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能源行业产品大典 与我互动 在线投稿
扫描关注能源界官方微信

滚动新闻:

当前位置:首页 > 气候变化

郑国光:2012年世界气象日致辞

2012-03-23  来源:互联网      关键词: 世界气象日 

  今年3月23日是第五十二个世界气象日,其主题是“天气、气候和水为未来增添动力”,昭示着人们科学认识天气、气候和水对人类未来的重要性,在人类可持续发展实践中,世界各国需要携手努力,让日趋敏感的天气、气候和水资源成为拉动未来发展的引擎之一,共同寻找出一条人类发展困境的破解之道。

  作为自然环境与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天气和气候对于人类生产生活乃至生存的重要意义已为世人所熟知。天气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每天为人们所关注。气候与资源环境的变迁,带来了色彩斑斓的人类物质和精神文明。作为生命之源的水,是人类永续生存和健康生活最不可缺少的物质资源之一。人类一方面从天气、气候和水中汲取发展动力,另一方面又品尝着其带来的苦难:在所有自然灾害中,有90%都与天气、气候和水有关。

  人类几千年的历史既是开发利用天气、气候和水资源的创造史,也是同灾害性天气、极端天气气候事件的斗争史。从夏禹治水、羿射九日等中华民族传说故事中,古代中国人为抵御气象灾害、利用气候资源所做出的努力可窥一斑。地球气候复杂多变,当前在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台风、暴雨、洪涝、干旱、高温等极端事件频繁发生,天气气候的反常性、突发性、不可预见性更是日益凸显,防御天气气候灾害的难度也在增加,对社会财富造成的损失和对人们生命财产安全造成的危害越来越大,由此而引发的社会、环境等问题成为制约人类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等因素所引发的“水资源危机”正实实在在地困扰着当今世界,许多国家和地区可供人类使用的水在数量和质量上都离需求有很大差距,每年有2000多万人因缺水而被迫背井离乡。预计到2025年,水危机将蔓延到48个国家和地区,约有35亿人将为水所困。更为令人担忧的是,除了水资源安全,气候变化还对粮食安全、生态安全构成重大威胁,并对基础设施、人居健康、城市发展等产生不利影响。

  美好地球上的天气、气候和水都是宇宙中极其珍贵的资源。从某种意义上说,频发的灾害性天气气候事件与人类面临的生存危机从反面印证了这种资源的价值,警示人类认识和珍惜自然的这种恩赐。挑战与机遇同在,危机与希望并存。为了更加美好的明天,为了子孙万代的安全和福祉,人类反躬自省、化危机为契机刻不容缓。

  理念决定行动,行动决定未来。我们应当清醒地看到,人类要开展的不仅是一场关乎生产与生活方式的革命,更是一场思维与发展方式的变革。“天气、气候和水为未来增添动力”的世界气象日主题,恰恰提醒人们应该从总体利益的高度出发,面向未来,重新审视人类与自然的关系,改变习以为常的一些观念与思维方式和行为习惯,从危机中找到希望,这也与中国传统文化当中的“天人合一”理念不谋而合。人类应该在高度重视和加强自然灾害防御,降低人类对天气气候极端事件的脆弱性,努力减缓并适应全球气候变暖趋势的同时,大力推进天气、气候和水资源的可持续开发利用和保护,在与大自然和谐相生相荣的过程中,实现可持续发展。

  当前人们所掌握的强大科学技术力量,无疑是实现这种革命的强劲驱动力之一。广大气象科技工作者肩负着这样一项光荣而神圣的使命:不断推动科学技术进步并有效利用现代科学技术知识,不断提高对天气、气候和水变化规律的科学认识,科学预测天气和气候的变化,科学开发利用气候资源和水资源,科学应对气候变化,不断提高人类利用天气、气候和水改善生产生活的能力。

  广大气象科技工作者为之付出了艰辛而执著的努力,并取得了非凡进步。基于自动气象观测系统、雷达、卫星、浮标、飞机等先进的观测手段,以及资料处理和通信的进步,对于大气和海洋以及它们与其他地球系统要素相互作用的动力和物理过程的认识更加深刻。这种全天候、专业化、精细化的观测使我们能够较全面掌握天气气候的变化,天气气候预报预测能力有了前所未有的提高。在世界气象组织(WMO)的组织下,各种天气、气候和水的观测信息在全世界实现交换和共享;在全球气候服务框架(GFCS)下,全球范围内的气候预测、产品和信息的提供和应用得到加强,为各国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支持;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的一系列科学结论及重要成果,为全球科学认识和应对气候变化行动提供了有力支持。

  我国是天气、气候灾害严重和水资源贫乏的国家,是世界气象科技合作的积极参与者、有力推动者,也是推动气象服务于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安全福祉的“典范”。我国政府高度重视气象工作,高度重视气象科技为防灾减灾和应对气候变化所发挥的支撑作用,不断增加对气象事业的投入,推进建设现代化气象业务和服务体系。目前,我国已建立了国家、省、市、县级的天气监测预报网、气候服务网络以及气候监测、预测、预警业务系统,开展了气候变化及其对粮食安全、水资源安全、生态安全和重大工程等影响评估,组织开展了气候资源和空中云水资源的开发利用,气象灾害风险评估、应急响应气象保障等作用也日益突出。

  新时期气象部门如何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提供更有力的保障?答案是围绕天气气候信息服务,避害与趋利并举、减缓与适应并重,不断提高应对气候变化和开发利用天气、气候与水资源的科技支撑能力。我们要认真研究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发生发展规律、发生频率、空间分布特征,认识和把握大气环流变化形势,准确预测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及其影响,着力增强应对极端天气气候事件的能力;要认真做好气象服务“三农”工作,加强农业和生态气候区划,研究适应气候变化的农业气候资源利用途径及农业生产力布局,着力增强农业抗御气候风险能力,提高粮食安全的保障能力;要认真做好为各行各业的气象服务工作,努力减轻工农业生产面临的极端气候事件及其对生产造成的风险,着力增强重要领域适应气候变化能力,尤其要进一步把握气候变化与水循环的变化特征及其与旱涝发生频率和强度变化的关系,提高水资源利用和用水安全等方面适应气候变化能力;要强化人工影响天气基础设施和科技能力建设,推进国家、区域、地方各级人影业务技术系统建设,努力提高人工影响天气科技水平、作业能力和服务效益,科学开发利用空中云水资源;要着力增强气候资源开发利用能力,开展太阳能、风能等清洁能源开发评估,为优化能源结构和降低温室气体排放提供科学数据,科学开发和有效利用清洁能源,使天气、气候和水为人类社会发展增添不竭动力。

  大气无国界,应对挑战和危机亦无国界。各国政府需要凝聚共识、携手行动,全世界人民更应积极参与其中、贡献力量,用行动播种希望,创造未来,汇聚成可持续发展最持久的动力。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