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机器人市场需求日渐攀升,而另一方面,医护人力相对缺乏,两者之间的矛盾共同推动了医疗及健康机器人潜在市场的爆发。尽管目前国内产业发展尚未成熟,但是随着医疗机器人市场的进一步发展,国内企业也有望获得持续突破。
随着我国老龄化趋势的加剧,医疗、护理和康复需求的增加,以及人们对生活品质的追求不断提高,我国医疗行业不管在质上还是量上都亟待提升,以满足更高水准的要求。而另一方面,医护人力相对缺乏,也在一定程度上激发了医疗及健康服务机器人的巨大发展潜力。
在此背景下,我国医疗机器人市场需求不断上升,发展趋势逐渐显现。中国医疗机器人市场潜在用户基数大,处于高速成长阶段,行业需求空间大,这一“大蛋糕”无疑吸引了国内外资本的广泛关注。
医疗机器人由于其所在领域的特殊性,产品的技术密集程度、资金密集程度都很高。医疗机器人作为服务类机器人中的高端产品,融合了临床医学、机械、电子、控制、材料、信息、计算机、图形处理等多学科,应用领域涉及外科手术、康复护理、病理诊断、院内物流等多个方面。
由于国内医疗机器人起步较晚,技术含量相对还比较低,产品多集中于中低端医疗器械领域。不仅如此,北京智慧制造研究院院长、北航机器人研究所名誉所长王田苗认为,医疗机器人行业需要大量的资本投入,投资周期较长,“从技术到产品的临床应用普遍需要超过十年的时间”。
以医疗机器人行业具有垄断地位的企业达芬奇为例,2016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27亿美元,同比增长13%;净利润达7.4亿美元,同比增长32%;毛利率达70%,净利率27%。但是如果从成立时间看,达芬奇是在成立的第十年才首次实现盈利。
尽管目前高端市场仍然被海外企业所占据,投资收益时间长,但是随着医疗机器人市场的进一步发展,国内企业也有望获得持续突破。当下国内医疗机器人企业数量不少 ,一些医疗机器人的代表企业如哈尔滨博实、重庆金山、妙手机器人等公司的手术机器人已经进入研发阶段或临床试验阶段。
国家“万人计划”领军人才孙立宁教授指出,在药品、传统器械产业上,海内外差距较大;但在医疗机器人这一新兴行业,目前中、美、欧都处于“婴儿期”,中国可以加大对医疗机器人研发的支持力度,实现“弯道超车”,,助力“健康中国2030”宏伟目标达成。
与此同时,医疗机器人的标准也有待建立,以避免“低端产能”重复建设。目前,有关医疗机器人的行业标准仍是空白。业内建议未来两三年内,由研究机构、医疗机构、指导标准委员会、行业协会等牵头,辅以高校、研发机构,形成一些通用标准,比如机器人要满足哪些功能、安全条件,不能“把神经恢复了,却把关节弄坏了”。
此外,医疗机器人应用安全、伦理安全也不容忽视。同时,医疗机器人相关企业还需打通“上下游产业链条”,避免“上得去,下不来”的尴尬。有专家分析,随着人工智能运用到医疗领域,诊断与治疗医疗机器人将有望成为会“思考”的实时健康管家。