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将于2011年11月末在南非德班召开的联合国气候变化会议,正在步步迫近。对于去年坎昆会议遗留的种种难题是否能够在此次会议中取得突破性进展,罕见乐观预测。
国家发改委能源研究所、能源环境和气候变化研究中心主任徐华清对于此次会议表现得较为平静,他向记者表示,德班会议将继续谈判在坎昆会议上原则建立的“可测量、可报告、可核实”三可问题以及资金、技术转让等机制的具体安排,此外还将聚焦未来应对气候变化国际制度走向和其他实质性重大问题。
对此,2011年7月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主持召开国家应对气候变化及节能减排工作领导小组会议,强调要坚持以《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和《京都议定书》为基础,坚持“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和公平原则,按照“巴厘路线图”授权,在哥本哈根协议和坎昆协议基础上,建设性推动应对气候变化国际谈判进程。
对于谈判中影响中国发展权益和核心利益的全球长期减排目标、排放峰值、京都议定书第二承诺期存亡等问题,徐华清认为中国政府谈判代表团应可以继续发挥积极、建设性的作用,取得预期成果。
有关全球气候问题的谈判持续波折,但对于中国来说,2020年的温室气体排放控制目标已然确定。越来越多的省市,加入到发展低碳的行列中来。
徐华清认为,不同国家在不同的发展阶段,对低碳的认识也不一样。在中国,低碳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及有效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的必要途径,是双赢之策。在一定程度上,对低碳发展模式的探索,就是对于未来中国发展的可能道路以及破解能源、资源和温室气体排放约束世纪性难题的探索。
再谈温室气体排放控制
作为科技部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我国2020年温室气体控制目标、实现路径及支撑体系”项目首席科学家,徐华清今年以来一直很忙碌。他陆续参与了“建立应对气候变化统计体系研究”和“控制温室气体排放考核体系研究”等课题研究工作,并作为课题组长牵头完成了“省级温室气体清单编制指南(试行稿)”的编写工作。同时,他还受国家信息通报项目办公室的邀请,作为《气候变化第二次国家信息通报》起草专家组成员,参与了该报告的编写及统稿工作。
这一切努力,均是为了实现2020年我国控制温室气体排放行动目标。徐华清反复强调,“十二五”是实现这一行动目标的关键时期。面对日趋紧张的资源环境约束,“十二五”时期各项宏观调控政策必须围绕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这一重要着力点,合理调控经济增长速度,控制能源消费总量,走绿色低碳发展道路,大幅度降低能源消耗强度和二氧化碳排放强度,有效控制温室气体排放。
当然,中国所面对的排放困境仍旧艰巨。徐华清表示,一方面我国人口众多,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才刚刚超过4000美元,尚有大量人口生活在贫困线以下,发展经济、改善民生的任务十分艰巨。
另一方面,由于中国目前正处在工业化、城镇化快速发展的特殊阶段,经济结构性矛盾仍然突出,能源结构以煤为主,能源需求还将继续增长,这些都是中国控制温室气体排放面临的重大挑战。
“2011年是实现我国‘十二五’控制二氧化碳排放行动目标的开局之年。从上半年经济运行的主要特点及节能降耗和发展可再生能源的实际执行情况看,由于部分高耗能行业生产有所反弹,一些过去停工减产的也在恢复生产,产能大量释放,水泥和钢铁产品的产量增长幅度分别达到19.6%和12.8%,节能降耗形势十分严峻”,徐华清表示,初步分析今年上半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同比只下降了不到1%。
同样,尽管上半年我国水电、风电、生物质和太阳能发电合计新增装机1360万千瓦,占全部新增装机的近40%,但由于高耗能行业依然保持旺盛增长势头,造成上半年全国发电量同比增长13.5%,为2006年以来同期次高水平。因此,要实现全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下降3.5%左右的控制目标,仍面临较大的不确定性。
为此,徐华清建议,作为重要的制度保障,应尽快建立应对气候变化的资金机制和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的创新机制。具体来说,包括应对气候变化财政专项,低碳产品标准、标识和认证制度,温室气体排放统计核算制度,碳排放交易市场,低碳试点示范等工作在内,都应该予以加强推进及完善。
“跳一跳,摸得着”的低碳发展目标
在“十二五”国家温室气体排放控制目标要求下,各地对于低碳发展目标、低碳控制目标、温室气体排放控制目标等都比较敏感。
9月14日,国家发改委有关负责人表示,为完成我国“十二五”节能减排工作目标,国家经过综合考虑经济发展水平、产业结构、节能潜力、环境容量及国家产业布局等因素,将全国节能减排目标合理分解到各地区。
对于这一问题,徐华清此前已经提出,如果没有科学、合理的控制目标,激励政策、约束机制等很难发挥作用,地方的低碳发展目标应该是“跳一跳,摸得着”,这样才能对产业发展、企业转型升级起到良好的导向作用。
同时,徐华清强调,如果各地没有在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这一主线上下功夫,仍一味追求高的增长速度,即使实现了2020年全国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下降45%的目标,届时全国二氧化碳排放总量及增幅仍将相当惊人,所面临的国际压力将会更加突出。
为此,部分地区也应综合考虑本地发展水平,适当提出一个富有挑战性的二氧化碳排放控制目标。
他对记者表示:“比如对于广东这样经济发展水平国内领先,总体发展已进入工业化中后期、能源对外依存度较大的东部发达地区,理应在‘十二五’期间提出一个具有相当显示度的二氧化碳排放控制目标,并力争到2020年左右使全省二氧化碳排放达到峰值,以便有效控制和合理引导产业与企业的发展,形成良好的低碳生活方式和消费模式,为强化温室气体排放控制约束探索经验并发挥示范作用”。
谨防人为“低碳概念”
回顾去年,为探索地方低碳试点,国家发展改革委颁布了《关于开展低碳省区和低碳城市试点工作的通知》,确定了5省8市的试点。据媒体报道,各试点地区的实施方案即将正式得到批复。
徐华清表示,总体而言,各省市提出的低碳试点工作实施方案,都按照通知的精神,结合各地实际情况,在认清形势、统一思想、明确任务、突出特色、大胆探索、扎实推进等方面具备了较强的指导性。
“开展低碳试点工作,最反对、最要防止的就是低碳概念的人为操作和乱贴标签。一方面要在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充分考虑资源环境约束,引导全社会走低碳、可持续发展之路;另一方面则要以低碳为载体,从产业、建筑、交通、能源、技术、消费等方面,促进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实质转型。因此,在实际执行过程中,最需要防止出现的就是低碳试点省市的二氧化碳排放量仍出现快速增加的现象”。徐华清如是说。
在具体的低碳试点方案中,徐华清认为应该解放思路,大胆探索。首先是在法律法规体系方面,如何制订适合本地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的规范文件或标准,具有很重大的意义。他举例说,前段时间青海省政府出台气候变化管理办法,影响较大,他认为试点省市都可以在这方面进行一些尝试。
第二是有关低碳目标分解和考核制度问题。目前,有的地方提出分解到行业,有的则提出分解到地区,这样看来,如何制定相应的考核制度就变得非常重要和紧迫。徐华清强调,建立我国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目标的评价考核制度,有助于明确责任,落实任务,强化管理。
此外,徐华清提到北京市正在尝试制定低碳行业的指导目录,他鼓励试点地区及低碳园区可以进行更多类似这样的探索,多做工作共促低碳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