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能源行业产品大典 与我互动 在线投稿
扫描关注能源界官方微信

滚动新闻:

当前位置:首页 > 气候变化

中国碳市场建设:战略与决策

2011-12-29  来源:互联网      关键词: 中国  战略 

  准确把握实体经济是碳市场建设的基础  

  “碳交易”是以二氧化碳为代表的温室气体排放权交易体系的简称,是联合国为应对全球气候变化、解决在市场经济框架中发展“绿色经济”而设计的经济调节手段之一。碳市场从资本的层面入手,通过划分环境容量,对温室气体排放权进行定义,延伸出碳资产这一新型的资本类型,而碳市场的存在则为碳资产的定价和流通创造了条件。碳交易将金融资本和实体经济连通起来,通过金融资本的力量引导实体经济的发展,因此,它本质上是发展低碳经济的动力机制和运行机制,是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的有机结合,代表了未来世界经济的发展方向。

  在参与全球碳市场构建中争夺话语权

  权威金融机构研究证明,在未来的国际金融期货市场中,碳交易将成为比石油期货还要大宗的交易。由于碳市场在整个低碳经济中的引导性地位以及碳金融的巨大潜力和战略意义,许多发达国家构建发展本国的碳交易系统,旨在连接未来的碳市场网络。在这种背景之下,我国是否发展碳交易已不仅仅是个国际谈判的政治问题,从长期来看更是一个争夺未来新兴碳金融市场话语权的战略问题。

  我国没有被《京都议定书》纳入到强制减排计划,但我国一直通过CDM参与全球碳市场的活动,并且是CDM最大的卖家。但碳市场核心的话语权掌握在发达国家手里,我国处在整个“碳交易”产业链的最底端。在未来的全球碳市场中,我国同样面临着在国际石油市场中丧失定价权的前车之鉴。由于没有碳市场上的参与权和话语权,我国核证减排量的价格一直被发达国家的买家人为压低;由于没有自己的交易体系,所以自然无法获得相应的定价权;而没有相应的碳市场的规则、制度,自然无法建立自己的碳市场。

  我国构建碳市场的技术路线

  作为一种新的金融概念,或称之为一种新的经济产权、技术产权,建立碳市场必须认清现代金融体系的弊端,必须建立在对实体经济的准确把握上。第一,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引领经济主要是由金融资本实现的,碳金融作为一种新兴金融,是解决金融危机背景下现代金融体系重构问题很好的切入点。全世界碳市场正处于构建之中,只有我们积极主动,才有可能在认识金融弊端的同时提出建设性的意见,从而掌握话语权。第二,低碳经济是建立在企业信息化基础之上的。通过区域性信息平台的建设,对企业、行业、地区的排放信息有清晰把握,并在此基础上设计成本最低、效率最高的节能减排方案。碳交易是这种节能减排方案的最高形态。这意味着碳金融实际上是连接实体经济和金融资本的桥梁,如果两者的连接失去有效性,就会重蹈覆辙。

  我国是二氧化碳排放大国,面临越来越大的减排压力,而在现有的框架下,地方政府和大多数中小企业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追求自己高额利润的行为得不到有效遏制。这是我国国情的特殊性,决定了我国设计碳交易机制时应当着重于解决以上两个问题。基于以上认识,笔者认为:

  1.要充分认识碳市场在引领节能减排技术和带动经济增长方式转型过程中不可替代的作用,充分认识我国积极参与构建全球碳市场的战略意义,在此基础上,尽快构建一整套与发展全国统一碳市场相关的法律法规体系。因为碳排放权交易建立在高度发达的信用体系之上,同时,碳市场的运行更需要国家相关法律法规的保障。

  2.利用CDM机制的经验,提高各省市对碳交易的认知和碳资产的管理能力。交易所通过设立交易机制,为买卖双方及中介提供了一个完全的信息交易平台。除了发挥现有的排放权交易所、CDM服务中心等机构在构建区域性信息平台和交易平台中的作用,包括现有的试点省市在内,鼓励全国各个地区特别是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地区,积极构建碳交易区域市场;未来统一的国内市场必然要建立在众多的区域市场基础上。

  3.要认识到构建信息平台是极为重要的基础性工作。碳市场一方面是与虚拟资本、金融创新、绿色技术、低碳信息咨询、新经济所需人力资源和教育培训等相关的信息经济市场,另一方面是与低碳经济生产要素和产品市场以及现代服务业市场相关的企业经济和产业经济市场。从这个意义上说,构建区域性的碳交易信息平台进而构建区域性的碳交易体系,既是构建全球性碳市场包括我国碳市场体系战略格局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真正发挥碳交易在经济运行体制中功能的必要准备。

  4.从区域碳交易体系入手,在东部地区采取更激进、更接近于发达国家的减排政策,这将帮助这些地区实现产业升级。对西部地区采取温和的排放控制政策,在不影响经济增长的前提下,向经济体传递正确的激励信息,鼓励经济向低碳的方向发展。通过积极开展区域性信息平台和交易平台的构建,形成我国的区域碳市场,进而连接起来构成统一的国内碳市场。

  5.我国还应该积极布局,使人民币成为碳交易计价的主要结算货币。这是打破美元、欧元等货币制衡,实现人民币国际化的必由之路。此外,我国还应在全球能源金融新博弈中争取主动权,提高对碳资源价值的认识,培育碳交易多层次市场体系,开展低碳掉期交易、低碳证券、低碳期货、低碳基金等各种低碳金融衍生品的金融创新,改变我国在全球碳市场价值链中的低端位置。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