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办新闻局副局长、主持人 华清:女士们、先生们,记者朋友们,上午好。欢迎大家出席国务院新闻办公室新闻发布会。今天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发表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的政策与行动2011白皮书。为方便大家更好地了解白皮书的内容,我们特地请来国家发展改革委副主任解振华先生,请他向大家介绍中国政府应对气候变化有关情况,并阐述国际谈判基本立场,回答大家感兴趣的问题。现在先请解振华先生介绍情况。
国家发展改革委副主任 解振华:新闻界的朋友们,大家好。今天很高兴出席《中国应对气候变化政策与行动(2011)》白皮书的新闻发布会。这个白皮书主要是介绍了中国在“十一五”期间应对气候变化的一些政策、措施、行动和取得的成效,也介绍了“十二五”期间中国在应对气候变化方面已经确定的目标和为了实现这个目标已经确定的政策措施。
下星期一要召开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在南非的德班,我们已经组成了代表团,马上要参加德班的气候变化大会,有关气候变化的问题,这次会议的内容大家比较关心,所以这次会主要是跟大家就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的政策、行动,以及这届德班大会的情况和各位媒体进行交流。
有关的情况在白皮书里面已经介绍了,关于德班会议的情况在最近几次国际研讨会上我也做了阐述和说明,所以在这儿不耽误大家更多的时间,还是把宝贵的时间留给在座的各位记者。我来回答你们就气候变化和德班会议有关的问题。谢谢大家。
华清:现在请记者朋友们提问。
德国记者:在我们看来,在欧盟各个发达国家中,除了德国以外许多其他发达国家都不愿意在京都议定书第二承诺期做出非常有利的应对气候变化的举措,在这样的情况下,中国是否愿意推动其他的应对气候变化的国际安排?特别是除了京都议定书之外的安排?谢谢。
解振华:这次德班会议关于京都议定书的第二承诺期问题,可能是这次会议的焦点问题。国际社会应该按照公约议定书、巴厘路线图的授权以及坎昆协议的要求,通过大家的努力,争取妥善地解决议定书的第二承诺期问题。
一是欧盟,刚才你讲到了德国,我想德国在欧盟应对气候变化方面,从政策、措施到行动做得都是非常好的,德国二氧化碳排放量在逐年降低,而且2050年的目标也是非常宏伟的,据我们了解,德国准备到2050年可再生能源的比重要达到85%以上,这是非常雄心勃勃的目标和计划。欧盟的观点是希望有议定书和第二承诺期,但是是有条件的。
二是少数发达国家提出愿意坚持京都议定书,但是不愿意再有第二承诺期,理由主要是强调环境的整体性问题。发展中国家坚持公约、议定书双轨的进程,特别坚持要议定书,而且一定要有第二承诺期。
在这个问题上,现在有三种立场,在德班会议上如何解决这个问题,确实是一个非常焦点的、很关键的问题。
我们坚持发展中国家的立场,议定书的第二承诺期问题是应对气候变化国际多边机制非常关键、焦点的问题,必须要坚持。因为这既是巴厘路线图的授权,也是坎昆协议当中要求议定书的第一承诺期和第二承诺期不要出现断档的要求,所以各国应该履行已经达成的共识,兑现承诺,《京都议定书》是体现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的,具有法律约束力的一个重要多边协议,所以必须要坚持,这也是政治互信的基础。
如何来打破僵局,我们也提出了中方的立场,在巴厘行动计划1Bi、1Bii当中已经提出了解决方案,参加了京都议定书的发达国家要做出2020年之前减排的承诺,实际上就是在议定书下做出第二承诺期的承诺。没有参加京都议定书的发达国家,应该在公约下做出与其他发达国家有可比性的减排承诺。
发展中国家按照要求也应该在公约下,在得到资金技术的前提下做出自主减排的承诺。如果这样做的话,所有各方都已经采取了减缓行动,实际上环境的整体性问题也解决了,也符合巴厘路线图的要求,也完成了坎昆协议关于议定书的第二承诺期的要求。
实际上强调环境的整体性,这也是一种借口,因为在哥本哈根会议之后,大部分国家都作出了减缓承诺,从承诺的减缓效果来看,发展中国家整体上占了全球的57%,发达国家只占了43%。
另外也看到了一些希望,我刚刚参加了美国参加经济大国能源与气候论坛领导人代表会议,这次会议上各国领导人代表就德班会议表示了一种非常积极的建设性的态度,希望就所有的分歧能够找到一个折中的办法,使大家都能够接受,又能够推动整个谈判进程。如果大家都抱着积极的、建设性的态度,我想德班会议上这个问题会得到妥善的解决。
我们希望各国把为人类长远发展负责任的政治意愿变成具体的行动。谢谢。
新华社记者:在“十二五”期间,中国在推进绿色低碳发展方面有什么具体的考量?在推进过程中会有哪些具体措施?
