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国内造船业老大的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以下简称中船重工),正在不断将其产业触角伸向非船产业。
昨日,中船重工总经理助理杨本新在参加第六届亚洲风能大会暨国际风能设备展览会的间隙,接受了《每日经济新闻》专访。
他透露,今年中船重工的风电装备制造业预计销售收入将达到10亿元,公司已向国家申报了大功率海上风力发电机组的研发,全面进军海上风电装备制造,而风电这块资产未来有望单独上市。
重点发展非造船产业
“中船重工造船业比重太大了,占到70%~80%,”杨本新说道,“韩国、日本等国家造船企业造船业比重只有20%~30%左右。”
受全球金融危机影响,造船业正处于低迷期,国内也将出现产能过剩。为此,中船重工正大力开拓非船产业,现已进入能源、交通运输、金属材料、烟草机械等十余个非船行业。去年,非船经济总量近400亿元,占经济总量超过三分之一。近几年,非船产业年平均增速30%以上。
杨本新称,风电装备制造和造船有很大的相关性,世界风电最高标准就是船舶标准,公司在造船上具有科技优势和产业基础,从造船进入风电业具有先天和独特的优势。
风电装备已成为中船重工重点发展的非船装备产业。1996年涉足该产业就参与原国家计委组织的 “乘风计划”,2004年组建了中船重工(重庆)海装风电设备有限公司 (以下简称海装风电),由杨本新出任董事长,专门从事风电整机的研发和制造。目前,海装风电通过自主研发完成了850KW和2MW两种机型的设计和样机制造,已批量投入市场,国产化率达到90%。
目前,850KW和2MW风电机组研制成功后,已获得100多台订单,开始批量生产。杨本新说,五大电力集团在公司风电机组小批量装机上给了一些订单和市场。
去年,海装风电完成由样机转入小批量生产的转折,实现批量化生产,850KW和2MW风电机组成功并网发电,全年共承接12.33万KW的合同订单,销售收入1.1亿元。今年3月,海装风电又从华电集团新能源发展有限公司手中获得了一批2MW风电机组的订单。杨本新认为,这是中船重工抵御金融危机冲击战略举措实施以来取得的一项重大成果。
一季度,中船重工营业收入同比增长超过11%,利润同比增长18.6%,其中,非船产业承接产品制造和科研合同同比保持增长,风电机组生产规模进一步扩大。
4月,中船重工制定了风力产业发展的专项规划。杨本新称,今年,陆上风电装备业要实现年产35万KW风电机组,今明两年达到100万KW,2015年的目标为200万KW。
风电资产有望单独上市
目前,国内风电发展最大的问题是缺少自主研发的技术。杨本新说,风电企业多为购买国外技术,虽然取得产权,没有掌握核心技术,只能被动适应市场。但是,海装风电坚持自主研发、3年内已投入几个亿的研发费用。
“我们要拿十几个亿老老实实做研发,不图快,追求稳定发展。”杨本新说道。巨大研发费用需要多渠道筹集资金,中船重工是否会将海装风电择机注入旗下的上市公司呢?
杨本新称,集团计划风力这块资产以后独立上市,相关事宜正在运作中,目前没有明确的时间表,也不方便透露融资额度、上市主体。
据悉,中船重工目前正计划将旗下非船业务在A股上市,相关方案正在证监会排队,该集团现只有风帆股份一家上市公司,急需打造新的上市公司平台获得更大发展。
目前,海装风电旗下资产主要是整合了中船重工和旗下的重庆船舶工业公司的相关企业,以及科研院所的人才资源。杨本新透露,今年风电产业的总收入预计达到10亿元左右,未来几年希望收入能超百亿。
目前,我国风力发电的装机超过1500千瓦,2020年规划超过1亿千瓦。风力发电占国内发电总量不超过7%~8%。在加大陆上风电市场拓展之际,新兴的海上风电装备制造成为中船重工新的突破口。
当然,海上风力并网是其发展中的一个难题,杨本新认为,这都需要国家出台相应的政策支持,而目前国家也正在研究相关政策,开始支持几家企业建立海上风力发电示范厂。
对话杨本新
中船重工进军海上风电市场
每经记者 周晓芳 发自北京
尽管对风电装备行业过热投资质疑不断,但风电行业的高速增长仍然吸收了炙手可热的无数资金。尽管海上风电市场方兴未艾,但仍吸引了我国船舶工业的主导力量——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的大手笔投入。
昨日,《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专访了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总经理助理、中船重工(重庆)海装风电设备有限公司 (以下简称海装风电)董事长杨本新。
《每日经济新闻》(下称NBD):现在陆上风电似乎更热一些,为何选择海上风电?
杨本新:海上风电的空间比陆上风电的空间大得多。从公布的数据来看,中国可以开发的海上风电资源是陆上风电资源的三倍。
另一方面,海装风电是举中船重工集团之力进入风电行业的。海上风电对风机的要求更高。如要求装备具抗腐蚀性,而中船重工正是这方面的专家。
NBD:从2004年开始进入风电业,市场上的声音似乎少了一点?
杨本新:我们在2004年进入风电业,不算晚,但并不算快。市场声音少是因为我们在开发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比如,我们认为,风是风机的动力,而不同的风力需要不同的风机来发电,因此我们花钱请了气象局做了风场环境的测试。
中国做风电缺乏基础,即是说我国缺乏自主研发,其实就是没有数据库,而海装风电却可以自豪地说,我们有自己的数据库。海装风电主要以需要方式购买国外技术,虽然取得产权但是没有掌握核心技术。我们坚持走样机批量路子,这三年投入了几亿元做研发。
NBD:海装风电的发展如何?
杨本新:借助中船重工,海装风电已完成了风电装备产业链布局。目前我们已经成为不少风电装机商的供货商。如重庆齿轮箱有限责任公司已在新疆经历了11年的运行考验,是目前金风科技、东汽等公司主要供应商,占国内60%的市场份额。
世界风电排名前十的企业都有一个显著特征:掌控自己的产业链。
NBD:贵公司在海上风电方面是否迈出实质性的一步?
杨本新:我们在江苏已经开始建设近海示范工程,希望通过试点开始推行海上风电。海装风电已向国家科技部申报5MW近海型大功率风电机组研发课题,计划投资2亿元;计划陆续投资50亿元,分别建立全功率的风电机组试验和测试平台,新建海上风机总装基地以及齿轮箱和叶片等关键部件研制、生产基地,建造现代化的海上风电安装船。我们正在开拓国际市场,在美国、欧洲设了办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