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3日,人工智能Alpha Go将与中国棋手柯洁展开对决。此次人机大战也将再次引发人们对人工智能的热议。人工智能能否应用于临床?达芬奇机器人在临床使用效果如何?中国医师协会结直肠肿瘤分会微创外科副主委、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结直肠外科主任王贵玉教授认为,随着我国医学科技的发展,人工智能或将在临床独立完成手术。但目前的机器人系统由于存在诸多不足,尚难以成为结直肠手术的主刀医生。
达芬奇机器人不是人工智能
据介绍,截至2016年底,全国共安装达芬奇机器人系统60余台,累计完成手术3.5万例,其中结直肠手术约3000例。但王贵玉认为,达芬奇机器人并不能称之为严格的人工智能。人工智能是对人的意识、思维的信息过程的模拟,而现在的手术机器人系统是按照人的指令完成各种动作,其本质还是一种高级机器人平台,是先进的外科手术工具。
机器人手术有其自身优势。王贵玉认为,传统开放手术对患者创伤大,难以暴露深部器官,而机器人能够轻松地完成位置深、涉及敏感神经、需要高精度操作的手术。在美国,有90%的前列腺癌根治术由机器人辅助施行。腹腔镜手术器械灵活性受限,且手术者容易职业疲劳。在这种情况下,机器人就非常必要,它可以通过机械手精确地复制人手、手腕、手指的动作和双手配合,触及一些很难到达的身体部位,还能避免因医生疲惫所产生的颤动,增加动作的稳定性、连贯性;同时,三维成像系统可为医生提供放大立体的视野,医生亦可借助远程通信系统远距离地操控机器人,实现远程手术。
尽管优点多多,但达芬奇手术机器人还有很多缺憾之处。如整套设备体积过于庞大、复杂,安装调试较为复杂,术前准备时间和更换器械等操作耗时较长;目前仅有3个机器臂,能够转换的器械还有限;医生没有手的触觉,这对有经验的外科医生来说是个巨大的损失;学习曲线较长,使用手术机器人的医师必须要到专门的机构接受培训,获得培训证书后方能上岗;由于系统技术复杂,在使用过程中可能发生各种机械故障等。从切口微创的角度来讲,机器人手术并没有比腹腔镜手术体现出更大优势,做腹腔镜手术,3-5毫米的孔就能进腹,而机器人要8毫米。
期待Alpha Go手术机器人问世
王贵玉认为,目前广泛使用达芬奇手术机器人系统最大的障碍还是成本效益偏低。据介绍,目前达芬奇机器人技术被国外垄断,购买一套第三代达芬奇机器人的总体费用在2000万元以上。不仅如此,手术当中的操作器械每10次就需要强制更换。且手术机器人还需要定期维修和保养,这也是一笔可观的费用。
“总体来看,机器人手术需在原手术费用基础上要多花3万-5万元,并且增加的费用几乎都是医保不承担的。”王贵玉说。
此外,我国尚没有能媲美达芬奇的自主研发机器人,且国家对机器人的引进实施严格的审批和监管,因而很难大规模推广。
不过王贵玉认为,随着我国医学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未来手术机器人仍有望独立完成手术,而不用医生操控。具备Alpha Go一样的人工智能深度学习的机器人,将更加灵巧便捷,为人类健康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