解振华:现在国际上对中国的“十二五”规划评价比较高,认为中国的“十二五”规划所确定的政策、措施和目标体现了绿色低碳发展的要求。我们国家在制定“十二五”规划时就考虑要顺应国际上绿色低碳发展的潮流,要占领这个领域的制高点。
因此“十二五”规划确实是绿色低碳发展的规划,一是要转变发展方式,调整经济结构、产业结构和能源结构,在生活方式和消费模式上要有一个转变,这主要体现在我们已经颁布的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和即将发布的控制温室气体排放工作方案中,体现了绿色低碳发展的要求。
从我们确定的目标来看,首先确定了“十二五”期间单位GDP能耗要降低16%,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要降低17%,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通过这些措施在“十二五”期间经济发展的同时要节能6.7亿吨标准煤,这是从目标上来看。
二是发展非化石能源,2015年非化石能源占能源消费总量的比重提高到11.4%。三是植树造林,增加森林碳汇,从2010年的20.36%提高到2015年的21.66%,森林蓄积量要增加6亿立方米。
这三个目标是约束性的指标,另外在“十二五”规划中还提出了合理控制能源消费总量,使资源产出率提高15%的指导性目标。这些目标说明我们的发展是提高能效、降低二氧化碳排放、追求零碳、低碳的发展。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我们要采取一些行政措施,主要是实行目标责任制,采取经济的措施,主要是在价格、税收、金融、财政激励性配套政策方面鼓励企业和社会实现这个目标。
另外是要用市场的办法,现在搞碳交易试点,通过试点争取取得一些经验,争取将来在我们国家探索建立碳交易市场。中国搞绿色低碳发展没有经验,所以我们在五省八市搞低碳试点,我们希望通过试点取得经验,将来逐步推开。
另外两点,要实现绿色低碳发展,必须要依靠技术进步、技术创新,还要提高全民的绿色低碳发展意识,在这方面也采取了一些措施。谢谢。
美联社记者:请您继续介绍一下中国整个温室气体排放的情况,包括温室气体排放的峰值是多少,什么时候峰值会开始下降?我特别关注煤的消耗,煤的消耗什么时候会达到峰值,有没有预测说明这个峰值什么时候开始下降?中国将会有哪些人参加即将召开的德班会议?谁会是中国代表团的团长?
