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风电企业亏损比较严重,这与弃风有很大关系。酒泉地区由于750千伏网架结构薄弱、外送通道阻塞等问题,弃风率平均在34%左右,一些风电场利用小时数甚至降至盈亏平衡点以下。”甘肃电监办相关人士向记者介绍说。
8月2日,电监会发布《重点区域风电消纳监管报告》指出,受电网规划协调、建设不同等因素影响,2011年风电发展主产地东北、华北、西北地区(以下简称“三北”地区)弃风电量达123亿千瓦时,弃风率约16%,对应电费损失约66亿元。
所谓弃风,主要是指由于电网接纳能力不足、风电场建设工期不匹配和风电不稳定等原因导致的风机停止发电的现象。
在近几年快速发展之下,我国风电规模已超美国成为世界第一。但与此同时,风电并网接入与电力消纳问题却闪起了红灯。《报告》显示,2011年“三北”地区风电场平均利用小时数为1907小时,同比降低266小时;弃风电量达123亿千瓦时,折合火电标准煤耗384万吨,折合CO2减排量760万吨;东北、华北、西北地区弃风率均超过13%;甘肃和蒙东地区弃风率超过25%。
1907小时的平均利用小时数仅略高于1900小时的风电盈亏平衡点,而123亿千瓦时电对应电费损失约66亿元,可以至少创造1230亿元GDP(按照1千瓦时10元GDP折算)。
“弃风是历史累积下来的问题,电网规划与风电发展不协调是原因之一。2007年规划的2010年的风电装机只有500万千瓦,而实际的装机规模却达到了4400万千瓦,比规划数量的八倍还要多,这使得电网规划无法统筹考虑风电送出。”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风能专业委员会副理事长施鹏飞分析说。
据记者了解,按照项目核准办法,5万千瓦以下的风电场项目由省一级投资主管部门核准即可,无需上报国家。正是由于缺乏相关规范文件,各发电集团大量集中建设5万千瓦以内的风电场项目,或将大项目化整为零规避审批,从而导致地方风电场项目与国家新能源开发整体规划冲突、与电网整体规划不协调,进而造成大量风电机组无法接入电网或无法全额送出。
电网建设不同步是影响风电消纳的又一因素。“还有一个最根本的原因是中国的资源中心和负荷中心不在一起,即使联上网了,外送问题还是存在。”施鹏飞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