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5日,北京市发布了《北京市“十二五”时期绿色北京发展建设规划》。规划指出,“十二五”期间,本市将加快工业企业节能、节水、污染减排改造力度,确保万元工业增加值能耗比2010年下降22%,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降至11立方米以下。
资源产出率5年提高15%
根据“绿色北京规划”,“十二五”时期绿色北京发展建设的主要目标是:按照在推动科学发展、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中当好标兵和火炬手,走在全国最前面的要求,努力推动北京率先形成“创新驱动、内涵促降”的科学发展新格局,初步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集约、高效、生态型绿色城市发展新模式,打造成为生产清洁、消费友好、环境优美的绿色发展先进示范区。
其中,值得一提的是,“绿色北京规划”首次提出了“资源产出率”指标,并提出“十二五”末的资源产出效率,要比“十一五”末提高15%。
规划围绕“调结构、转方式、促循环”的工作主线,更加突出创新驱动,强化实施以降耗促发展的理念,努力形成绿色经济新格局。提出将中关村建设成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发挥创新引领作用。继续提升服务业比重,服务业占GDP比重达78%以上,比“十一五”末提高3个百分点以上。继续淘汰落后劣势产能,严格控制新建产能过剩和“两高一资”项目,水泥生产能力控制在700万吨以内,比“十一五”末压缩产能300万吨以上。深入调整能源结构,煤炭消费总量控制在2000万吨以下,比“十一五”末减少700万吨,天然气占能源消费总量的比重达到20%以上,比“十一五”末提高7个百分点以上。
四环内步行千米到地铁
本市将大力推广绿色建筑,新建居住建筑在全国率先实施75%的节能设计标准,绿色建筑规模达到3500万平方米,比“十一五”末增加3300平方米以上,完成6000万平方米既有建筑节能改造,节能建筑占现有民用建筑的比例达到67%,比“十一五”末提高11个百分点。
规划中提出,全面完成城市轨道交通近期规划线网建设,同步启动中心城轨道交通线网加密工程,实现轨道交通运营总里程达660公里,四环内市民平均步行1000米即可到达地铁站点。不断完善轨道交通的换乘系统,五环外地铁周边同步规划建设一批驻车换乘停车场。
同时,结合轨道交通线网和站点,优化地面公交线网,提高公交整体运行效率。在主要干道新增公交专用道150公里以上,2015年实现中心城公共交通出行比例达50%(含地铁)。积极构建新城与中心城间的快速交通专线,实现最远新城到中心城(五环路)的平均出行时间不超过1小时,有效支撑中心城人口疏解。加快主要拥堵路段改建,规划建设东、西二环等地下交通隧道,推进400公里次干路和支路等微循环道路建设,系统提高路网的通行能力。积极鼓励市民自行车出行,将自行车纳入全市交通规划,完善部分道路和重点区域两侧非机动车专用道,增强自行车租赁服务,力争中心城区自行车出行比例保持在18%左右,小客车出行比例力争控制在25%以下。
2015年“菜篮子”全面无公害
规划中指出,本市将着力构建“从农田到餐桌”的全过程食品安全生产、供应体系,健全监管组织网络和责任追溯机制,切实保障居民饮食健康。到“十二五”末实现“菜篮子”产品全面达到无公害标准,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的生产量比2009年翻一番。严格首都食品市场准入,加强与外埠主要食品产区协作,建设重点农产品种植养殖基地,保障进京食品质量安全。严格食品经营主体的资格准入,强化经营环节食品安全管理。
“十二五”期间,本市将完善食品安全监测体系,全市设立3000个风险监测点,企业应配备与其生产经营食品品种、数量相适应的自检设备。建立统一追溯信息平台,实现生产记录可存储、产品流向可跟踪、伪劣食品可召回、储运信息可查询。利用物联网、信息记录、识别、追踪和数据交换等技术手段,实现婴幼儿配方乳粉、原料乳粉和畜禽、水产品等食品从养殖、收购、加工、储运到销售的全程追溯。通过标签、条码和电子台账,实现酒类、桶装水等重点预包装食品流通和溯源管理。建立重点食品供应基地溯源系统,在大型食品批发市场、商场、超市和互联网公共服务平台建立食品信息查询验证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