解振华:我就是代表团的团长。中国代表团将由各个部门的同事们组成,他们后天启程到德班参加预备会,到12月9日会议才能结束。关于中国二氧化碳的排放,国际社会一直在评论,说中国二氧化碳排放现在是第一大国,现在增幅也很高,中国应该积极采取措施,这些评论都是对的,中国现在温室气体排放量确实很大,而且增幅也很快,这是事实,我们也正在采取积极的措施来减缓温室气体增长的速度,争取努力使二氧化碳排放峰值早一点出现。
从世界上已经完成了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的一些国家情况看,大体上都经历了倒U字型的情况,随着经济的发展,能源的供给,温室气体的排放在增加,完成了工业化之后随着经济增长质量的提高,二氧化碳排放量从峰值开始逐步下降,大体上都会有这样一种规律性的情况出现。中国现在正处于工业化和城市化发展的阶段,所以随着经济的增长,温室气体的排放现在正处在上升阶段。
从现在发达国家的经济增长和排放情况看,大体上都是在人均GDP四万美金左右的时候出现排放的峰值,然后开始下降。按照议定书的要求,是要在1990年的基础上,在2012年之前绝对量减少5.2%左右。按照IPCC的要求,到2020年要在1990年的基础上减少25-40%。
现在之所以出现气候变化的问题,主要还是发达国家在他们工业化、城市化过程中对这个问题没有认识,无约束的排放造成的。
所以中国作为发展中国家,要发挥自己的后发优势,我们不能够再走发达国家在工业化、城市化过程中所犯过的错误,所以我们要在发展的同时,也就是在增加排放的同时有效地控制增速,我们不会到人均GDP四万美金的时候再出现峰值,我想中国从“十五”、“十一五”、“十二五”都提出了节能、提高能效、发展可再生能源、增加森林碳汇等措施,目的就是来改变这种状况。
我们在人均GDP四千美金左右的时候就采取积极的措施,应该说还是取得了比较显著的成效,这一点国际社会给予了我们充分的肯定和评价。但是中国能源还是以煤为主,大体上占70%—80%,所以我们也在积极地调整能源结构,大力发展非化石能源,比如发展核电,中国现在在建的核电规模在世界上是第一位的,我们在积极发展可再生能源,发展水电,水电的装机容量在世界上也是第一。我们在发展风电,风电现在在建规模是世界第二。
我们在积极发展光伏发电或者是利用太阳能来解决能源问题,生物质能方面,利用沼气等方面中国也走在世界前列。所以我们在积极努力改变以煤为主的能源结构,时间是长期的,但是我们的努力会继续下去。
我们非化石能源的比重由“十五”的7%左右达到“十一五”的8.3%,到“十二五”要达到11.4%,到2020年要达到15%,我们努力逐步增加可再生能源在一次能源当中所占的比重。所以我们所采取的一系列措施,就是想在中国经济增长的同时,希望早一点出现排放的峰值。谢谢。
中央电视台记者:我们知道,提出了节能减排目标之后,在各地已经开展了各种努力,但是遇到的困难也很多。不久前国务院刚刚审议通过了“十二五”控制温室气体排放工作方案,您能不能给我们介绍一下这些工作方案中还有哪些重大的举措,通过哪些手段确保这些措施真正得到落实?谢谢。
解振华:刚才新华社的记者所问的低碳绿色发展的问题和控制温室气体排放工作方案的问题实际是一致的,主要还是通过几个措施:节能,提高能效,发展可再生能源,增加森林碳汇,实现我们所确定的目标。另外在行政上我们主要是通过责任制,对责任制的考核现在要建立一套相应的统计、监测、考核体系。
另外要建立配套的经济政策,在这个方案当中对价格、税收、金融和财政的激励性政策也都做了具体的规定,许多已经在执行了。在技术研发上搞一些示范项目,更主要的是为了实现这个目标,我们确定了一些重点的工程,也正在实施。全民在生活方式、消费方式上也要有所改变,所有的这些都是为了实现“十二五”的节能减排和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的目标。
实现这个目标并不是轻而易举的,要经过非常艰苦的努力,付出相当大的代价,才能够实现这个目标。比如今年是“十二五”的第一年,第一季度单位GDP能耗只降低了0.8%,前三个季度为1.6%,距离今年要完成3%—3.5%的任务还有相当大的差距,所以国务院最近召开了全国的电视电话会议,进一步推动这项工作。我相信经过各方面的努力,这个目标到“十二五”末期还是能够完成的。
德国广播协会记者:在欧洲现在有人认为虽然中国在国内应对气候变化方面作出了不少努力,但是中国也应该在这方面承担更多的国际责任,因此中国准备什么时候接受这样的国际责任?就是愿意承担法律上有约束的,并且可以核查的减排限度?
