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能源行业产品大典 与我互动 在线投稿
扫描关注能源界官方微信

滚动新闻:

当前位置:首页 > 气候变化

“我为城市量体温”:九城市志愿者在行动

2012-07-25  来源:互联网      关键词: 志愿者 

  “在许多公共场所,开着空调,而门窗却敞开着;一些公司夏天也要求员工穿西装打领带,导致空调温度不得不开得很低,这都太浪费了。”22日,民间环保组织自然之友一位志愿者对记者说。

  近期,北京、上海、武汉、郑州、杭州、襄樊、郴州等9个城市的环保志愿者,走进机场、酒店、地铁、银行等公共场所,通过实地监测室内温度,倡导、监督各地“空调26度”的实践。

  8年前的盛夏,自然之友、地球村等9家民间环保组织发起“26度空调节能行动”,号召公众在夏季将办公楼、饭店、商场等公共场所空调温度调至26度,以减少能源消耗,缓解电力供应危机,并对减缓全球气候变暖作出贡献。这一行动迅速在一些地区得到推广并推动了相关政策的出台。

  2007年6月,《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严格执行公共建筑空调温度控制标准的通知》明确要求,所有公共建筑内的单位,除医院等特殊单位以及在生产工艺上对温度有特定要求并经批准的用户之外,夏季室内空调温度设置不得低于26度。

  “我们身处的公共场所温度是否都达标呢?”自然之友有关负责人对记者表示,“进入夏季用电高峰期,我们需要用手中的温度计测一测‘城市公共空间的体温’,评估城市的节能空间。”

  公共场所浪费严重

  22日,一场暴雨过后的北京,空气显得更加炙热。参与“我为城市量体温”的北京志愿者分三路出发,赶到中关村家乐福超市、保利剧场、北京站、国家大剧院、北京国际饭店、国家博物馆进行测温。在刚刚过去的两周,北京的志愿者测量了62个地标性公共建筑及公共场所的室温。

  在鼎好电子城一层,志愿者看到商城两侧大门敞开,冷气开放,吹着穿堂风,测得温度刚好26度。穿着短裤的推销员说,腿有些凉。

  店主李楠的商铺刚好接近大门,他说:“商场一边开着空调,一边开着大门真浪费!”在国家大剧院,志愿者感到大厅通风效果尚好,虽然温度较高,但不觉得闷热。与此相比,大厅旁的公共厕所由于空间小、不通风,感觉闷热难耐。

  在志愿者测量的北京多家医院中,发现门诊大厅温度都偏低,比如北京儿童医院门诊大厅温度在25度,同仁医院门诊大厅24.6度。与此同时,志愿者也发现一些医院的室内制冷系统相对更健康、节能。比如协和医院的门诊大厅内平均温度26.6度,中央空调与吊扇共用,空调温度不需调节至很低,有吊扇帮助空气流通,室内温度虽较高,但人体感觉很舒适。

  另外,志愿者发现与少儿相关的公共建筑室温较低,如上所述的北京儿童医院,还有国家图书馆少儿阅览室23.3度,这样的温度对儿童的健康是否有益引发了网友的关注和讨论。

  多次测量地铁、公交室温的志愿者小杨介绍,可能由于瞬间人流量无法控制的原因,公共交通工具普遍会将温度设置较低,以防造成闷热,在人流量较少时,尤其是地铁,很难做到实时智能调控,会感觉较冷;另外,公共交通工具尤其是地铁的空调出风口直接向下对准乘客,且设置较密集,会将凉风直接吹到乘客身上,容易产生病患;一些公交车很难做到密闭窗户,是一种较大的能源浪费。而一些公共建筑的一层,大门需长期打开,也造成不必要的浪费。

  据介绍,志愿者发现一些公共建筑室内空调设定主要存在以下问题或缺陷:一些多层的商业购物场所,中央空调各层的空调温度不能单独设置,或少有人定期调节,出现顾客多时温度偏高且空气不流通,顾客少的楼层温度又偏低;金融服务机构如银行等场所的室内温度设定相对偏低,大部分都在26度以下;大部分公共建筑的室内空调通风口设置间距不合理,密集的小空间温度相对很低,且可以感觉到风对身体有直接的影响,过于稀疏的空间又会有闷热的感觉。

  据自然之友有关负责人介绍,为保证测量数据尽可能精准,自然之友对志愿者进行了温度计校准、测量方法、建筑分类等方面的培训。此外,网友参与非常活跃,比如有的人随身带着常用温度计、手表温度计等设备测量并发布微博,也有网友分享他们对所在公共场所温度的感受或对空调节能的观点。

