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能源行业产品大典 与我互动 在线投稿
扫描关注能源界官方微信

滚动新闻:

当前位置:首页 > 气候变化

温室气体减排需全民参与

2011-11-15  来源:互联网 

  国务院常务会议近日讨论通过《“十二五”控制温室气体排放工作方案》(以下简称《方案》),明确了我国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的总体要求和重点任务,把控制温室气体排放写入了我国的经济社会发展规划。

  2009年11月26日,我国公布了2020年碳排放降低的目标——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45%。这表明我国是负责任的大国,同时也意味着我国将为应对气候变化做出更大的努力。

  为了实现承诺,更好地控制温室气体排放,应对气候变化,我国“十二五”规划纲要第一次把控制温室气体排放这一目标纳入到了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增加了碳强度下降、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目标,并明确提出,今后5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和二氧化碳排放分别降低16%和17%。

  我国政府一贯高度重视气候变化问题,“十一五”期间,全国单位国内生产总值的能耗下降了19.1%,节能6.3亿吨标准煤,减排二氧化碳14.6亿吨,为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应对气候变化做出了重大贡献。

  除了直接为控制温室气体排放做出的努力外,我国的污染物减排与控制温室气体排放也高度相关。污染物和温室气体主要源于化石燃料的燃烧,两者具有一定的同源性,其控制手段也有一定的一致性,能源和产业结构调整是两者协同控制的主要渠道,控制常规污染物可以有效促进温室气体减排。

  环境保护部联合一些国外研究机构进行的研究表明,以二氧化硫为主的污染物减排对温室气体减排有明显协同作用。根据这项研究的测算,二氧化硫与二氧化碳效益系数约为1∶38,也就是说,每减排1吨二氧化硫,就可以带动38吨二氧化碳减排。“十一五”期间,我国制定了严格的脱硫政策,并实施脱硫电价鼓励电厂脱硫,在完成二氧化硫减排任务的同时,很大程度上也带动了二氧化碳减排。

  《方案》指出,要综合运用多种控制措施,加快调整产业结构,大力推进节能降耗,积极发展低碳能源。调整产业结构、推进节能降耗,可以减少化石能源的使用,既是控制温室气体的有效途径,也是污染物减排的可行办法。

  虽然我国控制温室气体排放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要实现“十二五”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降低17%的目标,还需要进一步努力。

  联合国人类住区规划署今年发布的《城市与气候变化》年度报告表明,城市消费和生产所排出的温室气体已占到温室气体总量的70%。因此,控制温室气体,既需要企业等生产者增强责任意识,也需要消费者践行低碳生活方式。

  《方案》提出,要大力推动全社会低碳节能行动。落实企业责任,明确重点行业和重点企业排放控制标准和要求。提高公众参与意识,大力倡导绿色低碳、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和消费模式。企业要想在市场上占有一席之地,就必须通过科技创新等手段,降低能源消耗,减少温室气体排放量。

  控制温室气体排放,既要强化政府的监管责任和能力建设,又要建立健全相应的经济政策体系。《方案》对温室气体控制目标任务作了分解,明确了各地区单位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下降指标,强化了地方政府的责任。

  2009年末的哥本哈根会议之后,京津沪等地的碳交易平台相继成立。为完善经济政策体系,促进碳排放交易发展,《方案》指出,要探索建立碳排放交易市场,加快建立温室气体排放统计核算体系,建立基础统计制度,制定核算指南。有关人士指出,温室气体排放数据的准确性对于建立碳排放交易市场至关重要。《方案》的出台,将进一步推进碳排放交易市场的形成。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