解振华:应对气候变化,国际上已经形成了法律框架、建立了一些机制,这些机制和框架都是遵循共同但有区别责任的原则、公平的原则、各自能力的原则的,所以只要在讨论应对气候变化行动时,能够体现这些原则,中国都会认真地履行我们的责任或者尽自己应尽的义务,这点上是没有问题的。
按照已经确定的、达成的共识和一些基本原则,在减排的问题上,首先发达国家按照公约和议定书的要求,要实现率先大幅度减排,要在京都议定书的第一承诺期和第二承诺期下承担减排指标,发展中国家在得到资金、技术的情况下采取积极的减缓行动,中国没有得到任何资金和技术,但是我们已经采取了减缓行动。
中国“十一五”期间单位GDP能耗已降低20%左右,减少了15亿吨二氧化碳的排放。“十二五”提出碳强度要下降17%,实际上将少排放15、16亿吨左右二氧化碳。
在减缓行动的透明度问题上,在哥本哈根和坎昆协议中已经作出了明确安排,发达国家的减排、提供资金、技术的情况要接受国际社会的核查。发展中国家利用本国资源自主采取的行动的相关信息要接受国际磋商和分析,而且国际磋商与分析确定的基本原则是尊重主权,非侵入性、非惩罚性,是促进性的。所以按照已经达成的协议,中国已在认真地遵守,在透明度问题上只要坚持有关原则,中国不存在任何问题。
现在有一种评价,说中国在2020年之前已经确定了目标,采取了行动,应该说是很不错了。那2020年之后怎么办?在这点上我们的立场也是非常明确的,现在按照谈判当中大家的约定,要在2015年之前对气候变化的影响和变化做出科学评估,2015年评估的结果就会出来。
各方应根据评估的结果来讨论2020年之后如何采取进一步的措施。但前提是各国先把2020年之前自己该承担的责任予以兑现。2020年之后,在科学评估的基础之上,2020年之后只要符合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各自能力、公平的原则,同时考虑环境的整体性,中国愿意承担与我们发展阶段相适应的义务,这点是没有问题的。
香港大公报记者:第一个问题,中国对这次德班会议的期待和预期是什么?中国将如何积极地推进谈判的进行?第二个问题,刚才解主任提到中国核电的在建规模是世界第一,日本核泄漏事故之后中国的核电规模有没有进行调整,能不能详细介绍一下规模是怎样的,今后将如何保证核电的安全实施?谢谢。
解振华:关于中国对德班会议的预期,我们还是希望这次德班会议在现有的气候变化框架之下能够取得积极进展,取得全面的、均衡的进展。首先,我们希望对京都议定书的第二承诺期做出明确决定,要坚持第二承诺期,而且没有参加议定书的发达国家要做出有可比性的承诺。发展中国家也应采取积极的、适合本国国情的减缓行动。在适应、资金、技术转让、森林、能力建设等方面,建立机制,取得积极进展。
中国政府在应对气候变化的整个进程中,我们始终会继续发挥积极、建设性的作用,推动整个的进程。关于核电的发展,福岛核电站核事故之后,各国核电发展计划都受到了一些影响,中国发展核电的决心是不会改变的,针对这次福岛的核事故,我们对自己的核电发展规划从安全的角度再进一步完善措施,确保在安全的情况下继续发展核电。
路透社记者:我的问题是关于第二承诺期的。第一承诺期将会在2012年底失效,欧盟方面说现在要达成新的协议安排的可能性非常渺茫,最早实现共识的时间是2014年初甚至是2015年初,中国是否接受这样的一个时间底线?现在有人认为欧洲的主权债务危机以及经济萧条、北非出现的动荡使得气候变化在国际政治的议程中显得不再那么重要了,这是否会影响中国在这个问题上的立场,特别是涉及到关于要在2020年之前建立价值一千亿的气候变化应对基金的问题上。
