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能源行业产品大典 与我互动 在线投稿
扫描关注能源界官方微信

滚动新闻:

当前位置:首页 > 碳市场

悄悄崛起的碳市场如何做到顺势而为?

2017-10-20  来源:互联网      碳市场  顺势而为  碳排放交易所   
\

工业革命带来生产技术的提高,生产技术的提高直接促进产量的成倍增长,但由于多方面的原因人类的需求总量是有限的,尤其如钢铁、汽车等产品不当吃不当穿的,需求更为有限,在供应产量大于需求的时候,便出现了产能过剩。同时,诸如冶炼、汽车生产、电厂发电都需要消耗大量能源,尤其在现阶段可再生能源还并未普及的情况下,消耗的仍以煤、石油、天然气等传统能源为主。传统能源的消耗会排放大量的二氧化硫等污染气体和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导致空气污染和温室效应加剧,这些恶果最终都会因多米诺骨牌效应传导至人类自身。

一、我国碳市场崛起背景

也许是意识到温室效应加剧的危机,世界各国开始团结起来,要求减排“图存救亡”,比较著名的当数《巴黎协定》,世界超过半数的国家加入这份协定中来,中国自然必不可少的成为其中一员,且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在这个产能过剩减排需求几乎暴增的时代,碳排放权交易所顺势而生,目前全国已建立起多个碳排放交易所,许多省份也开始陆续建立起区域性碳排放交易市场。据悉,全国碳市场有望于2017年启动,而且据国家发展改革委此前发布的《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的政策与行动2015年度报告》披露,截至今年8月底,北京、上海、天津、重庆、广东、深圳和湖北7个碳排放权交易试点累计交易地方配额约4024万吨,成交额约12亿元;累计拍卖配额约1664万吨,成交额约8亿元。同时,试点地区不断完善配额分配、温室气体排放核算核查等各项规则。

二、碳交易、碳市场、碳排放权及碳排放权交易所

1.什么是碳交易

碳交易是为促进全球温室气体减排,减少全球二氧化碳排放所采用的市场机制

2.什么是碳交易市场

国际碳交易市场是一个由人为规定而形成的市场。碳市场最重要强制性规则之一的《京都议定书》规定了《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附件一国家的量化减排指标;即在2008-2012年间其温室气体排放量在1990年的水平上平均削减5.2%。碳市场的供给方包括项目开发商、减排成本较低的排放实体、[1] 国际金融组织、碳基金、各大银行等金融机构、咨询机构、技术开发转让商等。需求方有履约买家,包括减排成本较高的排放实体;自愿买家,包括出于企业社会责任或准备履约进行碳交易的企业、政府、[2] 非政府组织、个人。金融机构进入碳市场后,也担当了中介的角色,包括经纪商、交易所和交易平台、银行、保险公司、对冲基金等一系列金融机构。

3.什么是碳排放权?

碳排放权是具有价值的资产,可以作为商品在市场上进行交换——减排困难的企业可以向减排容易的企业购买碳排放权,后者替前者完成减排任务,同时也获得收益。这就是碳交易的基本原理。专家认为,碳排放权可能超过石油,成为全球交易规模最大的商品。

4.什么是碳排放权交易所

碳排放权交易所为具备从事碳排放权交易权限的的合规机构,多为政府主导设置,目前主要有7个试点城市有碳排放权交易所。

三、碳市场成立的先天性优势

我国碳市场可以说是含着“金钥匙”出身,先天优势明显。笔者认为我国碳交易市场的先天性优势主要有以下几点:

1.深受国家政策、资金扶持,是政府重点关注对象

碳市场的建立与发展既是中国积极践行《巴黎协定》的一项重大工程,同时又与我国的可持续发展战略密切相关。碳排放权交易所的成立享受国家政策和资金的扶持。

2.我国碳交易市场需求旺盛

就目前来说,我国工业仍然在国民经济中占主导,而这其中以钢铁工业为主导的传统工业又占很大比重,诸如冶炼、发电及汽车仍以消耗传统能源为主,诸如核能、太阳能及风能此类的新能源或可再生能源受到技术及资金的限制仍然只能居于从属地位,这意味着现阶段我国碳交易市场需求仍然旺盛。

四、我国碳市场如何顺势而为?

综上所述,我国碳市场建设起步较晚,与西方发到国家的碳市场发展水平还有很大差距,同时中国除了国内严峻的减排形势以及国际上某些发达国家在减排标准上有所为难,碳市场建设任重而道远。合规合法运营是碳市场建设发展第一关键。我国碳市场发展拥有足够的先天性优势,在此情况下,合规合法是碳市场良性发展的前提。

要做到合规合法需从三方面出发:

1.从政府角度出发,首先官方需成立相应的监管领导机构,统辖我国碳交易市场所有事宜,引导国内所有已成立的碳排放权交易所走向正规、法制道路。在政策上,一方面限制传统产能过剩行业或项目的发展,另一方面鼓励新能源及可再生能源产业的发展,通过政策扶持、资金补贴或者PPP模式鼓励企业科技研发、科技创新,促进我国经济结构良性转型。

2.从交易所角度出发,所有已成立的碳排放权交易所做好自我约束,做到碳交易流程的公开、透明化,严厉打击违规交易行为,同时碳排放权交易所需紧跟国家碳市场建设步伐,在碳交易市场建设过程中能够挑起大梁。

3.从交易商角度来看,交易商及其所在的企业需主动响应国家减排号召,鼓励科技创新,促进企业转型,逐步减少碳排放,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另一方面,也可通过强强联合的方式,实现优势互补,合作共赢。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