属性将更有利于在城市中开展碳交易,推广节能建筑的同时,也促进了低碳绿色城市的发展。

  目前,我国正处于加快推进工业化、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的关键时期,发展绿色建筑面临极好的机遇。

  8月29日,在北京市发改委召开的北京市“十二五”能源规划新闻发布会上,建筑节能出现在北京市“十二五”能源规划的第一条中。未来5年,北京市将在区域能源体系功能区内实现清洁能源利用率100%,可再生能源利用率10%以上,集中生活热水供应率100%。新建公共建筑节能率65%,新建居住建筑节能率75%。区域能源系统实现智能化运行,能源设施和城市景观有机融合。

  深圳市设立绿色建筑奖励专项资金,对于获得较高等级绿色认证的项目,在招标政策、资金补贴等方面给予一定的奖励和优惠。江苏省政府设立了“节能减排(建筑节能)专项引导资金(每个区域补贴1500万元)”,要求“建筑节能和绿色建筑示范区”新开工项目中,绿色建筑和低能耗建筑项目比例不低于50%,且其中50%的绿色建筑至少达到二星级。

  在城市建筑规模不断增加的过程中,高耗能建筑一旦被建起,就很难把能耗降下来,即使能耗可以降低,也需要支付一笔高昂的费用。因此,需要政府在这一过程中给予积极的引导,开发企业和新技术企业也积极参与进来。而建筑碳交易就是非常好的手段之一。

  业内专家指出,国家有关部门正在进一步研究制订发展低碳建筑的政策措施。碳交易等市场机制将被引入,促进建筑行业的低碳发展。

  探索本土路径

  尽管建筑碳交易在很多国人眼里还是一个“洋玩意”。但事实上,一些城市已经率先开始试点建筑碳交易。

  国家发改委能源所能源环境和气候变化研究中心主任徐华清透露,目前国家发改委正会同有关地方政府研究启动碳交易的试点的可行性,北京、上海、天津、广东都在积极争取中。探索建筑碳交易本土化的进程已经开始。

  不久前,方兴地产(中国)有限公司通过北京环境交易所成功购买了16800吨“熊猫标准”的自愿碳减排量。方兴地产(中国)有限公司副总裁、金茂集团总裁张辉介绍说,方兴地产开发的北京广渠金茂府项目采用了先进的地源热泵和毛细管网技术,大幅降低了单位能源消耗和二氧化碳排放。在采用先进技术的基础上,方兴地产委托北京环境交易所负责为金茂府项目组织相应数量的碳减排量,用于抵消该项目在指定时间内产生的碳排放,中和项目整体碳排放水平。

  这次碳交易被视为中国房地产行业首个“碳中和”项目。

  “碳交易迟早会在中国的建筑领域实施,目前国内已有几个城市通过试点的形式在往前推动。”环保工程设备网创始人张有为对中国国内的建筑碳交易发展前景充满信心。

  事实上,确实有一些城市已经将目光瞄准了建筑碳交易,希望通过这种方式,促进节能建筑建设,加速向绿色节能城市转变,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今年3月出台的《福建省建筑节能“十二五”专项规划》,明确提出了福建将在厦门开展低碳城市建设试点和碳排减量交易试点。具体做法就是给各个建筑物测算碳排量指标,根据这个指标进行排放。如果超出这个排放量,就需要花钱在交易所“购买”碳排放指标,从而控制整座城市的碳排放量。

  根据《规划》,福建省建筑节能实现节约标准煤400万吨。福州和厦门率先开展节能率65%的工程示范。“十二五”期间,累计建成新建节能建筑两亿平方米,实现节约标准煤360万吨。大力推广可再生能源和绿色照明,推进城市、农村和建筑规模化应用,推广合同能源管理。“十二五”期间,新增可再生能源应用建筑面积3000万平方米,太阳能光伏发电装机容量10兆瓦。

  目前,厦门市在建筑节能减排方面,主要有两方面的举措。一方面,对新建建筑从设计环节和使用材料入手,并结合验收准入把住建筑节能关。另一方面,对既有建筑通过市场化道路,采用业界称作的合同能源管理模式,逐步进行节能改造。所谓合同能源管理是指建筑的改造费用完全由能源机构来承担,改造后产生的节能效益由能源机构和业主按照合同约定共同分享。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