解振华:第二承诺期的问题我刚才已经就中国的立场做了介绍,最近我们和欧盟、美国等国家在双边上就这个问题交换意见、磋商。我们和欧盟就这个问题也多次进行了磋商,我们的观点还是希望欧盟应该在气候变化问题上继续发挥领导作用,要坚持已经确定的议定书和第二承诺期。
关于2020年之后的问题,我们还是坚持科学的原则,等到2015年科学评估之后,基于科学进一步确定2020年之后国际社会应该如何采取进一步的行动。金融危机之后各国的经济都出现了困难,我们觉得这些困难都是暂时的,但是在这个阶段,气候变化问题并不是不重要了,而是不那么突出了。我想在2015年进行科学评估之后,这个问题会重新引起国际社会的重视。经济困难是暂时的,但是应对气候变化这个任务和问题是长期的。
无论国际社会出现什么样的情况,中国政府始终会坚持我们既定的方针。首先是对人类的生存和长远发展负责,另外就中国自己国内资源、能源、环境的要求来说,坚持节能减排,应对气候变化的政策措施也完全符合中国可持续发展和科学发展的需要,所以我们必须要坚持。
转变中国的发展方式,调整产业结构、经济结构、能源结构,实现绿色低碳发展,这个决心不会动摇,我们会始终坚持下去,因为这既是对人类负责,也是中国可持续发展内在的需要。这点上我们决心是不会动摇的。
关于资金问题,这次气候变化谈判要解决的问题,首先就是快速启动资金,在2010年到2012年三年中每年发达国家要拿出100亿美元,一共是300亿快速启动资金。
在2012年之后,到2020年,最后要达到每年有一千亿美金的长期的对发展中国家的资金安排,对于这个问题,我们的立场是这样的:关于快速启动资金,这次德班会议上会公布发达国家提供300亿美元资金的情况,我们希望这个资金按照原来的要求,是一种新的、额外的资金,现在看资金的提供情况不太符合新的、额外的资金要求。
关于长期资金,我们希望这个资金还是按照要求,是一种新的、额外的、充足的资金安排,首先它的来源可以是多元的,但主要应该是发达国家的公共资金为主,其他的私营部门、市场机制筹措的资金作为补充。
还有绿色气候基金,现在成立了过渡委员会,他们提出绿色气候基金的设计方案报告,我们支持这个过渡委员会的报告,希望在这次德班会议上就他们的报告进行审议,能够尽快地把绿色气候基金建立起来,满足国际社会应对气候变化的需要。
现在也有一种观点,说西方国家经济有困难,现在讨论资金问题不是时候。确实存在这个问题,我们也理解西方国家现在存在的困难,但是我们现在讨论的问题是长期的融资机制,经济困难是暂时的,机制是长期要坚持的,所以在这点上也不妨碍现在来讨论。
现在有困难可以少出一点,但是将来融资还是要满足资金的相关要求,希望在德班会议上就长期资金、绿色气候基金问题的体制、机制、制度作出相关决定,就是说由谁出钱、出多少钱、怎么分配、怎么管理等问题,能够在这次会议上有积极的进展,这也是各国建立政治互信的一个很重要的基础和条件。
我们总的要求不光是在资金问题上,在气候变化的谈判当中已经形成的共识和协议,希望各个国家都能够认真负责的兑现,履行自己的承诺和义务,采取行动。我们一定会认真履行中国应该承担的责任和义务,也希望其他国家能够来兑现承诺,积极的采取行动,大家一起携手努力,来共同应对气候变化对我们的挑战。
北京电视台记者:请问德班会议在减缓问题上所取得的成果,中国有什么期待?
解振华:我们期望参加议定书的发达国家在议定书下做出第二承诺期的承诺,没有参加议定书的发达国家做出可比性的承诺,发展中国家作出自主减排承诺,希望大家在2020年之前都能够认真地来履行各自已经做出的承诺,然后在2015年科学评估之后,进一步研究2020年之后在这方面如何采取措施。
下周一就开始德班会议,所以希望中外媒体能够关注这次会议,通过舆论的支持和监督来推动全球气候变化的进程。谢谢大家。
华清:今天的发布会就到这里,谢谢各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