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能源行业产品大典 与我互动 在线投稿
扫描关注能源界官方微信

滚动新闻:

当前位置:首页 > 碳市场

厦门8家企业尝鲜“碳交易”

2017-07-14  来源:互联网      厦门  8家企业  碳交易   

今年起,能源消耗型企业不能再“任性”了,因为它们的碳排放量被限额了!

林德气体引进先进设备加强碳排放控制

看似对企业不利的碳排放量限额政策,却有厦门企业从中找到商机,将用不完的“碳”拿来交易,成功将这一“资产”变现。

昨日,导报记者调查发现,随着“碳交易”得到企业的认可,各种高耗能企业都在节能减排上苦下功夫,厦门8家企业成为首批纳入碳排放控制的企业行列,并参与了碳排放权交易。

目前,厦门不仅完成了全国首批可再生能源绿色电力证书交易,还在酝酿建立碳排放智能管理云平台,为企业发现降碳空间,推动企业自主降碳。

8家厦企尝鲜“碳交易”

企业耗能减少,还能将剩余的“碳”卖掉,既节能环保,又能增加企业收益,可谓一举两得。

为实现福建企业的“碳排放权交易”,去年12月,福建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在海峡股权交易中心正式运行,共纳入石化、化工、建材、钢铁、有色、造纸、电力、航空、陶瓷等9大行业共277家企业,约覆盖2亿吨二氧化碳排放,占福建省碳排放的80%以上。

对此,厦门市发改委相关人员解释,建立碳排放权交易市场是运用市场机制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的有效手段,也是落实我国强化气候行动国家自主决定贡献的重要内容。

导报记者从厦门市发改委了解到,厦门华夏电力、东亚电力、瑞新热电、新阳热电、同集热电、厦门机场、林德气体、腾龙特种树脂等8家公司成为首批纳入碳排放控制的企业行列,并将在本月底完成2016年度的碳配额履约。

据了解,今年内福建省碳排放权交易市场还将进一步扩容,电力、石化、化工、建材、钢铁、有色、造纸、航空、陶瓷等9个工业行业年综合能源消费总量达5000吨标准煤以上的单位,将会被纳入到福建碳排放权交易市场中。

厦企升级应对“碳限额”

说起碳排放,大多数人并不陌生,在影响气候变化的碳排放途径中,交通、建筑和工业等行业算是最大“元凶”。

因此,去年,国家发改委发布通知,将电力、钢铁、化工、航空、造纸等8大行业、32个子行业,2013年至2015年中任意一年综合能源消费总量达到1万吨标准煤以上(含)的单位,纳入到全国碳排放权交易体系中。

隶属于新加坡金鹰国际集团旗下太平洋油气公司的东亚电力,是一家独立的能源开发公司,其商务主管孙久灵认为,被纳入控排的企业,需要采取各种减排措施,以减少单位产品的碳排放,做得好的企业,就可以把多余的碳排放配额卖出去,实现碳排放“资产化”的同时,也践行了企业的社会责任。

林德气体工程师高逸莎说,为了尽可能控制碳排放,林德气体引进进口先进设备,淘汰了低能电机,同时配备专家统筹管理,这个月底还将组织集团内几个省市分公司沟通。

主要从事火力发电、电力销售、粉煤灰综合利用以及其它相关业务的华夏电力,其相关负责人也表示,去年年底,该公司也完成了3#机组、4#机组超低排放改造,并通过168小时试运行。

厦“卖碳翁”收入数百万

“表面看起来,限制企业每年的碳排放量对企业不利,实则不然,企业减排做得好,碳排放额度反而会成为资产,为企业增收盈利。”这是厦企对碳排放量的一致认识。

如今,这样的“碳资产”,也已经成了厦门企业竞争力的又一“利器”。

孙久灵表示,通过提高机组运行效率,减少了单位供电量的碳排放量,去年东亚电力完成年度履约后,碳排放配额富余了几千吨。“我们将持续关注政策及市场的变化,在碳排放配额价格合适的条件下在海峡股权交易中心进行挂牌出售,实现我们部分碳资产的收益。”

另一家电力企业高层人士也透露,之前他们公司交易了120万吨二氧化碳当量的碳排放配额,收入数百万元。

福建省发改委统计则显示,截至6月30日,福建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累计成交量382.3万吨,总成交金额10044万元。半年来,我省企业通过挂牌点选、协议转让、单向竞价三种方式,积极参与碳排放权交易。其中,福建碳配额成交286.1万吨,成交金额8129.1万元;国家核证自愿减排量成交68.7万吨,成交金额1390万元。

厦门拟建“碳管理”云平台

在“碳交易”中,高耗能的电力行业,一直是关注的焦点。本月初,厦门市碳交易中心成功参与完成了全国首批可再生能源绿色电力证书(简称“绿证”)交易,实现了福建省电力行业“绿证”零的突破,也是福建省首宗“绿证”交易。

据了解,7月1日,通过厦门市碳交易中心的助力,海峡网络(厦门)传媒有限公司购买中国华电下属企业河北华电康保风电有限公司风力发电获得的共计10万千瓦时电量的 “绿证”,该证书由国家可再生能源信息管理中心认证颁发。

“绿证”是国家对发电企业每兆瓦时非水可再生能源上网电量颁发的具有独特标识代码的电子证书,是非水可再生能源发电量的确认和属性证明以及消费绿色电力的唯一凭证。

“绿证”制度的出台为企业打开了“绿证”交易的大门。厦门市碳交易中心碳资产管理师徐莎表示,“绿证”是市场化、制度化解决碳减排的机制,厦门一直积极推动企业参与购买绿色电力,引领绿色潮流。从国家首批“绿证”来看,绝大多数来自于风力发电。

除了积极推动厦企参与购买绿色电力外,近年来,厦门还积极推进碳交易中心的建设。厦门市碳交易中心于2012年通过了国务院部际联席会议验收。

据厦门市发改委人员介绍,一方面继续关注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建设进展情况,扎实推进相关工作;另一方面,继续推进厦门企业参与福建省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建设,厦门将梳理出新增企业名单、组织开展碳交易专题培训、企业进行碳排放数据报送以及核查。

同时,厦门还将建立碳排放智能管理云平台,通过该平台,企业可以实时掌握自身碳排放活动数据。目前,该平台正在进行前期准备工作,日后将成为发现企业降碳空间、推动企业自主降碳的载体抓手。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