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国家发改委发布《关于切实做好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启动重点工作的通知》(下称《通知》),明确提出“确保2017年启动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如今年末将至,全国碳市场进展状况如何,能否如期启动?
在10月31日举行的中国应对气候变化政策与行动年度报告发布会上,国家发改委应对气候变化司副司长李高表示,有信心按照既定的工作目标、工作计划,完成好碳市场建设的相关工作,将坚持碳市场作为控制温室气体排放政策工具的工作定位,在碳交易系统运行过程中避免过多投机、避免出现过多的金融衍生产品。
目前对于全国碳市场的建设,李高表示主要在全国碳市场的相关制度设计、碳排放权交易试点、国外碳市场经验研究、碳市场支撑系统建设、碳市场相关能力建设五方面。
在制度设计方面,他表示,目前正在积极配合国务院法制办开展《碳排放权交易管理暂行条例》立法的审查工作。另外在实践中,发改委根据各地方上报的企业历史碳排放数据,研究部分行业的配额分配指南,到地方开展试算等工作。
在碳排放权交易试点方面,他介绍,在试点省市中纳入交易的有多个行业,有近3000家重点排放单位,截至2017年9月累计配额成交量达到1.97亿吨二氧化碳当量,按目前碳交易行情约合45亿元人民币,试点范围内碳排放总量和强度呈现了双降趋势,同时,也培养了一批队伍,提升了相关的能力。他认为在试点中的经验和发现的问题,对做好全国碳市场建设工作有重要参考价值。 本文@内/容/来/自:中-国-碳^排-放-交易&*网-tan pai fang . com
据《通知》对于全国碳市场的设计,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第一阶段将涵盖石化、化工、建材、钢铁、有色、造纸、电力、航空等重点排放行业,参与主体初步考虑为业务涉及上述重点行业,其2013至2015年中任意一年综合能源消费总量达到1万吨标准煤及以上的企业法人单位或独立核算企业单位。
20年前,《京都议定书》引入市场机制来促进二氧化碳为代表的温室气体减排,二氧化碳排放权成为一种商品,二氧化碳排放权的交易由此形成,即碳交易,而欧洲碳排放交易体系(EU-ETS)是世界上最大的碳排放交易市场。
李高提到,近几年来中国与欧盟等国家和地区,包括世界银行等国际组织开展了一系列的合作,在跟踪学习欧盟的国外碳市场的实践、制度建设经验和出现的问题,这些都作为研究的成果体现到立足国情、建立全国碳市场相关的政策设计当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