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几年,我国工业机器人产业持续发酵。但在大肆扩张的同时,各种问题也逐渐浮出水面。其中,高端能力不足,低端领域低水平重复建设、盲目发展为主要问题。为此,工信部正在制定行业准入条件,提高准入门槛。
2016年,我国机器人产业热潮不断。根据GGII数据显示,2016年中国工业机器人销量8.5万台,同比增长23.91%,产值规模达到135亿元,其中国产占比19%,同比上升4个百分点。
时间进入2017年,我国工业机器人产业仍在发酵中。5月15日,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国民经济综合统计司司长邢志宏表示,1-4月份,工业机器人的产量同比增长了51.7%。目前,工业机器人已广泛服务于国民经济37个行业大类,91个行业中类。
值得一提的是,随着工业信息化的发展,新兴机器人产业向传统汽车工业输送的高科技产品——自动导引车AGV伴随着我国装备制造业的转型、升级也应运而生。国内汽车制造业在汽车生产中引入了AGV技术,使汽车装配的生产组织、信息管理和物流技术等方面实现了质的飞跃。
行业分析机构预测,2017年我国工业机器人销量将达10.2万台,累计保有量将接近45万台,中国本土机器人企业的市场占有率从2012年的不足5%,增至2017年的30%以上;2020年,我国工业机器人保有量将达80万台以上,潜在市场需求价值近5000亿元。
不过,旺盛的市场需求,也带来了行业过热苗头。国内智能机器人产业在大肆扩张的同时,各种问题也逐渐浮出水面,如投资过剩、产品过于低端化,甚至还出现了套取财政补贴等乱象。
其中,主要为结构性问题,高端能力不足,低端领域低水平重复建设、盲目发展。而工信部正在制定行业准入条件,提高准入门槛,严控工业机器人高端产业低端化和低端产品产能过剩风险。
为治理机器人企业骗补乱象,从2016年上半年,《智能制造发展规划(2016—2020年)》、《财政部关于规范机器人产业补贴有关问题的通知》等文件分别从不同角度对国内机器人产业发展过程中出现的各种弊病和乱象进行打击和治理。
2016年12月29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认监委发文明确,要从推动机器人产业理性发展、强化技术创新能力、加快创新科技成果转化、突破零部件等关键短板、开拓工业机器人应用市场、推进服务机器人试点示范、建立认证采信制度等10个方面引导我国机器人产业协调健康发展。
此外,工信部还发布了《工业机器人行业规范条件》,从综合条件、企业规模、质量要求、研发创新能力、人才实力、销售和售后服务、社会责任、监督管理等方面对工业机器人本体生产企业和工业机器人集成应用企业进行了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