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能源行业产品大典 与我互动 在线投稿
扫描关注能源界官方微信

滚动新闻: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与管理

轻松说管理——打卡还是不打卡?

2017-06-21  来源:互联网      管理  打卡  考核   

导读:

1. 打卡希望解决什么问题,能达到目的吗?

2. 打卡是对员工的考核吗?

3. 考核员工的项目越多,就越能管好员工吗?

引文:

教授让学员评估3家公司前景:

A.8点上班,迟到罚款;统一佩戴胸卡;每年1-4次旅游和比赛。

B.9点上班,不考勤;办公室自我布置;上班时间可以理发和游泳。

C.想来就来,上班可带狗和孩子,上班时间度假不扣工资。

90%的学员选了A。

结果:A是倒闭的金正电子,就是以前生产影碟机特有名的那家;B是微软;C是谷歌。

一个教授关于上班打卡的例子引起人们很多争论,很多人通过这样一个单一例证,就推理出上班不该打卡,打卡会使公司失去竞争力,很显然这样的结论很带有个人情绪,因为有很多上班打卡的公司目前发展的好好的,上下班打卡无疑不是金正破产的最重要原因;同样,微软的成功肯定不在于上班可以去理发,谷歌的成功也不是上班带着狗和孩子。那么,“上下班打卡”到底应该不应该?那么多企业上下班打卡到底为了啥?

打卡是考核吗?考核项目越多越能管理好员工吗?

其实打卡不是为了考核,因为考核主要衡量的是工作的质量和数量,虽然工作质量和数量与时间有一定关系,但不是直接关系,可以通过衡量其他指标来考核;

经常看到一些企业的考核非常复杂,考核指标之多,量化之难,操作之复杂,到了事实上无法实施的地步。比如:一家公司对于一个销售代表的考核居然有将近10个指标:任务完成率、管理能力、公关能力、费用率、人品、上报方案的质量、衣着谈吐、老客户维护、新客户开发,等等。考核这么多项,最终也没效果,因为过于注重细节导致忽略了最终目标。

如此这般,越考核越不得要领,越考核越觉得员工素质差,越考核越觉得体系不完善。以上案例考核项目这么多,而效果不佳的关键是考核没有聚焦。我们究竟希望销售代表给公司带来什么?思考清楚这个问题之后,只剩下考核任务完成和费用控制这2个关键指标就行了,其他的都是管理问题,后来考核指标改为这两个,考核效果好的出乎意料。

打卡既然不是为了考核,那么能提高个人工作效率吗?

一个有职业道德的员工绝不会因为公司要求打卡或不打卡,而懈怠了工作,相反没有太多条条框框束缚的宽松工作环境,却给了他们自由发挥的空间。

做任何事情都应“以终为始”,我们在管理和考核员工之前一定要想明白我们最想要的是什么。比如:对一个设计策划人员,我们要的是创意;对一个销售人员,我们要的是产品销售的业绩,而不是上下班是否忘记打卡。

管理是一门艺术,如果我们把管理只盯在上下班打卡上,而忽略了其他,那我们的管理人员就可以不要了。因为打卡的事儿,机器就能胜任,而且比人会做的更加准确、公平、公正。如果说打卡的目的是为了督促大家准时工作,那么关注打卡远远不如关注工作本身重要,因此打卡并不能提高员工的工作效率。

那么多公司为什么还在打卡,打卡到底为了啥?

事实上,除了个别行业领域外,很多工作不是由个人独自完成的(或者说关键环节不是由个人完成),需要协调配合,包括内部协调配合以及外部协调配合,因此应该将大家的工作时间进行统一,以便协调开展工作,这是需要打卡的前提;

第二,涉及到一个根据什么付酬的问题,很多低职位工作不能通过计件来衡量,而如果缺位又会导致其他部门工作不能顺利开展,同时工作职位又比较低,这样一般通过计时来间接衡量价值创造,这样打卡变得具有实际意义,比如库房管理员岗位。

打卡是为了计时,严格意义上讲以计时工资为基础的岗位是适用的,这主要适用于某些低层次普通岗位员工,员工获得报酬的收入基本上取决于时间的投入;对于中高级管理人员以及技术岗位人员,员工的报酬主要取决于个人能力,而不同任职者能力差距较大,在完成特定工作所需的时间差别较大,因而准确衡量时间意义不大。

打不打卡并不重要,一个具有竞争力的公司一定会明白自己想要什么,也一定知道在管理上考核员工的关键所在。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