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能源行业产品大典 与我互动 在线投稿
扫描关注能源界官方微信

滚动新闻:

当前位置:首页 > 供给侧改革

供给侧改革助力经济稳中向好

2017-10-17  来源:互联网      供给侧改革  减少低端供给  补短板   

澳大利亚牛奶、日本马桶盖、韩国化妆品、美国手机……这些都是畅销的“海淘”商品。这并非所谓的“崇洋媚外”,而是折射出国人对产品质量的重视,以及国内“供给侧”的不足。

以往中国经济的高速增长,主要得益于需求侧的刺激。这种偏重需求管理的宏观调控政策,事实上取得了很大成效。我们不仅成功抵御了1997年亚洲金融风暴和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也实现了经济高速增长,使综合经济实力不断扩大,2010年一跃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

但是,这种依靠需求侧刺激实现经济高速增长的实践,很大程度上是充分利用我们后发国家的优势。在后发国家追赶先行国家的过程中,通常会在一段时期内利用后发优势,实现经济高速增长,并快速缩小与先行国家的差距。之后,随着后发优势的逐步减少,经济增速必然明显回落。此时,中国经济走到了一个新的临界点。也就是,必须打造新的竞争优势,推动产业发展迈向中高端。

这种新的竞争优势不可能来自需求侧,而是需要从供给侧入手。乔布斯曾说,“人们不知道他们想要什么,直到你把产品放在他面前。”此话虽有些极端,却道出了供给特别是有效供给所形成的竞争优势对创造新需求的积极意义。

新常态下,中国经济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改变,但经济运行中存在的深层次矛盾与问题,既有周期性原因,也有结构性因素,其中主要问题出在经济结构上。

于是,2015年以来,中央着力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依靠“宏观政策要稳、产业政策要准、微观政策要活、改革政策要实、社会政策要托底”五大政策支柱,通过紧紧抓住处置“僵尸企业”这个牛鼻子,深入推进“三去一降一补”,改善供给质量,扩大有效供给,提高供给结构对需求变化的适应性和灵活性,实现更高水平上的供需适配。由此,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通过存量调整和增量递进两个方面,夯实中国经济持续增长动力,打造中国经济新的竞争优势。

\

十八大以来的5年,中国经济中高速增长,经济运行保持在合理区间,呈现稳中向好的发展态势。2013-2016年,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7.2%,高于同期世界2.5%和发展中经济体4%的平均增长水平,成为世界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让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了更大的施展空间。

数据显示,以“三去一降一补”为标志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取得实质性进展。

去产能方面,2016年,钢铁、煤炭产能分别退出6500万吨以上和2.9亿吨以上,超额完成目标任务。截至今年5月末,钢铁、煤炭去产能又完成当年任务的84.8%和65%。

去库存方面,2016年末,全国商品房待售面积同比下降3.2%,其中住宅待售面积同比下降11.0%。去杠杆方面,2016年末,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资产负债率为55.8%,比上年下降0.4个百分点。

降成本方面,2016年,“营改增”试点全面推开,全年降低企业税负成本5700多亿元,今年力争减税降费达到万亿元人民币。

补短板方面,围绕城乡中小水利治理加固、重大软硬基础设施和脱贫攻坚等领域,扩大有效投资,加大补短板力度。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利于减少低端和无效供给,扩大中高端和有效供给,也有利于推动新技术新产业新产品不断涌现,在结构优化的同时让新动能生根发芽并不断发展壮大。中国经济保持稳中向好的发展态势,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自有一份重要贡献在其中。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绝不是“短平快”的燃眉之急,而是关系中国经济发展大局、关系全面深化改革具体落实的长远之举,对打造中国经济核心竞争力和保持中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有着重要的战略意义。因此,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必须一以贯之、持之以恒。

当前和未来,除了继续推进“三去一降一补”,更重要的是继续加强体制机制创新,不断释放改革红利。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发展取得的巨大成就,很大程度上应归功于体制机制创新的结果。十八大以来的全面深化改革,实质上就是一场深刻的体制机制创新。

所以,对于作为全面深化改革必要组成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而言,发挥体制机制创新的引领作用亦显重要。在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的前提下更好发挥政府作用,以“放管服”改革这样的体制机制创新进一步塑造公平公开公正的市场竞争环境,调动微观主体的积极性,形成向好的市场预期,借此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向深入,推动中国经济稳中向好并实现持续健康发展。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