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一直以来,在管理诊断中我们有很多拐棍
(1)我们有“战略组织人”的理论框架,这是个大拐棍,我们经常会把我们的思路往这个框架上套。
(2)我们有未调查清楚先做惯性假设的思维习惯,比如未经思考就直接判断:这个企业要做的其实就是组织绩效薪酬,所谓3P模型。
(3)我们有各个模块的操作框架,我们喜欢把一些东西往里面装。
(4)我们有非常系统细致的调查问卷,我们经常会不加选择地使用这些问卷,我们经常喜欢未做调研先发问卷。
(5)我们有以往成熟的建议书写作模板供参考,我们经常喜欢未加审视地使用这些文件。
(6)我们喜欢把诊断建议书写得很漂亮,满屏的图表文字逻辑关系是我们经常引以为豪的事情。
2.由于有了这些拐棍,我们以为我们很专业
(1)问题提出依赖于拐棍,我们喜欢做因为所以的判断,“因为绩效管理要求从目标开始,企业没有目标所以企业的绩效管理存在问题”。
(2)问题剖析依赖于拐棍,我们喜欢套用模板,无论何种需求,我们都用同一个模式表达,我们喜欢用大量的图表和客户的原话表达观点。
(3)因为我们有拐棍,所以要经过漫长的分析才能让客户清楚我们要表达什么。
(4)因为我们觉得自己很专业,所以我们会诊断报告和建议书写得很长,很长。
(5)因为我们觉得自己很专业,我们经常忽略客户的接受度。
3.抛弃拐棍,始终关注客户需求
(1)调研诊断当中,客户的初始需求是什么?需求背后的意思是什么?
(2)客户管理人员和员工都关心什么,他们关心的东西我们能做什么?
(3)调研过程中,我们总结出了什么?这些总结和客户的初始需求的对应关系是什么?
(4)从务实可执行的角度考虑,我们给客户提供什么样的解决思路,才是客户所能理解和接受的?
(5)我们的诊断报告和建议书如何一气呵气成,简洁而深入?
4.调研访谈怎么做才有价值
诊断调研过程中,访谈是最重要的环节,如何问问题,如何问出好的问题是考验参与诊断调研顾问功力的核心所长在,调研访谈价值有以下三个方面:
(1)学习过程-了解基本信息,通过访谈了解客户的运营流程、行业特点、企业语言。
(2)解决方案来自客户自身-让被访谈对象感觉好,通过访谈,了解访谈对象对企业管理问题的判断以及自己的解决思路,成为解决思路的参与者而不是被审问对象。
(3)建立基础信任-体现专家价值,在一些点上适当与访谈对象沟通理念和其他企业的做法,通过访谈,让访谈对象感受到价值,有所收获,成为方案的一部分。
5.诊断问题的方法:为了弄清楚问题的所在,需要问两种问题
(1)事实性问题:具体说怎么样,什么事、哪里、谁、什么时候?虽然这样的问题无关痛痒,但他们可以提供你需要了解的事实。
(2)影响性问题:这些问题帮助你弄清楚毛病到底出在哪儿,最切中要害的一个问题就是,这造成了什么后果。你交替了事实性问题和影响性问题,直到两个人找到了问题的真正所在,然后就不再问影响性问题了。
在最后,我们可以继续问5个黄金问题:
(1)这个问题如何衡量?
(2)当前的数据是多少?
(3)目标值是多少?
(4)两者之间的差距是多少?
(5)近期内的目标是什么?
这个框架给了一个思路,在问问题的时候,这两种问题交叉提问,既能启发被提问者思考,又能清楚获得具体细节,便于我们提出解决方案。
结束语:扔掉拐棍,心态归零
(1)把客户的问题放在客户的发展阶段、企业文化背景、领导风格、管理基础等因素里综合考虑。
(2)暂时放下专家心态,用客观的角度看待企业问题,避免经验主义、框架思维影响。
(3)适合企业的定制化的解决方案,而非传统的框架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