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3万吨!近日浙江省传来好消息,“十三五”全省钢铁产能压减计划已经全部完成。其中,杭钢半山钢铁基地的顺利关停所压减的炼钢产能占到浙江省压减计划的49.5%。
2015年12月23日清晨的杭州,小雨纷纷,余杨生如同过去24年中每一个工作日一样,在杭钢高炉车间2号高炉前注视着铁水沿着铁水沟奔涌而出。但不同于以往钢花飞舞、蒸气弥漫的热闹,这回放出的是残留的铁水,这样的出铁场景是最后一次。他与工友们站在一起拍了最后一张工作合影,有人偷偷抹了泪。燃烧了近60年的杭钢半山钢铁基地全面安全关停,比原计划提前两年完成。一个月后,1.2万人的分流安置手续办理工作也全部完成。
短短几个月顺利关停的背后是杭钢坚持了10多年的转型之路。一方面加强技术、管理创新,做精钢铁主业,另一方面慢慢做强非钢产业,杭钢走出了一条多元化发展的道路。从2005年开始,杭钢的非钢产业利润就连年超过钢铁主业,结构性战略转型的成效持续显现。
12条分流安置通道,让每个员工都有一个以上的合适选择
在半山钢铁基地人员分流安置的150天里,没有一人到省市区政府上访,没有一起到集团公司的恶性闹访,也没有一起安全事故发生。
“企业和员工早已成为命运共同体。”一家三代都是杭钢人的王雅丽说。宽阔的厂房、先进的设备、丰厚的收入、良好的福利,每一个杭钢人都曾为此备感骄傲。几十年来,“十里钢城”更是为浙江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半山钢铁基地年产能400万吨,自建厂以来累计生产铁4903万吨、钢6265万吨、钢材6136万吨,拥有近3万名在职和离退休人员,关联人员多达10万人。
然而,转型时代正加速到来。国内钢铁产能过剩问题日益加剧,环保标准逐步提高,产销价格严重倒挂,钢企生存举步维艰。2015年,从杭州城市布局调整和产业转型升级的高度出发,浙江省委省政府审时度势、壮士断腕,做出当年年底关停杭钢半山钢铁基地的决定。
人员分流安置可以说是关停工作中最突出的问题。“这两年我们也陆续听到厂子关停的消息,但真到这一天还是觉得难以割舍。”与王雅丽一样,很多杭钢人一开始都经历了焦虑和担心。人员分流安置工作起初更像是一场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在半山钢铁基地明确关停的半年时间里,新情况、新问题不断出现:人心思动,企业内部传言四起;企业人员构成复杂,有土地征用工、特殊工种岗位职工、工伤人员等,各个群体诉求多样,QQ、微信群活跃,要求安置岗位、提高待遇;分流安置时间紧迫,员工住房补贴等涉及2万人次的19个历史遗留问题在这期间集中爆发……从2015年8月24日,临危受命的杭钢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陈月亮到任上班的第一天起,杭钢管理层开始了每天工作16个小时以上的日子。
转型升级首先是思想观念的转型升级。“我们必须从原有的成就和光环中摆脱出来,从原有的发展模式中解放出来,敢想敢干,敢为人先。”杭钢集团党委副书记任海杭说。一方面,杭钢把行业形势与企业家底亮给员工,研究采用了“正面引导法、耐心开导法、算账对比法、一对一交友法”等10种方法,消除员工疑虑,让他们明白早关停才能早突围,并创造理性反映诉求的信访渠道。另一方面企业组织各种座谈交流、技能培训班、创新创业讲堂,让广大干部员工明白“关闭半山钢铁基地不是关停杭钢,而是开创新的发展路径”,通过系列活动让他们将目光转移到对个人与企业未来发展的思考上来,发自内心地积极参与转型。
