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质能源是仅次于石油、煤炭和天然气的世界第4大能源,具有可再生和环境友好的双重属性,其发展对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为此,通过对目前生物质能主要研究领域以及国内外生物质能实践发展的分析,提出了我国发展生物质能战略意义及对策,为我国生物质能的发展提供参考依据。
0引言
目前国际石油价格的爆涨、化石燃料枯竭,使人们把目光投向了清洁的、可再生的生物质能源。
生物质是指由光合作用产生的各种有机体。生物质能则是以生物质为载体的、蕴藏在生物质中的能量,即绿色植物通过叶绿素将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而贮存在生物质内部的能量形式[1]。全球每年经光合作用产生的生物质约1700亿t,其能量相当于世界主要燃料贡献的10倍,而作为能源的利用量还不到总量的1%[2],开发潜力巨大。
1生物质能主要研究领域
目前,国内外对生物质能发展主要集中在寻找生物质资源、研发生物质转化技术、探讨生物质能的生态环境效益3个方面。
1.1生物质资源
生物质资源范围广泛、数量巨大,而且存在分散,不像矿物性燃料那样集中。其主要有[3]:木柴燃料、农作物废弃物、畜禽粪便、能源植物、城市废物。其中,农作物废弃物主要有秸秆(稻草、麦秸、棉花秸等)、杂草、稻壳、花生壳等。能源作物指专门作为能源的作物,目前用于油料作物种植的树种有:麻风树、油桐、乌桕、漆树、核桃、油茶、黄连木、油橄榄、油翅果、四合木等。
虽然生物质多种多样,但根据其使用方法,笔者认为可将生物质归结为传统和现代两类。传统生物质主要是指用于直接燃烧的薪材、木炭、秸秆等农作物废弃物,主要在一些不发达地区使用;现代生物质指利用现代生物质转化技术转化成燃料而使用的有机质载体,如动物粪便、生活垃圾污水、能源植物等。
1.2生物质转化技术
生物质转换技术可分为4大类,各类中又包含不同的子技术,具体分类如图1[4]所示。目前,全世界各种生物质利用技术处于不同的发展阶段,表1是几类转换技术目前所处的发展阶段[3]。
1.3开发生物质能的生态环境效应
由于生物质生长时需要的二氧化碳量相当于其燃烧时排放的二氧化碳量,所以对大气中二氧化碳净排放量接近于零;同时生物质的硫含量、氮含量低,燃烧时释放的硫化物和氮化物较少,对大气几乎没有影响,缓解了化石燃料燃烧对环境的压力。
但生物质能的发展也有其局限性。部分学者认为生物质需水量大,能源作物光合作用效率低,从而将生物质的生产局限在降水充足的地区,迫使生物质生产与粮食生产等其它类型的土地利用相竞争。生物质能发展也可能对生物多样性产生影响。如果用生产生物质能的作物替代自然覆盖,如森林和湿地,因品种较为单一,生态系统的功能将削弱,生物多样性将降低。此外,生物质能的利用对水土流失、土壤肥力变化和水污染等生态环境问题都有重要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