  据测算,节省一度电就相当于少排放一公斤二氧化碳,而空调排放的热量是城市热岛效应产生得一个重要原因,少开空调,城市热岛效应一定会减少。

  空调运行效率是关键

  在杭州,“绿之翼”环保社团指导老师戚志坚8年前曾参加过国内首次“26度空调节能行动”,时隔8年,她和社团的志愿者们再次行动,走访了当地的25个公共建筑。

  戚志坚说,仅有一家电信大楼的温度低于26度,从测量情况看,这些年公众的节能意识增强了许多。

  记者注意到,“我为城市量体温”活动也引起了网友的热议。

  网友@静茹说:“上午10点左右,车外列日炎炎,在深圳坐K302路公交车,车里面的冷气很大,人一上车,就像掉冰窟窿的感觉。座位上面的冷气,吹得后脖子凉飕飕的。测量后发现是24度。24度的冷风吹和24度的温度完全不是一回事啊。”

  网友@九思随记说:“其实公交司机有时也很为难。乘客的体质各不相同。有的嚷着冷,有的嚷着热。倘若公交系统能出台一个是否开空调以及开空调的温度等细则,并在公交车上张贴。会不会有不错的效果呢?”

  环保人士奚志农认为,“下雨降温,气温降到了26度竟然还开空调的场所,还有大清早打车还要师傅开空调的乘客……都值得认真反思。空调只是麻痹神经的鸦片,绝对不是所谓现代生活的必须品。”

  北京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环境与经济研究所教授张世秋认为,在大部分国人尚未适应更低温度之前,重提“空调26度”的概念并让更多人自觉践行,恰逢其时。

  她说,这样做一是不会以人们的不舒适为代价,二是避免我国进入其他国家和地区逆转消费习惯的困境。“我为城市量体温”行动让参与者切实感受到“个体力量的汇集给环境带来的益处”,同时也能感知“个体的微小扰动行为对环境会产生相当大的影响”。

  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院教授梅雪芹认为,环境保护已成为最大的公共领域,环境健康事关每一人和更广大的生命的福址,因此,无论政府、企业,还是公民及其组织,都有责任从自我做起,规范自己的行为。包括“我为城市量体温”在内的公民个人或环保NGO的“环境自测”行为,是我国公民环境意识觉醒和环保自觉性与行动力增强的突出体现,是利民、利社会、利生态的积极举动。

  近年来我国空调市场需求飞速增长,而且空调耗电是季节性的需求,已在很多发达城市中占夏季电力高峰期负荷的40%左右。国内外的有关研究和实验结果表明,空调在制冷时,设定温度每提高1度可省电6%-8%,设定温度调高2度,最高可节电20%左右。

  全球风能理事会中国项目主任乔黎明对记者表示,由于我国建筑物的保温节能性能差、空调运行效率低、许多人尚未形成良好的节能习惯等原因,我国的空调节能潜力非常大。其中,宾馆酒店商场等公共建筑比起居民建筑,节能潜力尤为巨大。

  针对发现的问题,自然之友有关专家建议,公共建筑室内致冷系统,建议采用空调+风扇并用的方式,不仅空调温度不必设置太低以节约电能,也可有效增加室内空气流通,获得同样舒适的身体感受;空调出风口的设置不需太过密集,且不宜直接对准顾客或乘客;需开启大门的一些商业场所,可考虑在大门外加装一层大门,行程空气缓冲层,放置热空气直接进入室内,以影响空调致冷效果。

  相关:

  北京测量数据

  7月7日-22日,共测量北京的公共建筑及公共交通工具62处,参与志愿者共19人次。其中:

  1)办公建筑,包含写字楼、政府部门办公楼等共5处。其中测量最高温度的是北京市新闻出版局办公室(27.2度),最低的是北京出版集团公司办公室(24.5度)。

  2)商业建筑,包含商场、金融建筑(银行)等共21处。其中测量最高温度的是王府井新华书店(29.4度),最低的是崇文新世界百货(23.8度)。

  3)旅游建筑,包含旅馆、娱乐场所等共12处。其中测量最高温度的是首都电影院(28.3度),最低的是国家博物馆地下展厅(23.5度)。

  4)科教文卫建筑,包含文化、教育、科研、医疗、卫生、体育等相关建筑等共7处。其中测量最高温度的是北京宣武医院综合五楼(29.6度),最低的是同仁医院门诊一层大厅(24.6度);

  5)通信建筑,包含邮电、通讯、广播建筑等。电报大楼中国联通营业厅24.6度;

  6)公共交通工具及交通运输建筑,包含地铁、公交车、机场、车站等16处。其中测量最高温度的是地铁二号线车厢(30.3度),最低的是地铁八通线至四惠的车厢内(20.6度)。

  另外,测得少儿相关的公共建筑室内温度普遍偏低,其中北京儿童医院门诊一楼大厅25.1度,国家图书馆少儿阅览室23.3度。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