在召开57次专题会议、单独听取2500多名员工的意见、对各条政策进行上百次的定量分析与测算后,杭钢关停半山钢铁基地员工分流安置方案提交职代会审议,最终以87.44%的高票率一次性表决通过。“我们在方案中研究出了12条分流安置通道。”杭钢集团人力资源部部长姜增平告诉记者。集团内安置、省市属国有控股企业就业安置、自主创业、服务输出、离岗退养、内退、解除劳动合同……12条通道充分照顾到了不同类型员工的需求,尽量让每个人都有一个以上的合适选择。
原杭钢动力公司驾驶员蒋立新选择了离岗退养,“我今年49岁,在60岁退休前杭钢会帮我缴11年社保,每月还有不少生活费。”蒋立新准备退养后再开开网约车,他估算这样收入跟原先上班时候差不了多少。原杭钢维检中心车工张松彪则选择了服务输出,在杭钢新组建的人力资源开发服务公司的帮助下,去浙江机电学校当一名实习指导。而80后杭钢人黄敏则选择了自主创业,今年3月7日,他创办的养老服务公司正式开业。此次分流安置中有112名员工和黄敏一样选择创业,目前已自主创办公司74家,从业人员232名,其中42家公司入驻杭钢众创空间,享受一系列创业辅导和扶持。
生产线关停方案有厚厚500页,轻装上阵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
解决“人到哪里去”离不开“钱从哪里来”。杭钢财务部门负责人介绍,这主要依靠浙江省委省政府、杭州市委市政府和国资委、发改委、人社、经信、财政等部门的大力支持,通过半山钢铁基地部分土地置换,用于职工分流安置和产业转型升级的资金有了保障,各项工作得以有序推进。
人员安置之外,生产线关停也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既定的订单要完成,社会职能要移交,结余的钢坯、原料要消化,还要兼顾环保和经济效益。更严峻的是随着生产线关停节点的临近,各种安全隐患也浮上水面,设备跑冒滴漏严重,焦炉管道堵塞、炉坑积水……为了梳理解决好千头万绪的问题,一本将近500页的《半山钢铁基地生产线关停总方案》摆在各个责任人的案头,高炉停炉、原燃料预排,废弃物处置、安全环保应急预案,每项工作都一一落实到人。生产线关停工作顺利完成后,据生产安环处统计,仅角角落落散落的矿粉煤粉就将近7万吨,可见整体任务之艰巨。
如今,完成了转型大战的杭钢正轻装上阵,走上了新的发展道路。资产重组后,杭钢股份成为资本平台和产业平台,集团整体资产证券化率由27%提升至75%。在做强做优原有产业的基础上,杭钢开始大力发展节能环保、智能健康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半山基地也将被注入新的文化元素,通过引进创业团队和企业打造产城融合的创新基地。杭钢人对未来的发展很有信心:“力争到‘十三五’末,将杭钢集团打造成转型升级的中国样本。”
■点评
改革要有决心有担当
作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五大任务之首,去产能是一场艰巨的战役。然而,一个燃烧了近60年、关乎数万员工命运的老钢厂,当年决策、当年关停,看似不可能的任务提前完成了。这充分说明“有决心、有担当”是改革推进的关键。
有决心——政府要有决心推进化解产能过剩的工作,企业要有决心转型升级寻找新的发展路径。正是两股决心拧在一起,让杭钢的转型加速。因为钢铁价格回升,今年有的地区和企业去产能的决心出现了一些动摇,面对工作的困难和挑战也存在畏难情绪,坚定决心成为完成今年去产能任务的关键。
有担当——企业要把最大限度维护职工合法利益放在首要位置,带着感情、科学合理地分流安置,为了职工、依靠职工,从职工中找办法,得到群众的支持,矛盾和问题才能平稳解决。“不能把关停半山钢铁基地的担子推给政府”,杭钢承担了企业转型升级、维护稳定的主体责任。啃下硬骨头、打赢攻坚战,要有这份不等不靠、砥砺奋进的担当。
《 人民日报 》( 2016年09月02日 04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